电网给力
贫困村变先进村
以前,两家子村土地沙化严重,村民从土里刨食,一年下来也挣不了几个钱。许多年轻人外出打工,土地撂荒。两家子村党支部书记曹利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无数次的考察,他开始带领村民进行设施农业基地的建设。曹利军率先当起两家子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村北头建起5座大棚。大棚建起来了,里面的草莓也开花结果,可曹利军的眉头却皱了起来。因为设施农业对水的依赖性特别高,两家子村干旱缺水,只能靠水泵抽取地下水。眼见今年春季销售' target='_blank' >高峰临近,草莓灌溉也迎来了高峰期,可是水流小得让人着急。
正在曹利军急得团团转的时候,康平县供电公司两家子供电所所长王静带着员工到田间地头走访。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王静带领员工利用一周时间对供区千余亩种植基地的排灌设备进行了检修,并把所有有故障的设备进行了更换。
当种植基地变台的跌落式开关合上的那一刻,几十台抽水泵撒着欢地转了起来,清澈的地下水流喷涌而出。曹利军乐得合不拢嘴,拉着王静的手说:“王所长,我这棚子的第一筐草莓肯定不卖!一定要送到所里,给师傅们尝鲜!说好了啊,到时候可别撅我的面子!”
从那以后,王静和员工们又多了一项工作,那就是定期检修和维护排灌设备,保证各大棚的灌溉用水。有了充足的电力保障,两家子村的设施农业越做越大。今年6月份到10月份,全村大棚从200多栋扩建到400多栋,全村设施农业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了1200亩。
有了这么好的“钱”景,村里外出务工的青壮劳力都不往外跑了,纷纷回到家乡,在自家责任田上搞起了设施农业。曹利军告诉记者,有了供电企业的帮忙,明年种植面积还将继续扩大。再过几年,等全村全部发展起来,将形成一个有规模的设施农业基地,成为' target='_blank' >沈阳北部绿色有机作物的大本营。
腰包鼓起来的村民们都感谢曹利军,说他是带领大家致富的领路人。他却说:“可别谢我,要谢就得谢供电所,没他们的帮忙,咱村的设施农业基地肯定啥也干不成!”
贴心帮扶
发家致富信心足
一走进任艳霞的蘑菇大棚,一股新鲜蘑菇特有的香气扑面而来。在一排排摆放整齐的菌筒侧面,一朵朵可爱的蘑菇竞相生长。每隔五六米,就有菌筒堆垛中央的喷洒装置在给蘑菇“淋浴”,层层水雾像薄薄丝纱,给蘑菇送去清凉。向大棚深处走去,几名工人正戴着手套采摘蘑菇。只见采摘工握住一大朵蘑菇的根部,上下一晃动,一朵完整的蘑菇就摘了下来。
“我们一天能收获1200多斤蘑菇,现在摘下来的蘑菇一会就运到' target='_blank' >吉林省啦。你看,我们还在大棚里土地的边角种了很多小根蒜。”顺着任艳霞手指的方向,我们看到大棚边一条窄窄的土地上,长着密密麻麻的绿油油的小根蒜。“小根蒜可是抢手蔬菜,一斤能卖到二三十块钱呢,我们的生活真是越来越好了,你们供电公司可帮了大忙了!”
原来,种植蘑菇需要制作菌筒,每个菌筒需要半年制作期,然后能连续生产半年。早在去年,任艳霞就看到了种植蘑菇的商机。种植蘑菇,化肥、添加剂都不能用,只能喷水。按照她的算法,现在种的平菇正常上市时每斤能卖3元钱,要是在春节期间,或者反季节销售,价钱能翻一番。
赚钱的商机就在眼前,可当时任艳霞却愁得不得了。因为她家的大棚位置处在整个供电线路的末端,棚子内加温的大功率供热机在电压低的时候不太好用,棚内温度低,菌种生长不好,任艳霞急得满嘴起了大泡。
两家子供电所员工在走访中得知了任艳霞的烦心事后,立即向上级单位汇报,并制定改造计划。很快,新线路架到了大棚旁边,电闸一合,她家的各种用电设备都欢快地运转起来了。
“电足了,俺心里就有底!明年我要扩大种植规模,再扩建几个棚子。种植品种也要增加,从目前的单一平菇扩展到杏鲍菇、蟹爪菇等十余个品种,到时候你们再来,保证有看头!”对于下一步的发展,任艳霞信心十足,
记者在康平县供电公司了解到,自从两家子村扩建大棚以来,该公司为村里新投运80千伏安变压器3台,敷设0.4千伏线路5千米。为农户检修配电装置20余次,安装、修理水泵及电机50余次,更换开关、电源插座等166件次,排除隐患67处,得到了两家子村民的一致称赞。
(摄影:白跃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