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理财产品的火热推出,互联网销售理财产品开始接连掀起“抢钱”活动,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宣传以高收益低风险著称的理财产品,如货币基金、债券型基金以及万能' 保险(' 放心保)等。不过,需要提醒的是,有些互联网高收益理财产品可能只是噱头,投资者要关注理财产品的历史业绩和投资能力,不要被所谓的“高收益”忽悠。
在今年的' 互联网金融大戏中,以余额宝为首的各种理财宝可谓抢尽了风头,尤其是继余额宝绑定货币基金销量火爆后,各大门户网站电商网站也牵手基金公司纷纷抢占市场,推出高收益低风险的货币基金。
事实上,目前市场上货币基金和短期债券型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只能做到3%~5%,很难做到像市场宣传预期的6%~8%的高收益。' howImage('stock','2_300033',this,event,'1770') 同花顺(' 300033,' 股吧)iFinD统计显示,今年以来货币市场基金的平均收益为3.59%。
由此看来,投资者在关注互联网销售货币市场基金高收益的同时,还要和同' 期货币基金的收益情况进行对比,否则很可能出现无法达成预期收益的情况。
此外,目前互联网各种基金宝大多宣传的是7日年化收益率,只代表最近7日基金的盈利水平,并不代表基金未来的收益水平,投资者若要了解基金真实的盈利能力,还要从其历史业绩上进行考量。
另外,很多网销平台在最开始上线某款理财产品时大多会将理财产品进行包装销售,很多的高收益宣传都掩埋了理财产品的真实收益。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做法存在违规嫌疑。(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