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国睿认为,黑莓的中国攻略就像“搭积木”:每个环节都做到位,才能真正立起来。
当所有人都在谈论iPhone与Android时,黑莓看起来并不着急,或许,这种热度的落差只是因为双方拓展的路线差异造成的。与前者立足消费级市场不同,黑莓一直以来都主打企业级市场,以至于当它向消费级市场延展时,也采取了一种低调甚至看起来相对保守的策略。
这种策略无从评判好坏。很大程度上,它与黑莓手机提供商RIM公司的气质有关。作为一家源自加拿大的公司,RIM并没有美国公司那种天然外向奔放型的气场,显得更为内敛而精干。
从业务结构来看,黑莓手机也很难去采取快速更迭的消费策略,因为它在手机设计之外,更为强调安全性与可靠性,强调基于稳定的快速信息' 通信;从服务器端到通道再到手机终端,是一个基于移动' 互联网的、却相对更为独立的基础系统。在此之上,则是针对各类企业与消费级市场的不同应用软件。这意味着在每一个区域市场,RIM都要先与当地运营商及其他本地环节进行更加深入的合作,之后再去影响市场。
在中国,RIM中国区总裁谢国睿用一个形象的动词形容这种拓展方式,那就是“搭积木”。RIM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家“卖手机”的公司,这也正是为什么从2008年到今天,在中国正式推出的黑莓手机只有那么几款的原因。真正的黑莓手机的体验,需要移动网络中黑莓服务的支持,需要有针对性的应用支持。只有当每一块积木都搭起来,才能在中国拼出一颗完整的“黑莓”。
为黑莓注入“灵魂”
Q从今年年初到现在,很多来自国外的数据都对黑莓不利,比如Android的成长性或iPhone的受欢迎程度。你怎么看待这种情况?
A这是一个融合的行业,也是个竞争激烈的行业。在手机历史上总会有一些短期的趋势或潮流,但有时候它们不一定能证明长期的价值。如果你回顾黑莓的过去,从诞生至今不断有分析师说黑莓已经不行了,有什么新技术出来后黑莓会被淘汰了之类的,但你看之后的发展,黑莓的成长依然非常强劲。我认为有些分析师的报道会有一些信息扭曲。其实,在我们表现很好的欧洲、拉美、东南亚市场,他们并没有太多报道,不知何故。
市场上很多其他竞争对手不断进行营销、工艺突破、技术创新,这都会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也激发了RIM的创新。但对我们来说,我们的技术核心是如何更好地让信息交互。智能手机有3种东西永远是稀缺的,那就是带宽、数据处理能力、电池。我们只有做到这3方面的优势,才能真正在市场上掌握主动。
Q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市场正在快速增长,智能手机在普及,移动互联网接受度也在提高。这样的市场阶段,会有助于RIM公司从企业级向消费级市场拓展吗?
A当然。你知道黑莓手机最初主要针对企业级用户,而企业里高管的口味是最挑剔的,他们的要求非常高。满足了这群用户的需求之后,实际上也就很大程度上满足甚至超过了普通消费者的需求。
在可靠性、可拓展性和安全性上有了品牌信任度之外,我们还发现,当这群企业级用户将他们的黑莓手机与家人和朋友进行分享时,会有很多人觉得它很酷,无形中在拓展消费级群体。
数据上也有证明。1999年黑莓推出针对企业级的产品和服务,直到2002年才开始提供针对个人消费者的解决方案。在2010年之前,个人消费者的成长曲线已经超越了企业消费者,目前增长比例为4:1,也就是每增加一个企业消费者,个人消费者已经增长了4个。
Q在中国,RIM今年采取了很多举措,比如说设立旗舰店、推进运营商之外的销售渠道、引进应用和内容的合作伙伴等。与之前黑莓在其他一些国家的拓展路线不同,RIM在中国几乎是同时往前扩展消费级群体和企业级用户。这是否是为了符合RIM当前的全球战略?A最开始从1999-2001年,RIM主要在北美市场发展,基本上只能算是一家本土公司。直到2001年,黑莓手机才开始在英国销售,然后又扩展到整个欧洲、南美洲和东南亚。在这些市场,黑莓的表现都非常不错。黑莓从2006年开始与中国的合作伙伴谈判,而最终推出第一款产品是在2008年左右。在中国和印度市场未能拓展之前,我觉得RIM还不能算是一家真正国际化的公司,因此我们成为全球公司其实也就两年半左右的时间。现在在中国的发展正好赶上黑莓消费级市场发力的关口,同时,我们的用户年龄段越来越年轻,他们都将工作与生活看得同样重要。所以,我们开始力图在企业和消费级层面都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这样的举措已经在全球取得了一些成绩。比如现在使用我们BBM产品(BlackberryMessenger)进行社交活动的用户接近3000万,并以每个月100多万的数量上升。
QRIM在中国的框架已经越来越完整,与多家运营商的合作不断进行,包括Bis和Bes的信息服务提上日程,开始开设体验店,开发者也在这块发力。你之前用过一个词叫做“搭积木”,那现在积木搭得怎么样了?
A实际上,我们确实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首先是产品,我们在不断扩大产品线。其次,我们做了大量的黑莓本地化工作,增加了针对中国市场的手写和拼音输入法,推出了TD-SCDMA的手机,TD-LTE的也在路上。
最重要的一块是我们的服务。以前有调查说中国至少有100万黑莓手机用户,但他们拿到的仅仅是个手机而已,离真正具有服务的黑莓体验还差很远。现在,我们已经预备与运营商合作,在全国范围内推出黑莓相关服务与相应套餐,包括个人和中小企业的方案,这是目前我们花最多精力去做的事。
还有一大块就是手机上的应用软件。我们将大量工程师聚集起来,针对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来开发应用,不仅会有企业级解决方案,也有针对消费者的如QQ、新浪' 微博的应用,大家可以在我们的应用商店(AppWorld)直接下载和购买。我们还建立了开发者社区,力求将他们聚集在我们的平台之上。
这些事情就好像是给黑莓注入“灵魂”。而在手机销售方面,我们刚刚与神州' 数码合作,让消费者能通过更多的渠道买到黑莓产品,相信这也会让黑莓成为更多用户的选择。
工作、生活的融合趋势
Q很多人认为智能手机也遵循一条技术普及定律,像之前的PC或DVD机,当价格低于一个临界点时,会带动整个市场的爆发性增长。你认同这个观点吗?在快速增长的市场中,黑莓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A我认为在价格之上,还需要加上一些其他要素。对任何一种智能手机而言,应该从多个维度去评价其品质和对市场造成的影响。第一是价格,然后是质量、可用性、可靠性,之后是功能性、手机的覆盖率和其他性能。如果价格下降到一定水平,再加上其他维度达到一定级别,可能就会引发真正爆炸性、革命性的增长。我们已经在PC上验证了这一经验,价格下降,再加上功能性、可靠性和顺畅性都满足市场的需求,就出现了大规模的普及。而手机其实也经历过几个这样的时代了,从模拟信号到2G、2.5G、3G,都是这样的规律。
RIM公司一直致力于做市场创新的领导者,这才是我们真正能增加价值的地方,而不愿意做“搬箱子”的工作,只简单地去卖产品。从诞生开始,黑莓就是一种突破性技术,它已经深深植入到我们的运营中。我们非常看重以上几个维度,并根据生活与工作的不同来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比如手机应用于工作,Playbook则会强调生活,让它们帮助用户在生活与工作中无缝切换。
对RIM来说,一个大的前提是以消费者为核心、以内容为核心,想方设法让消费者和内容之间进行超越以往的连接,将企业和个人消费体验在技术与使用上得以融合。
Q这是黑莓的“杀手级服务”?中国用户有多需要它?
A你知道,要把消费者与企业级的体验融合在一起,只有真正能把企业级体验带给消费者的产品才有优势,才能够真正取胜。现在在中国,我们看到大家都有非常明确的目标,每个人都希望成为他所在行业的领导者,不管是演员、教师、公务员,还是记者。以我的观点,你如果想要花几百美元来做一个投资,黑莓手机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能够让你实现目标、同时又能实现工作与生活平衡的工具。
我们认为工作与生活的这种平衡,会成为今后的一大潮流。很多家庭就一个小孩,作为独生子女,需要支撑一个大家庭,赡养父母、照顾孩子,所以每个人都必须要挤出时间拼命工作。你必须提高工作效率,才能创造出可供娱乐的时间,而我们力争让黑莓帮助用户做到这一点。
让用户能“努力工作,努力玩,成为领导者”,这是RIM在中国的信条。
中国攻略
Q你曾经说RIM要把中国发展成一个仅次于北美的大市场。当时我的反应是,在中国这个复杂的市场,要达成此目标并不容易。RIM打算如何实现它?
A回到我刚刚所说的“搭积木”。我们把产品、软件、服务、创新综合起来,找到最关键的合作伙伴、最关键的人,也找到最关键的客户,来深入了解中国式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虽然是面向整个市场来拓展业务,但我们分阶段一步一步走,先把全球和在中国都具有核心优势的企业级产品和服务带到这个市场,包括金融服务领域、制造领域、分销,然后慢慢地向中小企业过渡。另外在个人消费者方面,我们会针对各种不同人群的个性来满足他们的需求,有一些分析公司和市场营销公司会来帮助我们。
Q提到Playbook,它的全球销售要等到明年第二季度,如果在中国恐怕还得更晚。黑莓在中国推出产品的进度相对北美要迟滞很多,是否有加快的计划?
A你的观察是对的。我们在中国市场上有些产品发布还是会推延,这是因为有一些学习过程,而我们又要保证产品一经推出就必须适合市场且性能稳定,要与合作伙伴共同来做一些开发和市场研究。
事情已经在变化。两三年前RIM在中国连研发人员都没有,但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很多软件工程师。最新的黑莓OS6操作系统的大量研发工作都是在北京本地完成,一些无线电路设计在上海完成,这个比重今后只会增加。我相信总有一天,中国和美国会实现产品的同步发布。
Q一个关联问题是,你认为黑莓文化在中国会被接受和普及吗?
A说到黑莓的核心文化,不得不提起它的诞生。黑莓诞生于' 科技,以物理学和量子计算为核心技术。从另外一个层面看,黑莓诞生于加拿大,而加拿大本身就是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社会,这使得黑莓继承了国际化的视角,并通过人们的互联沟通来帮助实现多元文化的共存。这正是RIM公司和黑莓最吸引我之处。
而且黑莓的思想非常开放,它们根植在黑莓的DNA中。它一定会被中国用户所认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