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岁末,银行间的揽储大战再度打响。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战争似乎更为激烈,到来时点也有所提前。分析人士认为,今年年末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比往年要高,在市场利率中枢走高的背景之下,主要原因是' target='_blank' >央行所维持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另一方面与“9号文”出台的预期以及季节性因素也有一定关系。随着元旦和春节的临近,预计理财产品收益率还将持续走高,在破6%之后,向7%冲刺。
银行间流动性偏紧
国债收益率大幅上升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市场对钱荒再度来袭的担忧。12月11日,' target='_blank' >财政部续发了2013年记账式附息(二十期)国债,期限为7年,其加权中标利率为4.6176%,刷新同期限品种自2004年11月24日以来的历史新高。而就在11月20日,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也一路攀升到了4.7242%,达到了9年以来的最高点,较11月初的4.1575%上升了超过50个基点,和1月4日的3.6089%相比升幅逾110个基点。“4.7%意味着是一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3%的约1.6倍,债市钱紧可见一斑。”河北某城商行金融市场部总经理表示,和年初相比,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差不多上涨了100多个基点,这是非常少见的现象。
与此同时,央行还在进一步收紧流动性。12月12日,央行公开市场将不进行逆回购操作,而12月10日央行已暂停7天期逆回购操作。若央行不进行其他操作,上一周公开市场形成净回笼370亿元。
由于国债一直被认为是重要的安全资产,因此其收益率大幅上升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市场对钱荒再度来袭的担忧。数据显示,银行间市场利率普遍走高。央行最新公布的《10月份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显示, 月份,10 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3.83%,较9月份上升36个基点;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3.86%,较9月份上升37个基点。
鄞州银行发展研究部总经理游春表示,预计央行明年还将维持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年关过后,市场资金利率或有所下行,但仍将维持相对高位。
在此背景下,面对年末存贷比考核和存款准备金上缴的压力,银行的存款压力可谓不小。
短期理财变吸金利器
1个月至3个月(含)期限类型产品收益率上涨明显,这与此期限类型产品正好跨越年末、春节等资金面紧张时期有关。
今年的揽储大战早在11月就已打响,进入12月愈演愈烈。“和往年不同,今年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提高时点比往年要早,期限以1个月至3个月为主。因为银行吸取了6月钱荒的教训,想要做更多准备,应对跨新年和跨春节的流动性冲击,同时备战明年的存款压力。”某上市城商行个人金融部内部人士说。
为了控制资金成本,短期资金似乎更受银行青睐。据普益财富统计,从期限类型来看,1个月以下期限类型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04%;1个月至3个月(含)期限类型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06%;3个月至6个月(含)期限类型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21%;6个月至1年(含)期限类型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39%;1年以上期限类型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6.87%。
普益财富研究员方瑞指出,1个月至3个月(含)期限类型产品的收益率上涨最为明显,这与此期限类型产品正好跨越年末、春节等资金面紧张时期有关。
除了理财产品,短期存款也更受银行欢迎。“我们对不同期限的存款给的奖励是不同的,如果拉来的是短期存款,由于资金成本比较低,给员工的激励要高于中长期存款。”上海某股份制银行内部人士表示,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他所在银行加大了对资金成本的控制。
进入12月,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更是节节走高,破“6%”并不在少数。据财汇资讯不完全统计,12月份以来,全国各银行已发行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1516只(包含面向个人和机构销售),排除54只产品没公布预期收益率之外,1462只银行人民币稳健型理财产品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5.46%。
除了通过理财产品吸纳资金,许多银行也将存款利率上限调整10%的政策用足,上浮到顶。
银率网分析师提醒,尽管高收益率的理财产品越来越多,但超过8%的非结构性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目前市场上还暂未出现,如果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遇到预期收益率超8%的理财产品,需要关注产品是否为银行发行、是否为结构性理财产品,警惕掉入高收益理财产品的陷阱中。
从2007年到2013年,五年间,银行理财市场规模快速膨胀,从最初的5000亿存量迅速膨胀至2013年9月末的10万亿规模。
在银行理财产品受到消费者热捧的当下,银行理财市场呈现出怎样的现状?未来的发展趋势又是什么?
日前,' target='_blank' >银监会创新部课题组公布了一份《银行理财产品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报告》,该报告在银监会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以纸质问卷与互联网问卷两种形式进行了调查,回收了40家银行和机构的49582份有效问卷以及1046份网络有效问卷。报告指出,通过调查反馈,起售金额为2万元~5万元,投资期限在1~6个月的产品最受人们青睐,而保本型理财产品依然是投资者的最爱。
通过对银行理财产品的调查和分析,专家们认为,应该创新浮动收益理财产品的类型或新的投资工具以满足不同偏好的消费者,同时加大浮动收益理财产品的宣传力度,并建立银行理财产品的转让平台。
调查显示,约占总人数的70.71%的人群主要投资了银行理财产品,但同时基金、债券、股票 、黄金的投资者占比相对也较高,分别占总人数37.27%、32.22%、31.75%以及22.43%;商业' 保险(' 放心保)以及外汇投资所占的份额则相对较少,大约只占总人数的17.73%和6.44%。
在与股票 、基金等其他金融产品比较来看,有34663名被调查者(近七成人士)认为在收益方面,理财产品收益稳定,有29379名被调查者认为在风险方面,理财产品期限较短,风险较股票 、基金小。
此次调查中,三成以上被调查者希望银行理财产品设计趋向多样化,有保本保收益的、保本浮动收益的、也可以有风险较大收益较高的,或是像股票 基金这样收益浮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