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农村“牛人”带领乡亲同致富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img src=http://i1.hexunimg.cn/2013-12-24/160842924.jpg Width="550" border="1" height="360" border ="0" border=1 align=middle><img src=http://i4.hexunimg.cn/2013-12-24/160842926.jpg Width="550" bo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

者按在天山南北农牧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笃信勤劳致富、科技致富;他们,敢于背井离乡、走南闯北;他们,善于结交朋友、帮助乡亲;他们,做到了穷而不馁、富而不骄。其实,他们是极其普通的农民,因为具备了以上优秀品质,他们走出了封闭的村庄。尝到务工甜头后,他们不忘渴望致富的乡亲,他们一边带村里人外出务工,一边做慈善事业。

村民们称他们为“牛人”。“牛人”在村民们的心目中很“牛”,他们只要站在村口,一些村民自然会围拢过来,向他们打听外界有什么新鲜事,哪里需要人干活,一天工钱多少等信息……

记者赴各地州基层农村采访,发现几乎村村都有这样的“牛人”,他们要么是富余劳动力转移带头人,要么是劳务输出经纪人。为充分展示新疆农村如火如荼的富余劳动力转移盛况,以及劳动力转移给农牧民带来的生活变化和思想变化,本报从今日起推出聚焦新疆农村务工“牛人”系列报道,今日刊登第一篇。 本报记者石速

从农村到城镇,从家乡到异乡,从悠闲到忙碌,对于新疆的农牧民来说,走出家门打工赚钱是个自我挑战。一方面,无论有耕地多少,无论生活在农区还是牧区,很多农牧民在大山里或沙漠中“封闭”久了,悠闲惯了,不愿改变现状;另一方面,不少农牧民是少数民族,他们有些人想出去闯闯,但由于语言、技术、文化程度等方面的障碍,他们打消了外出务工的念头。

但也有另外一些农牧民,在四通八达的务工路面前,在政府的政策引导下,他们走出了世世代代居住的偏远村落,成了全村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他们通过辛苦的劳动创造了财富,在外出务工中增添了智慧,这些人对务工的热情愈加高涨,脚下的道路愈加宽广,他们成了结交广泛、无所不通的务工“牛人”。

12月14日,记者给今年采访过的几位务工“牛人”打电话,他们都没有闲着,依然在自己热衷的务工之路上开拓进取。 坚持下来的都赚了钱

冬季是务工的淡季,田野空旷,工地静寂。

在相对偏远的南疆三地州、伊犁河谷和阿勒泰地区,农民们或走进“科技之冬”课堂,或走进文化活动室休闲娱乐,或聚在一起谈天说地。而有些农民却用忙碌的生活证明:冬季没有务工淡季之说,只要想打工,需要人手的地方多得是;只要想赚钱,赚钱的路子到处有。

12月12日,在吉木乃县恰勒什海乡阿合木扎村,村民马伊拉斯带着10名村里的壮劳力,来到20余公里外的一家陶瓷厂签合同。在认真地把自己的名字写到“用工合同书”上之后,他们和老板的心里都踏实了。

2011年,马伊拉斯来到这家新建的陶瓷厂打工,他懂“双语”,又勤奋好学,很快在瓷砖抛光方面成了能手。

陶瓷厂老板是浙江人,对阿勒泰地区人生地不熟,生产旺季又紧缺人手,便委托马伊拉斯介绍几个人来干活。

马伊拉斯动员村里的几个小伙子一同干,刚开始,这些习惯于养牲畜、种麦子的牧民心里没有底,担心干不了工厂里的活,也不知道收入有多少。

马伊拉斯指着自己的新摩托车说,这是打工一个多月赚来的,每天150元,和老板签了合同。

马伊拉斯的侄子最先响应,因为侄子亲眼看到马伊拉斯出去打工后快乐增多了,花钱大方了。

此后,马伊拉斯每年4月份都要带一批人到陶瓷厂打工,直到厂里入冬时停产。

当然,农牧民打工要受工厂制度约束,要费心思学技术,不是谁都能很快适应的,但坚持下来的,都用这两年赚的钱盖了定居兴牧房,或添置了一些家电家具。

“养二三十只羊,一年不过收入一万多元,打工两个月便可赚这么多。一家要是有两个劳力,一年就可以脱贫。”马伊拉斯对记者说。

在阿克陶县巴仁乡,现在,各村正对农村劳动力进行技术培训,除了林果种植、养殖技术,越来越多的农民还掌握了外出务工的本领。

12月15日,巴仁乡党委书记贾中瑞介绍说,务工收入已占巴仁乡农民收入的50%,全乡15个行政村中,村村有劳务输出经纪人。这些“牛人”每年带上万人出去务工,远的到广东省、天津市等地,近的就在喀什地区和克州。

“你所说的务工"牛人",我能举出一大串的名字。10年前,阿克陶县政府刚开始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时,很多农民不愿意、不适应、不习惯,而一些农民凭着吃苦耐劳的韧劲坚持了下来。凡是坚持下来的都赚钱了。赚上钱的农民用事实证明,外出务工这条致富路走得通。其他农民想和他们一同出去挣钱,这些人自然成了劳务输出经纪人、劳动力转移带头人。”贾中瑞说。

一起赚钱才有意义

菲尔墩·甫拉提是伊宁县阿热吾斯塘乡派出所奎太买里村警务室民警,12月13日,他告诉记者:“我喜欢交朋友,但交朋友是有选择性的,那些勤劳奋进、积极向上、带动周围人致富的村民,我最喜欢交往。前不久,我还请村里的务工"牛人"艾合坦木·玉山音一起吃烤肉。”艾合坦木·玉山音是奎太买里村的名人。

前几年,没人注意艾合坦木,因为他一趟趟出门打工,经常不在村里,有些人快把他淡忘了。

可就在这两年,菲尔墩注意到一个现象:只要艾合坦木回到村里,就有人主动和他打招呼,因为村民们发现他认识的老板多,承包渔场的、搞建筑的、办加工厂的、开饭店的、种棉花的……他都打过交道。

奎太买里村有1100多人,因为人均耕地较少,这两年,想出去打工赚钱的村民不在少数。

很多村民不会说汉语,又没有什么技术,找活干非常困难,经常外出的艾合坦木成了“务工信息源”。

“很多活不是一个人能干得了的,比如在渔场干活,需要几个人互相配合。再说,大家一起出去,也很热闹,一起赚钱才有意义。”艾合坦木说。

今年,35岁的艾合坦木在村里越来越被刮目相看了。夏秋季节,他带着6名小伙子到福海县捕鱼,小伙子们看他是捕鱼高手,心里由衷地敬佩他,决定以后跟着有打工经验的他干。渐渐地,村里的“80后”、“90后”出门之前,都喜欢咨询一下艾合坦木,看自己干什么活合适。

物质精神都在脱贫

成为务工“牛人”的农民,开拓一片务工天地的经历相似,但初衷却不尽相同。

他们有的是有走南闯北做生意经历的农民,有的是返乡务农的大中专毕业生,有的是喜欢琢磨“三农”政策的农民,有的是在贫穷中“突围”的农民。

于田县喀拉克尔乡麻扎吾斯塘村村民胡加布拉·艾力,便是在贫穷中“突围”的农民。

他居住在沙漠边缘,一家五口人只有十来亩贫瘠耕地,仅靠种地根本摘不掉贫困帽子。看看兄弟姊妹们比自己还穷,胡加布拉决定自己想办法致富,再帮亲戚致富。

2009年秋天,胡加布拉和妻子带着18岁的儿子,来到库尔勒市普惠农场一分场拾棉花。一家三口拾了两个月棉花,雇主给他们结账时,他们以为算错了——工钱竟然有近3万元!

厚厚一摞钱摆在家里时,胡加布拉激动得让亲戚过来看。

“这才没出去多长时间,带回来的钱相当于3年的收入,是真的吗?”亲戚们不敢相信。

“不相信?明年和我们一起出去。”胡加布拉回答。

第二年,到了棉花采收季节,胡加布拉带着亲戚朋友一起加入了拾花大军。

胡加布拉认准了普惠农场一分场,一分场的几户植棉大户也认准了胡加布拉,从春耕到秋收,棉花地里有很多活,植棉大户常常因人手紧张而急在心头,而这时,只要给胡加布拉打电话,“援兵”次日就能赶到。

12月10日,普惠农场一分场种棉户' target='_blank' >于冬至来到胡加布拉所在的村子,她发现与4年前相比,不仅胡加布拉的房子变了,房子里的陈设变了,这家人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胡加布拉兴奋地说,这几年,不只是自己家通过务工发生了变化,亲戚朋友家的变化也很大。

近年来,在政府资金的支持下,福海县许多牧民用自己的务工收入盖起了新房。图为福海县齐干吉迭乡牧民在新居旁散步(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秦梅花摄?阿克陶县今年加强农村妇女职业技能培训,不少妇女通过制作手工艺品增收。图为阿克陶县地毯编织培训班的老师向学员传授技艺。孙长清摄

下一篇:

4.25黄金多空争夺可双向斩利,周获利4.3万不过尔尔!

上一篇:

“国产iPhone”魅族M9现可预订 元旦前可出货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