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城市,就是通过建立覆盖整个城市的无线网络来提供' 互联网等' 通信服务,这个概念由美国费城于2004年7月首次提出。
嘉定区政府2006年6月提出“无线城市”构想,当年8月被上海市信息委命名为“上海无线城市试点城区”,2007年底正式列入无线城市试点,今年年底嘉定全区完成网络全覆盖。
嘉定采用Wi-Fi与WiMAX技术建设“中国内地第一无线城”(香港、台北已是无线城市),通过在路灯杆、交通信号灯等城市基础设施上部署无线设备的方式构建“无线城市”网络,主要以覆盖公路、广场等公共区域为主,全面支持笔记本电脑、PDA等各类WiFi终端,简而言之就是在嘉定主城区的公共场所,打开笔记本电脑就可以免费上网。
嘉定无线城市更多是为政务、行业提供专业服务,将让救护车成为移动急诊室,让百姓不去医院也能享受专家门诊,让学生在任何地方都能进行学习和阅读,但这些美好愿景短时间内还难以实现。
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相容性认证,正式名称是“IEEE802.11b”,与蓝牙一样,同属于在办公室和家庭中使用的短距离无线技术。虽然在数据安全性方面,该技术比蓝牙技术要差一些,但是在电波的覆盖范围方面则要略胜一筹。Wi-Fi的覆盖范围则可达300英尺左右(约合90米),办公室自不用说,就是在小一点的整栋大楼中也可使用。
WiMAX全称为World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即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iMAX的另一个名字是802.16。 IEEE802.16标准,又称WiMAX,或广带无线接入(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BWA)标准。它是一项无线城域网(WMAN)技术,是针对微波和毫米波频段提出的一种新的空中接口标准。它可作为线缆和DSL的无线扩展技术,从而实现无线宽带接入。
无线城市距离我们还有多远?居住在嘉定区新成路某小区的张欢珊认为,这个距离是200米。
该小区毗邻街道的住户能够在家中接收到免费的无线网络信号,而200米外的张欢珊则不能,她必须每月支付100多元的上网费用。
事实上,无线城市方案所能实现的是室外服务,并不包括让张欢珊在家中享受到免费网络信号,她的邻居之所以能享受到免费午餐,完全是因为靠近街道路灯处的信号基站,即是个意外事件。不过张欢珊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她为此很不爽。
这样的故事在嘉定并非个案。自2007年底列入无线城市试点,到今年年底完成嘉定全区网络覆盖,嘉定区的无线城市建设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其背后凸显出的问题和瓶颈,则制约着整个上海无线城市建设的畅想和进程。
问题一:怎么推广概念?
免费上网只局限室外,未覆盖居民家中,靠近街道居民家中免费纯属意外“你说奇怪不奇怪?同一个小区,有的能免费上网,有的却要花钱。”张欢珊无奈地告诉早报记者,在她所居住的小区,靠近街道的居民家中能够接收到免费的网络信号,而其他住户却不能。
免费上网,嘉定区居民对这个概念并不陌生。2007年底,上海市政府将嘉定列为“无线城市”唯一试点区域,当时对外公布的《上海嘉定无线城市远景规划与报告》中,宣称无线城市将让居民享受到免费上网的生活。此外,该报告还称,“无线城市”建设将于2010年' 世博会前后完成。
“那为什么别人能免费上网,而我就不能?”张欢珊的疑问在嘉定并非个案,早报记者走访多个街道区域,许多小区都存在类似的问题。
“这其实涉及到一个无线城市的理念问题,即什么才算是无线城市。”嘉定区信息化委员会一位不愿具名的工作人员解释。无线城市,就是在整个城市的范围内实现无线网络的覆盖和服务,提供随时随地接入和速度更快的无线网络。但因为每个城市不同的先天条件和需求,无线城市在覆盖范围和服务提供方面,往往存在许多差别。2006年中,嘉定区政府向社会公开召集关于无线城市建设的方案。在大量调研讨论后,嘉定区最终决定采用无线网络技术Mesh WiFi与WiMax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在路灯杆、交通信号灯等城市基础设施上部署无线信号基站的方式,在嘉定区内进行无线信号传输。
“这个方案决定了嘉定无线城市的覆盖是指室外覆盖,也就是说民众能在室外免费上网,而不是说在自己的家里。”嘉定信息化委员会人士透露。
基于这个理念,张欢珊所在的小区覆盖了无线城市网络,但只能在室外免费上网,并不能在家中享受到免费网络信号,而她的邻居之所以能享受到免费午餐,纯属意外因为他家靠近街道路灯处的信号基站。
2007年,嘉定政府在众多企业中选中中电华通作为无线城市的主要合作伙伴,与' 电信、移动等传统运营商不同,中电华通的优势在于其专业性。“让老百姓在家中上网是传统运营商的强项,而我们能提供的则是专业性的服务。”中电华通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冯晓鸣告诉早报记者:“比如,交警在高速公路上执行检查,传统的网络也能传输信号,但速度方面可能达不到交警部门的要求,而这恰恰是我们的优势。”
冯晓鸣表示,嘉定无线城市更多是为政务、行业提供专业服务,从而“让百姓生活得更好”。根据其介绍,无线城市将让救护车成为移动急诊室,让百姓不去医院也能享受专家门诊,让学生在任何地方都能进行学习和阅读,甚至即时了解天气和城市交通情况等。
尽管无线城市的畅想非常美好,但计划总赶不上变化。
问题二:怎么提升服务?
现有技术已能满足远程医疗,但相关部门能否参与其中,是很难解决的问题经过两年多的努力,2010年12月,嘉定464平方公里已基本实现网络全区覆盖,其中主城区为完全覆盖,周边则为热点区域覆盖。目前,包括交通和消防等部门,已经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对区域进行即时监控。
“比如,消防部门可以通过我们安置在城市中的网点,来检查建筑工地是否存在消防安全隐患,一旦发生火情,也能通过现场监控做出最准确的判断。”冯晓鸣透露。
但之前在《上海嘉定无线城市远景规划与报告》中提及的,无线社区医疗服务,医院专家远程会诊等一系列民生计划,却仍然停留在规划阶段。(无线社区医疗是指社区医生通过网络随时随地监控病人的身体情况,专家远程会诊则是指病人无需到医院挂号排队也能通过网络接受专家治疗。)
“我最希望的就是能够在家里看病检查身体,了解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情况。”嘉定区居民张欢珊告诉早报记者。2010年' 上海世博会上,张的父母对台北案例馆展示的“即时监控老人身体情况”技术最感兴趣。
面对这样的民生需求,冯晓鸣却无能为力。“我们只是提供硬件的合作方,我们能做的就是提供网络基础覆盖和运营,具体的利用需要各个部门的参与。”冯晓鸣表示,嘉定现有的技术已经能满足包括医疗网络化的运用,但相关部门是否能参与其中,则是他无法解决的问题。
“比如,要实现专家远程会诊,需要卫生局和医院的参与,这里涉及到财政、责任管理和病人隐私等一系列问题,非常复杂。”冯晓鸣称。
嘉定区信息化委员会也体会到了难度,相关负责人告诉早报记者,在推行无线社区医疗服务时,其工作团队往往要面对物业、社区医院和居民三方,由于各方利益诉求不同,一旦出现争议,无线社区医疗服务就难以继续下去。
“回顾这几年无线城市的建设工作,技术并非最大问题,真正的困难在于,无线城市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部门环节的参与和配合。现在我们只是做好了硬件准备,未来如何应用,才是关键。”信息化委员会负责人称。
问题三:怎么实现增值?
已经享受到室外免费上网的民众是否能接受增值服务,仍是个未知的疑问无线城市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更急迫的问题是,它能否坚持走下去?
“无线城市的商业模式一直处于探索阶段,说白了就是怎么养活自己。”上海市社科院信息研究所研究员李农表示,嘉定区无线城市依托于“政府主导、政企共建、企业运营、服务社会、带动产业”的建设方针,即建设资金主要由企业投入,政府则承诺建成后购买部分资产并授予承建商独家运营权。
目前,嘉定无线城市建设的费用大都由中电华通来承担。尽管拒绝透露具体投入金额,但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冯晓鸣承认,前期铺设加上后期优化建设,成本大约为2亿元。这样一笔花销,对于注册资本金为20亿元的中电华通而言,显然不是个小数目。为了平衡财政压力,中电华通也在寻找商业模式上的突破。据该公司介绍,目前他们主要通过向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服务和广告投放来创收,“但直到现在仍然没有实现盈利。”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冯晓鸣称。
目前,中电华通有意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向用户收缴费用,例如付费用户能享受到更快更好的网络信号,但已经享受到室外免费上网的民众是否能接受增值服务,仍是个未知的疑问。2006年,台北市为收回前期建设投资,开始向民众收缴入网费用,却让台北市无线城市计划陷入僵持总人口为260万的台北市仅积累下4万名付费用户。
此外,2007年制定相关方案时,嘉定区政府坚持“对老百姓室外上网完全免费”原则,无疑也将影响到无线城市商业模式的创新。
“从无线城市运营角度看,政府只是起主导作用,投放广告也无法获取足够资金,向用户收费则会影响到整个项目的推广,最终还影响广告投放。”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研究员李农分析:“至于增值业务,目前世界范围内仍然没有成功的案例。”
尽管困难重重,但无论是嘉定区政府还是运营方中电华通均信心十足。嘉定信息化委员会负责人表示,嘉定将继续探索无线城市的盈利模式,把上海无线城市试点项目深入下去。而中电华通上海负责人冯晓鸣则称:“我们对嘉定无线城市很有信心,因为政府也在积极支持和帮助协调。”
对于嘉定乃至上海的无线城市建设而言,这样的信心非常必要。
2010年3月,基于嘉定无线城市建设的基础优势,全国首个物联网中心落户嘉定,之后数十家物联网企业纷纷进驻嘉定。嘉定的无线城市建设,将影响整个上海无线城市的畅想和进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