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街街道工作人员在翻看“别有洞天别有时”拆迁“围脖”(12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摄
新华网合肥12月28日专电(记者 姜刚、熊润频)当 “拆迁”与“' 微博”联系在一起,第一时间浮上人们眼前的,可能是宜黄自焚事件的惨烈、青岛遗书事件的悲凉等。当越来越多的拆迁户选择以微博为武器抗议拆 迁、呼吁关注,安徽省合肥市一街道办事处却在辖区一拆迁工程中,反其道行之,主动开通微博,全过程记录动迁实况,被网友称为“国内首个官方拆迁微博”。
官方织拆迁“围脖”的背后,是诚意还是“做秀”?小小的拆迁“围脖”,能否织出寒冬的暖意,化解拆迁中的“官民”冲突、织出干群互信?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透明拆迁催生首个官方“拆迁微博”
“温馨提示:据省气象台最新预报,6日起将迎来强冷空气,平均气温将降10度,由于近期气温起伏较大,加上有大风,提醒您和家人注意添衣保暖!保重身体!搬家时注意安全!”
这不是来自社区网站的天气预报,也不是搬家公司的服务广告,而是合肥市瑶海区三里街街道办事处在今年12月6日发表在新浪微博上的一篇博文,意在提醒辖区内双窑洞棚户区改造动迁项目的拆迁户们天冷御寒。
官方开通微博与被拆迁户进行交流,合肥首开先例。
今年10月初,合肥市瑶海区双窑洞棚户区改造动迁工作进入议事日程。10月底,在该项目动迁征询意见的同时,该项目的负责方——三里街街道办事处在新浪网上注册开通了微博,记录动迁全过程。
谈起开通微博的初衷,三里街街道党工委书记徐文生表示,是为了“透明公开、取信于民”。
徐文生告诉“中国网事”记者,双窑洞棚户区占地66亩,居住群众近千户,居民房屋最早的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陈旧老化损坏严重,小区配套设施不足,居民生活环境恶劣,搬迁意愿强烈。
“虽然是造福群众的项目,但如果考虑不全、操作不当,也可能带来反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方面尽力从政策制定、操作流程设计上体现民意、将好事做实,另一 方面希望通过微博记录的方式将动迁全程公开,为政府和拆迁户架起一座连心桥,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正在做的工作,也是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各界监督。”徐文生 说。
登 陆这个名为“别有洞天别有时”的官方拆迁微博记者发现,自10月27日8时49分第一篇博文起截至12月26日,微博记录已达50余篇,既有工程进度,也 有工作人员的心声,还有拆迁户的感言和图片等。其“粉丝”和评论数量也由少增多。其中,“阳光小薇80”“曹增辉”等不少网友对官方拆迁微博力挺,认为 “相当给力”“支持这种主动的沟通”。
而经过媒体报道后,合肥拆迁“官博”也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甚至有评论认为此举将拆迁带入网上“织围脖”时代。
官方拆迁微博以图文的形式记录着双窑洞棚户区改造动迁户的“心情”(12月22日摄)。
官方拆迁微博以街道工作人员的立场,用图文的形式记录棚户区改造动迁情况(12月22日摄)。
拆迁“官博”遭网民冷遇
毫无疑问,合肥织出的是拆迁领域的第一块官方“围脖”,但这小小的“围脖”在现实中究竟能发挥多大作用呢?不少网民对此表示质疑。
据 记者了解,尽管到目前为止,合肥拆迁“官博”的粉丝数已经从最初的两位数增加到了570多,但与吸引了上万“粉丝”关注的宜黄事件等拆迁微博直播事件相 比,只能算“惨淡经营”。同时,在拆迁“官博”上,不少网友也留言提出了批评意见,如对博文中一些“煽情”的工作记录表示不解,留言认为“电影感太强” “不要把政府的职责当作是对百姓的施舍”“不要认为自己为百姓办了几件好事就洋洋自得”;也有网友认为,拆迁政策在微博中没有写明白,难以实现监督。
此外,在合肥的拆迁“官博”中,不仅鲜有拆迁户浏览、留言、参与互动,甚至知道拆迁微博的群众也不多。“我平常也上网,看过很多地方的强拆微博,但官方拆迁微博还真不太清楚。”面对记者的采访,正在搬家的区双窑洞棚户区居民赵国华一头雾水。
而已经搬了家的“80后”女孩陈湘竹和妈妈虽然从一开始就天天关注微博的更新内容,却从来没有线上参与讨论或者留言。“可能微博是比较新的东西,爱上网的年轻人可能关注的多一些,我们这边老人多,他们想讨论或者留言,可能也不太懂。”陈湘竹对记者说。
对此,徐文生认为,网民对拆迁工作关注最多的应该是强拆、暴力拆迁,而双窑洞棚户区改造整个过程是和谐进行的,所以网民关注度低也是正常现象。“当然,我们 的工作也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怎么样把双窑洞的惠民政策不仅让动迁户知道,也要让网民群众知道,让网民和舆论更好地进行监督。”
三里街街道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别有洞天别有时”拆迁“围脖”(12月22日摄)。
三里街街道工作人员在拆迁“围脖”上回复留言和评论(12月22日摄)。
专家:化解拆迁冲突 还需线下下功夫
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李小群认为,官方开微博公开拆迁进程吸纳民意,满足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是拆迁工作中的一种创新,肯定是一件好事。但要真正化解拆迁中的“官民矛盾”,实现和谐拆迁,大量的功夫还是在线下。
李 小群认为,官方开通拆迁微博,首先体现的是政府的自信。“现在不少地方官员害怕网络,好事情也不愿意上网公开,尤其拆迁是敏感问题,就怕成为导火索,引来 不必要的麻烦。三里街街道将拆迁过程上网公布让人评论让人监督,首先表明他们是有底气的。但必须明白的是,拆迁项目能做好,不是微博的功劳,而是政策制度 设计的功劳,应该归功于起政策制度的设计更多地考虑了被拆迁户的利益,不是与民争利而是与民共享利益。”
事 实上,三里街街道办事处开通官方微博的“底气”,正是源于拆迁过程中“以人为本、惠及于民”。从改墙上打“拆”字的做法为“搬迁”,到带着2000余份 “家书”、征询意见书和费用案例分析登门入户、征询民意;从成立党员为主体的互助帮扶组、设立爱心党费基金帮贫助困到建立搬迁回访制度、为离别旧居的老人 拍张照片留作纪念;从严格执行“三榜公示”到拆旧工作为了不打扰孩子学习足足推迟14小时……点滴细节中,彰显着温暖的力量,也推动着拆迁工作顺利进行: 自11月26日正式动迁以来,双窑洞棚户区已搬迁879户,完成超96%。
“合肥官方拆迁微博的开通以及线下的大量工作,对于如 何缓和拆迁中的官民矛盾只是一个破题,一个良好的开端。”李小群说,“要继续化解官民之间的不信任,重塑政府公信力,还任重道远。公众除了希望看到更多的 政府、更多的部门、更多的项目能够在网上‘坦诚布公’之外,更希望线下的各种政策制度能够倾听民意、惠及于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