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各大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销售列表中多了一类新产品—银行理财管理计划。例如,工行“多享优势系列产品”、交行“人民币理财管理计划”,农行“进取系列理财管理计划”等。对于投资者来说,有必要对此类产品的推出背景、相关特性进行了解,进而做出正确的投资判断。
2013年7月1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要求各银行严格规范银行理财产品,加强行为监管,严格风险管控。
同年9月,' target='_blank' >银监会召开会议,创设“银行理财管理计划”与“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两类新的理财产品类型,指明了未来银行系资产管理业务的方向。
其中,银行理财管理计划由银行作为管理人发起设立,按照与客户约定的方式和投资范围等条款对客户委托的资金进行投资、运作、管理。可见,理财管理计划的变化集中体现为—理财业务从投资的不透明走向透明,从刚性兑付走向“买者自负”。而这正好符合了管理层整顿“影子银行”、推进银行理财业务创新、引导银行理财回归代客理财本质的初衷。
与传统银行理财产品相比,理财管理计划具有期限开放化、投向明确化、净值管理类基金化、信息披露规范化等特性,投资者在购买时应对其特性有所关注,并在考量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选择。
期限开放化。尽管传统银行理财产品也有开放式的,但主体产品还是以30天、60天、90天、180天等固定期限产品为主;而理财管理计划类产品一般均为开放式结构,拥有较长的存续期限,允许定期申购、赎回,具有更强的流动性。
投向明确化。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只能投向货币市场工具、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流通的债券、金融衍生产品、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等标准化金融投资工具,便于投资者了解产品风险。
净值管理类基金化。银行理财管理计划采用类基金化管理,定期披露产品净值,投资者在每个开放日均可按照净值进行申购、赎回。
信息披露规范化。银行理财管理计划按规定需在中央结算公司登记,披露期限、净值、成立报告、管理报告、到期清算报告等信息,便于投资者了解产品相关信息,也便于监管部门进行监督管理。
声明:本版相关文章所述皆为作者本人观点,仅供参考,本报不承担风险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