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力规模再创新高,当年财政总收入超120亿元,辖区税收收入总额185.9亿元,税收密度为1.2亿元/平方公里”,这是《禅城201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预算草案的报告》透露的“家底”。
对于今年的财政状况,禅城区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2014年禅城手头“较往年略为宽松”,干活不差钱,“土豪”形象彰显了禅城的自信。
近两年禅城的财政状况得到持续优化,根据最新数据,禅城区2014年可支配财力可达150亿元,而2012、2013年这个数字分别在100亿元和120亿元左右,几乎以每年20%的速度在增长。
通过对去年禅城区财政收入构成进行分析不难发现,禅城区财力的快速增长来源于产业结构、税收结构的优化,通过持续的“三旧”改造和城市升级,禅城的经济结构正在发生质变,而这将成为禅城区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的动力。
“土地财政”贡献度下降
作为中心城区,禅城的城市发展程度在五区中最高,发展的土地空间也相对受限,政府综合财力的快速增长很容易让人与近两年火爆的土地市场联系起来,其可持续性让人存疑。然而,通过对禅城区去年财政收入构成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禅城区财政收入增长的动力更多来自于税收增长。
根据统计,去年禅城税收总额为185.9亿元,同比增长7.1%;辖区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2.3亿元,同比增长14.1%,区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为48亿元,同比增长13.8%。其中,属于市区级留成的税收收入增速10.2%,占地方公共财政收入比重达到79.4%,显示禅城财政收入具有较高含金量。
与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相比,去年禅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45.3亿元,比2012年减少了20.26亿元,同比大幅下降了30.9%。在这一升一降之间显示禅城区财政对土地销售收入的依赖正在减弱,财政收入增长的“料”更足。
三产占比近六成税收结构持续优化
2013年禅城税收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带动税收结构优化。
根据统计,2013年禅城实现生产总值1342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第三产业产值为781.74亿,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近六成,达58.2%。
受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拉动,以第三产业作为主要税源的营业税也出现了大幅增长,“如果剔除"营改增"的影响,去年禅城的营业税收入增长在23%左右。”禅城区财政局的一名负责人表示。
除了营业税外,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两项主要税种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根据统计,2013年禅城区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收入市区级留成分别为7.53亿和3.4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和30.1%,显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强劲。
先进制造业蓬勃发展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超五成
随着城市升级的持续推进,禅城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质变,一批科技型企业正在快速成长,成为支撑禅城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根据统计,去年全年禅城共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其中新增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4家,发明专利申请量927件,同比增长55%。
在一大批高新企业的带动下,去年全年禅城实现先进制造业总产值554.2亿,同比增长29.8%,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156.57亿,同比增长40.5%,工业投资中技改投入占比达16.9%。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未来禅城产业布局将由五个板块组成,“中心城区要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兼顾传统商贸业改造提升,全面提升佛山季华商务带空间设计和商业氛围营造,巩固提升祖庙商圈,启动建设升平片旧城区改造;禅西重点发展主题园区,继续推进华南电源创新科技园、欧洲工业园、新媒体产业园、华南交通电子产业园和生命健康产业园等产业集聚区建设;城北结合佛山中轴线规划,重点打造食品、不锈钢、汽配、五金等交易中心;城东奇槎片区打造集金融、商业、文化为一体的城市综合商务、商业区;城南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家具、不锈钢、陶瓷和家居装饰等为一体的泛家居产业。”
八成“旧改”土地流向产业项目禅城发展后劲足
尽管去年减少了土地入市,但对于正处产业转型升级的禅城而言,产业项目的土地供应依然得到了保障。
根据统计,去年全年产业项目占禅城“三旧”改造项目的比例高达81%,有效推动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 新兴产业等都市型产业蓬勃发展,土地资源从获取一次性短期收益向可持续长远利益转变。
事实上,自2012年初下发了《禅城区通过“三旧”改造进一步促进产业提升发展的意见》(即“9号文”)以来,在“9号文”的规范和引导下,产业项目的用地比例逐步上升,形成城市产业均衡发展的新格局。
而根据2014年禅城土地出让金预算收入显示,今年产业转型升级项目用地所占“旧改”土地的比重仍将超过八成,随着这些产业项目的陆续建设完成并投产,将为禅城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可以预见,“不差钱”仍将成为禅城的一个鲜明符号。
孙景锋 郑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