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安部门公布的一组数字令人唏嘘:2013年电信诈骗发案30万余起,群众损失100多亿元,比2012年分别上升77%、25%。据警方抽样调查统计,电信诈骗从受害人年龄上看,中老年人占70%。近年来,在老年人兴致勃勃理财的同时,骗子也是无孔不入,老人钱财被骗的事件时有发生。
投资与理财记者 邹雨萌
招数一 电信诈骗无孔不入
现实生活中,电信诈骗花样层出不穷,虽然警方一再提醒市民防范电信诈骗,但还是有不少人上了当。
郑女士某天接到一通商场中奖的电话,奖金40万。正巧前几日郑女士真的参加了某商场的抽奖活动,于是抱着试试看的的态度,提供了账号。随后,对方真的汇来4 0万,就在郑女士欣喜若狂的时候,对方打来电话说要求付所得税4万元,郑女士毫无犹豫的汇去4万元后,就发现上当了。犯罪分子利用跨行“支票”汇款当日不能提取的时间差,在银行下班前就撤票了,不仅到手的4 0万没了,还损失了4万元。
电信诈骗作案手段虽然花样百出,但内容都是通过电话,企图让你转账汇款。所以,老年人接到陌生电话,一定要谨慎,不要草率汇款。
招数二 民间借贷不好还
近几年,民间借贷案件数量逐年上升,其中大部分案件都有规避' 法律的行为。由于贪图高收益,防范意识较差,民间借贷中的中老年受害者逐年增多。
56岁的王悦去年将房子卖掉,得款5 2 万元。通过朋友介绍,她将钱投给担保公司,担保公司开出一年20%的收益率。王悦表示,担保公司承诺资金会借给实力雄厚、信誉好的大老板,风险很小。去年5月,该担保公司破产“跑路”,还未尝到甜头的王悦面对这样的结局,无所适从。虽然王悦最后将该担保公司告上法庭,但至今仍未追回损失的钱财。
虽然收益颇高,但民间借贷的风险一旦爆发,将是中老年人不能承受的风险。这无疑是拿着养老金在赌博。
招数三 ' 收藏品以假乱真
苏州的李老太因轻信邻居的话,花几千元购买了国外的“纪念币”。儿子得知后,断定这些“纪念币”根本不值钱,她被忽悠了。
由于是熟人介绍,李老太还怪儿子不懂行情。后在儿子的坚持下,李老太拿“纪念币”到相关部门咨询,才得知这些所谓的“纪念币”不过是国外的流通货币,毫无收藏价值。
由于信息不灵,在理财中,老年人很容易轻信他人,上当受骗。骗子的招数层出不穷,例如用过期作废和造假的外国货币,骗老人认购;用废弃、不可兑换的有价证券骗人;多人串联“组团”骗人;用假古董来骗老年人购买。
招数四 高息集资难以偿付
受高达2 0%、4 0%,甚至60%、100%以上的高额利息回报诱惑,许多中老年人将一生的养老钱、看病钱投入骗局中,结果是吃不尽的后悔药。
去过十几个国家的前外交部官员刘先生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因为一时的糊涂和贪念,在退休后卷入一场血本无归的非法集资骗局中。2 0 0 7年,刘先生先后向一家名为新绿源的公司投入5 5万元,月息最高达6%。进入20 08年后,刘先生再也没有收到合同约定的利息,更遑论退还本金。直到2013年10月,他才得知,这是一起令外交部数百位离退休干部受骗上当的非法集资案件,投资人中不乏司级以上的外交官。虽然这个危险的游戏已宣告结束,但外交部数百位离退休干部的养老金却付之东流。
招数五 担保后现隐患
生活中,常有老年人因碍于面子或出于同情心,而为他人提供经济担保,最后把自己“套”进去的事件。
福建省邵武市退休老教师饶老师为了不让昔日的学生吴某因家庭困难而辍学,将自己的房子作为学生的贷款担保。吴某父母跪在饶老师面前,承诺一定按期还贷款。直到有一天,饶老师收到一张法院送来的传票,才知道一年多来,吴某家人没有按照贷款协议中的约定,向银行还款。此后多次联系无果,吴某一家人已经消失。如今,饶老师生活窘迫,疾病缠身,却还在用微薄的退休金替学生偿还贷款。
老年人本来积蓄就不多,再冒风险为他人担保,无异于“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招数六 分时度假的骗局
分时度假是国外很流行的休闲' 旅游方式,但来到中国后却变了味儿。
20 0 6年,孟先生在某公司的座谈会上得知分时度假这种旅游方式,经不住低价诱惑的他,以36000元与该公司签了合同。30多天后,孟先生收到了该公司邮寄的相关资料。资料中除了多项苛刻条款外,还有一项写明要想出国旅游,必须交纳出国旅游交换费用和会员费,合计4. 3万元。孟先生向该公司多次要求退款无果,时隔几个月再去理论,竟然发现该公司已人去楼空。
分时度假公司在中国卷款逃匿、合同陷阱等事件层出不穷,孟先生只是“分时度假受骗联盟”的代表之一。教训是:千万不要被蝇头小利诱惑。
招数七 老年公寓成皮包公司
近几年来,许多地方打着老年人住公寓的幌子,虚构公寓形式,到处圈钱,幕后老板则以分红和定期举办活动为诱饵,谋取巨额资金。
张丽的父亲今年已经年过六旬,为了减轻女儿的负担,一直打算去养老公寓。因轻信他人的建议,将自己的所有积蓄及抵押房产的贷款,用来购买了一套某公司开发的老年公寓。因担心女儿知道会阻拦,他偷偷地将钱交给开发商,岂料这竟是一场骗局,开发商拿着他们的钱逃跑了。毕生积蓄付之东流,却还要偿还抵押房子的高额贷款。
这类皮包公司常常采取“打麻雀战”的办法,打一枪换个地方,老年人听信谎言,受骗上当。
招数八 保健品被伪装
包装成所谓的“专家”,开办“养生讲座”,夸大保健品功效,同时施以“小恩小惠”,对老年人洗脑,轻松掏走他们兜里的钱,这是一些不发商人惯用的伎俩。
张佩霞是退休干部,经济条件很好,别人用高收益忽悠她购买昂贵的保健品,她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的养老金购买。第一次对方承诺,花20 0 0元购买保健品,第二个星期返还4000元。尝到甜头的老太太轻信对方,第二次拿出了6000元继续购买。正当她在期待下个星期对方承诺返还的12000元时,得知对方已经被警方查获。该保健品并不符合国家规定,老板及销售人员全部“跑路”,老太太高收益的梦一夜之间破碎。
一些不法商人给老年人设置“陷阱”,一定要提高警惕,切勿让不法商人得逞。
老年人的投资方式近年来正逐渐增多,但具体选择何种理财产品,则要根据老人的资金量、闲置期限、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决定。
多数老年人不再有固定的新增收入,而且需要应付日常生活及保健医疗等开支,费用支出会逐年增加。因此,在帮父母制定理财规划时,可以选择风险程度较低、定存时间较长的产品。这类产品能确保在本金不流失的前提下有固定收益,还能避免老年人将资金盲目用于其他投资,降低老年人在投资理财时遭遇“被忽悠”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