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理财,是从去年接触她理财开始的,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和坚持,获益良多。——不仅是财富的累计,还有生活理念的打破及重建。尽管如此,“投资”一词对我依然陌生,这一年以来持续持有股票 、股票 型基金,甚至在近一个月开始买入纸白银,但这些操作基本都是出于盲目性的,跟风或者干脆乱买,曾经一度连自己持有的股票 名称都说不上来,更不用说代码什么的了。但我依然坚持着,摸爬打滚地累积着一些所谓的经验。
这一期课堂的主题是“投资组合”,老班在作业里要求我们去了解一些投资大师的投资思路及观点,并找出适合自己性格的思路。因为对这方面的信息一直很空白,所以不得不再次借助度娘的帮助了。
第一位研究的是“彼得 林奇(Peter Lynch)”,当我在查阅有关他的资料的过程中,我已经是越看越着迷,以至于我当下就觉得这就是最适合我性格的投资大师的思路了。对于彼得林奇来说“投资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早在就读沃顿" 商学院期间,他就开始有目的地专门研究与股票 投资有关的学科。但除了必修课外,他没有选修更多的有关自然科学、数学和财会等课程,而是重点的专修社会科学,如历史学、心理学、政治学。此外,他还学习了玄学、认识论、逻辑、宗教和古" 希腊哲学。我想这为他以后的投资风格及心智模式奠定了基础。
言归正传,经学习之后个人认为彼得林奇的投资核心观点是:必须得花时间去研究、熟悉你要购买的股票 背后的公司(而非市场的趋势),要耐心并持有好股票 。
这对我而言,醍醐灌顶。对于股票 ,从前我也曾无知地以为那就是一种赌博罢了。在刚开始接触的时候,我依然抱着这种观念,所以是随便根据证券公司的推荐购买了一只,然后坐等验证自己的“运气”如何。结果,亏了三分之一。再后来,我认为自己是没有“偏财运”的了,所以就尝试跟着朋友买。但那时依然没有止损止盈的观念,赚了不懂得抛,但一亏了就害怕,并在几乎最低点的时候一次性抛了。我现在才终于明白:这种盲目的自信和敏感的恐慌均来自对自己所持股票 的不了解,不知道它的行业前景,不知道它的经营状况,更不清楚它的价值所在,所以无法分辨是否真正值得长期持有,而面对短期的波动更是一溃千里。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老毛同志的这句话说得多么的实在啊。平时上淘宝,我尚且会货比三家才下单,但不知道为什么到了股票 这“大买卖”的时候,我反而破罐子破摔起来了,通常是头脑一热就买一只来碰运气。经历了一年多的不断“撞墙”之后,我也慢慢知道了“价值投资”的重要性,如果一只股票 的前景是光明的,那么短期内随大局而低迷也没什么好担心的,只要有业绩一般就会有分红,很多时候这分红的百分比就比银行的利息要高了。此外,真正的价值源于时间的魔术,之前老班已经跟我们介绍过复利的威力,而长期持有股票 ,每一次的增长都是以复利的形式在递进,所以“不离不弃”才有可能笑到最后——当然,前提必须是选对了股票 ,所以止损和止盈还是有必要的。而这种面对大起大落且能保持理智并耐心静候的淡定,我想不是一句“有信心”就能做到的,这是一个很磨练人们心智,锻炼人们心理素质的过程。想必彼得林奇早已感悟到这点,所以当时选修了这么多社科类和哲学类的课程。
我之所以如此认同彼得 林奇的观点,是因为对于现在的我而言,用于投资股票 或者股票 基金这类风险较高的这部分钱都是暂时用不到的,并且希望能够获得长期回报的,并不像当初那样抱着投机和碰运气的心态来运作的。所以我更认同价值投资的观念,并希望这部分钱将来能对自己的养老事业作出贡献。
此外,彼得 林奇还说“持有股票 就像养育孩子,不要超出力所能及的范围。业余选段人大概有时间追踪8~12家公司。不要同时拥有5种以上的股票 。”关于这点,我也深有体会。所以今年以来我也吸取了去年的教训,已经把股票 慢慢集中到现在的2只。不过,我想我还是很要必要抽空去研究研究一些公司资料,调整自己的投资组合。
不管是彼得 林奇还是" 巴菲特,他们都向世人道出了“价值投资”的重要性,而这“价值”往往是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来体现和完成的。从开始到结束,如果说选股和配置是一门艺术的话,那么如何耐心持股就更像是一场修行了。
大师们的投资理念听起来似乎都那么的言简意赅,却一再值得我们深思和回味。由于今晚还要补交3天作业的关系,今儿就先写到这了。今后一定安排时间了解更多大师们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