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丹江水通讯员王若丹)在若羌县城十几家大大小小的理发店中,位于商业步行街的“创美造型”人气最旺。店主' target='_blank' >李伟和阿迪力·艾海提共同创业的故事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近日,记者一大早来到理发店,已有不少人坐在店里排队等候。店主李伟正在给一个五岁大的维吾尔族小男孩儿理发,孩子听到剃头器的声音害怕得捂住耳朵,挣扎着要跳下椅子。在一旁忙碌的阿迪力赶忙过来一边扶着孩子,一边用维吾尔语逗他,说了几句小男孩儿便咯咯的笑着点头,继续配合李伟理发。
坐在店里等候的顾客陈继功告诉记者:“自己和家人理发都喜欢来这家店,因为店主态度好,认真细致,技术也好。”
李伟和阿迪力之所以萌生一起创业的想法,李伟说缘于两人之前共同的经历。2006年,阿迪力应聘到库尔勒市一家理发店当学徒,认识了同在这家店做大工的李伟,得知是同乡后,两人很快熟悉起来,比别人更多了些共同语言,在工作和生活上互相帮助、互相照顾。
阿迪力说,刚当学徒的时候一个月工资才400元钱,生活很艰苦。为了节省费用,两人住在一间宿舍里,同睡一张床,常常只买一份饭,两人一起吃。
说起感触最深的一件事,李伟说,2010年春节前,自己的生活费都花光了,没钱买车票回家过年。阿迪力知道后,把他剩余的生活费全部拿出来,还找身边所有的朋友借了个遍,凑够钱买了张车票送李伟回家,自己却孤零零地留在库尔勒。
2011年,李伟手艺学成后回到家乡若羌县,在一家理发店工作一段时间后,李伟把萌生的创业想法告诉阿迪力,问阿迪力愿不愿意一起回乡创业,阿迪力当即一口答应,第二天便回到若羌。
“因为年轻,又是少数民族,刚开始很多顾客不认可。李伟在技术上给了我很多指导,现在手艺有了很大进步,也得到了顾客的信任。”阿迪力说。若羌县只有阿迪力一个专业的维吾尔族理发师,维吾尔族顾客因为沟通方便,喜欢来这家店理发,也带来了更多的客源,加上两人热情、耐心的服务和好手艺,“创美造型”的名声传了出去,生意渐渐好起来。
在李伟眼里,阿迪力是个热心、孝顺的人。开店后不久,阿迪力一天深夜去隔壁商店买东西,碰到两个醉酒青年在商店,一人拿了一瓶水后,拔腿就跑。看着年迈的店主着急的样子,阿迪力立即追了出去,追了两条街,硬是把钱给要了回来。
阿迪力说,自己一直把比自己大两岁的李伟当哥哥看待,自己平时比较贪玩,工作上李伟担负的更多。平时遇到困难,阿迪力总是最先想到找李伟。
谈到平时的财务管理,阿迪力说他从来不操心这方面的事。每个月底李伟都会把他的日常花销送到家里,交给他父亲保管,剩余的就帮他存到银行。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经营,“创美造型”理发店已经走上正轨,顾客越来越多。李伟和阿迪力在用心为顾客创造形象之美的同时,也在这个维吾尔族、汉族聚居的县城共同创造出民族团结的和谐之美。22年前尼勒克县的马达勒木老人赶巴扎带回家一个汉族孤儿
本报讯
(通讯员' target='_blank' >陈华林刘作斌)最近一段时间,尼勒克县胡吉尔台乡索孜木图村的马达勒木老人正张罗着给他的汉族小儿子别力克娶媳妇,新房就是马达勒木去年刚刚盖好的抗震安居房。
说起马达勒木和别力克的父子情缘,还要追溯到22年前。那是1992年的春天,马达勒木到5公里以外的阿克塔斯牧场去赶巴扎,他看到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趴在渠边上睡着了,身上穿的很单薄,眼看天就要黑了,这孩子怎么不回家呢?于是他就把孩子叫醒,让他赶快回家,可孩子却哭了。马达勒木向附近的住户一打听,才知道他是个孤儿,好心的马达勒木把孩子带回了家。从此马达勒木就多了个儿子,给他取名叫别力克。
马达勒木的日子其实并不太好过,家里已经有4个女儿和2个儿子,全家人的生活就是靠放牧维系,家里又多了一张嘴,可以说又多了一份责任和负担。
马达勒木老人提起他这个汉族儿子,满脸笑容,他说:“别力克和我的亲儿子一个样,我们已经有22年的感情。他年龄也大了,我一直为他没娶上媳妇发愁。现在可好了,今年别力克终于要' 结婚了。他先住在我去年刚刚盖好的抗震安居房里,明年我就把院子分一半给他,再给他盖上几间房子,我的心事也就了啦。”
当说起马达勒木时,别力克眼里充满了对父亲马达勒木的深情。他说:“马达勒木就是我的爸爸,是他把我养大的。在村里,人们都知道我叫别力克,没人知道我的汉族名字叫严建新。我的父母给了我生命,但马达勒木爸爸却养育我长大,他们就是我的亲人。我一定要给马达勒木爸爸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