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谋求协同创新发展 释放技术人才红利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img src="http://i3.hexunimg.cn/2014-06-10/165544463.jpg" alt="学生研制的“并联臂3D打印机”。" border=1 align=middle>学生研制的“并联臂3D打印机”。<img src="http://i5.hexunimg.cn/2014-06-10/165544464.jpg" alt="东莞理工学院与智汇谷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学生研制的“并联臂3D打印机”。学生研制的“并联臂3D打印机”。
东莞理工学院与智汇谷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东莞理工学院与智汇谷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一座高校的发展,时常与一个区域一座城市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

近日,东莞理工学院(以下简称“理工学院”)与以转化北京大学研究成果为主的智汇谷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作为前期合作项目,智汇谷集团已决定在理工学院设立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建设IT实验室。

事实上,这是理工学院引进的又一家国内外知名高校或企业共建实验室,进行协同创新,培育应用型人才。

早在2008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东莞,开始加大力度推动经济、社会的“双转型”。同样,作为地方高校的东莞理工学院也开始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与提升,积极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新需求,探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路径。

如果说研究型大学在培养精英人才、促进科技进步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地方本科院校最主要的责任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开展应用型科研,为城市、区域释放技术人才红利。经过多年探索,作为珠三角地区三所工科院校之一的东莞理工学院,其应用型人才培养取得了什么成效呢?

率先“转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在实验室里默默待了三年,工业工程专业伍锦成等5名学生终于“红”了:他们组成的3D打印团队先后获得广东省大学生“挑战杯”特等奖、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二等奖,并狂揽了校内各种奖项。

伍锦成说,他们已成功研发了4代、5种3D打印机,授权专利达到9项,为10多家企业提供系列产品,淘宝网上卖了30多台。目前,他们正在跟风投公司接洽,探索3D打印机量产的可能。' target='_blank'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到理工学院视察时,驻足赞扬团队的业绩,并鼓励他们向同学们讲授创业及应用能力提升的体会。

事实上,伍锦成们的例子,只是理工学院近年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个缩影。

1990年,经济蓬勃发展的东莞出于城市发展对人才渴求,有前瞻意识地创办了东莞理工学院。1992年4月,该校获得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经过22年的发展,理工学院成为珠三角地区的三所工科院校之一,现设有15个院(系、部)、35个本科专业,普通全日制在校生近1.5万人。至今,该校已为东莞市乃至广东地区、全国输送了8万多名毕业生。

院长李琳说,办学之初,为了尽快提升办学水平,理工学院基本参照传统研究型大学进行学科、专业设置,进行培养学生、科研工作和社会服务。这是一个打好坚实基础的过程:2002年从专科办学层次升格到本科办学;2010年8月获批成为广东省立项建设的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同年又与清华大学、上海交大等61所高校一起被批准为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

随着高等教育' 大众化、东莞“双转型”和应用技术人才短缺等情况的出现,理工学院敏锐地意识到,高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转型”以及提升势在必行。

2012年,理工学院第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刚提出这一办学目标的时候,不少教职工感到困惑:什么是“应用型地方大学”?

随后,该院党委书记成洪波在多个不同的场合解释说,理工学院坐落在东莞,依托于广东,是一所地方性大学。所以,理工学院的战略目标和办学定位,要更多考量地方需求。

他说,东莞乃至广东地区的产业升级比全国其他地区来得更早,程度更深、范围更广,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转型要求也来得更高更实。如果地方高校对产业升级的要求视而不见,就会错失发展机遇,贻误改革使命。若能抓住机会大胆探索,就有可能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子”,在同类高校中打造特色、争创一流,成为东莞乃至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

在很多人看来,本科地方高校要培养应用型人才,会遭遇到“师资”瓶颈,因为毕业于国内外的研究型大学、以学术研究思维为主的老师缺乏培养应用型人才所要求的“动手能力”和“创业意识”。这也导致本科地方高校的协同创新能力较弱。

那么,理工学院采用什么办法,突破这一“瓶颈”呢?简单来说,理工学院在实现校内学科专业协同创新的同时,与当地政府、骨干企业和研究机构进行深度合作,采用“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办法,同产业、行业之间无缝对接,从而培养“双结构型”的师资队伍。

协同创新助力应用型人才培养

早在2009年,理工学院与中科院高能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依托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和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室进行深入合作。几年来,先后建立了“中子探测与快电子技术联合实验室”、“中国散裂中子源机电技术研发联合实验室”、“中国散裂中子源先进材料联合实验室”和“下一代互联网联合实验室”等四个联合实验室。

近两年,理工学院先后与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等研究机构深度合作;与西门子、微软、IBM、' target='_blank' >华为、' howImage('stock','2_000063',this,event,'1770') 中兴通讯(' 000063,' 股吧)和智汇谷等国内外大企业深度合作,共建先进实验室,引进企业科技人员开设课程、编写教材,共同培养适应产业行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建成了校外200多个教学实践基地,供学生提升工程实践能力。

随着协同创新工作的快速推进,2012年,理工学院专门成立了协同创新办公室,并针对珠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进行了多次调研。随后,该校与东莞长安镇、横沥镇等产业专业镇,以及松山湖国家高新区、市经信局等10多家单位签订了协同创新战略合作协议。学校鼓励各二级院系与相关行业龙头企事业单位组建合作办学理事会,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相关行业产业应用型人才知识体系要求,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调整专业结构与课程设置,共建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协同开展专业硕士、卓越本科生培养及在岗员工培训。

理工学院电子工程学院院长胡耀华举例说,理工学院与中兴通讯共同投入600多万元,建设通信试验平台。同时,面向通信服务领域,开设了“移动通讯”、“光通讯”和“网归网优”等3个专业方向,共同制定通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并引进了中兴公司40多名科研人员进驻校园担任“导师”。

他说,经过两年的探索,东莞理工中兴通讯学院学生的就业对口率从以往的30%提升到55%,就业起薪达到5500元,比以往提高了500至1000元以上,毕业生也获得了华为、中兴等知名企业的青睐。

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孙振忠则说,以与中科院高能所共建的中子探测与快电子技术联合实验室的合作为例,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的17名教师、9名联合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和50多名本科生参与了联合实验室的研究与开发,并先后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项国家、省级重大项目的研究。而中国散裂中子源机电技术研发联合实验室在短短1年里则先后接收了该二级学院的20多名教师、60多名学生参与项目研究开发,立项课题13项,科研经费328.15万元,申请相关发明专利8项,发表论文近10篇。

除了“引进”企业科研人员、让师生参与校内实验室研究之外,理工学院乐于促成校内教师“走出去”。

今年年初,理工学院出台了“教职工素质与能力的三年提升计划”,按照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定位,开展到政府和企业定岗挂职、访问学者、短期集体研修、学历学位提升等计划,以期达到促进教师结构从理论型向实践型、从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的目的。

去年9月,在东莞市委组织部的支持下,理工学院选派6名青年教师到东莞市直机关、产业园区和镇(街)挂职锻炼。其二级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 target='_blank' >黄辉宇到横沥镇担任镇长助理。半年多下来,他坚持一周至少到企业进行两次调研,完成不少调研任务,也帮学校联系了5家实习企业,挂牌成为实习基地。

随着“走出去”与“引进来”两个方法的紧密结合,理工学院形成了特殊的师资队伍“双结构”,既开阔了受过学术训练的校内教师的视野,又把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科技人才引进高校担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导师”,逐渐形成了优势互补的良好趋势

探索成立制造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

一组数据显示,在全国大学生就业形势较严峻的情况下,理工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继续保持上升和高位稳定的态势。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8%以上。

理工学院院长李琳说,除专业能力之外,应用型人才还需具备创业理念、较强的工程化技术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这样的毕业生更受社会青睐,特别是近两年很多国际大企业指定招聘理工学院毕业生,他们的理由都是“适应快,动手能力强,好用”。

该院开创性地建立了创业学院、人文实验班等,重点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人文素养。以创业学院为例,已向全校招收了60多名创业精英班成员,邀请17名成功企业家担任“导师”,并首期培育了铭士教育等6个创业团队,已先后筹得240万元的创业基金。在今年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终审决赛中,学校获得3金8银6铜的优异成绩,首次捧获“优创杯”,实现学校参赛历史上新的突破,名列全省高校前列。

其中,2014届信息与计算机的学生周洛琪就是创业佼佼者。他说,进入创业学院之后,给他带来很多启发。他与4名同学,只用了20万元就创办了家教机构铭士教育,主打大学生家教。经过近两年的发展,该家教机构已有2个教学点,招收了300多名学生,预计今年营业额可达160万元。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理工学院还尝试打破办学层次、学历的限制。

从今年开始,理工学院将与高职院校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合作,开展专升本“三二分段”培养计划,首先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招收80人。同时,在已与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联合培养158名硕士研究生的基础上,今年理工学院又与华中科技大学签署了两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书,并落实了2014级10名工程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这意味着理工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将延伸到专科、研究生层次,有效地拓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链条。

对此,中山大学原校长、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顾问' target='_blank' >黄达人教授指出,现在国内有很多地方高校明确提出要走应用型的道路,但一些大学领导又怕因此被贴上职业教育的标签。讨论应用型高校,不应该在定义上做文章、去纠结,而是应该看到其本质。应用型大学最重要的内涵是培养的学生更加符合社会的需要,让高校更好地具备服务地方、服务产业的能力。

他说,理工学院早已明确走应用型道路,当前并不是转型问题,而是更加明确了办学定位、坚定了办学方向,应该在应用能力培养的提升上做好文章。

基于走应用型道路、实现高水平发展的战略谋划,理工学院已研究制定《东莞理工学院创新发展战略规划(2013—2020年)》和《省市共建制造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基地(东莞)方案》,以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线,以制造业人才协同培养基地建设为抓手,推进学校的改革发展。

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成洪波分析说,作为中国经济发展领军的广东省,作为世界制造业名城的东莞,都已进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没有大批留得住、用得上、能创造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和升级、社会发展的稳定和进步都是不可能的,或不可靠的。

按照设想,省市共建制造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基地将以广东省,特别是东莞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社会进步的需求为导向,整合理工学院、松山湖大学创新城、松山湖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区的教学和科研资源,以国际论证合格的工程教育模式,建设一个国内外知名大学与珠三角地区骨干企业汇聚的集教育、研发、社会服务一体的协同创新组织。

上级教育部门可适当对基地“放权”,引导基地快速成长。例如理工学院8至10个本科专业按照教育部批准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设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招生人数从120人增加到400人,并列入广东省内一本招生指标;每年定向给予基地一定数额的专业硕士或工程学位研究生招生指标;招收20人左右的博士后到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工作。

这样一来,基地将为东莞乃至珠三角产业升级、社会进步源源不断提供本科和专业硕士甚至专业博士,且有明显工程特色和较强研发能力的、培养质量在省内以至国内有较高声誉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访谈

理工学院院长李琳:

应用型人才培养面向主要产业行业

问:作为一所本科院校,理工学院为' target='_blank' >何力推应用型人才培养?

李琳: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不仅要在大众化背景下继续坚持走多样化发展的道路,更必须要适应新形势。正视各大产业对应用型人才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在不同类型、层次的大学中都重视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工作,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形成自身特色,在国家高等教育深化改革中发挥独特作用,创造“出彩”机会。

作为地方本科高校,理工学院将一如既往地坚定应用型大学办学定位,坚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紧紧依托、适应和助推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切实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提高自身办学水平和服务地方能力。

问:高校的人才培养,归根结底是“怎么培养”。对于理工学院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有什么特点?

李琳:理工学院坚持依托地方,集中资源力量,优化内部治理的体制机制,推进校企、校校、国际合作协同培养,是经过反复探索实践后选定的道路。学校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契机,结合开展人文实验班、创业精英班等具有本科甚至硕士研究生水平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逐步形成了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以知识、素质提升为方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面向产业、面向一线、面向职场的高层次、高水平的科学技术人才,当中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全方位和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

问:早在2010年,理工学院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试点学校,肩负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使命。经过3年时间的探索,理工学院的“卓越班”有何不同之处?

李琳:三年来,理工学院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以及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四个专业,每年招收120名“准工程师”。

理工学院的“卓越班”采用小班教学,实行三学期制,每学年将实行竞争性动态选拔,开展夏令营活动,选拔优秀学生出境实习与实训,并为每位学生提供一万元的研究经费。以其二级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应用化学“卓越班”为例,2011级的学生英语四级通过率达90%,2012级学生通过率达96%。同时,2011级学生程文雪在第一届广东省化学实验技能大赛荣获二等奖,所完成的广东省创新训练项目获得优秀。

问:接下来,理工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将有什么新做法?

李琳:学校要求所有本科专业要实现与地方政府、重要企事业单位或行业协会的有效对接合作,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全面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构建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的机制。

快评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有助城市区域崛起

“人”是一个区域、一座城市的发展' howImage('stock','1_600405',this,event,'1770') 动力源(' 600405,' 股吧)。

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珠三角城市群迅速崛起,社会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政策红利吸引了成千上万“追梦人”的到来,从而释放了巨大的人口红利。

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层次发展,以东莞为代表的城市的发展模式,多多少少面临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进行“双转型”。归根结底,社会、经济的“转型升级”是人的“转型升级”。

对于包括东莞在内的珠三角城市群来说,经历多年的结构性缺工“阵痛”,可以看到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巨大缺口。一方面是高校毕业生的实操能力、职业涵养不足,一方面是行业、企业没有参与到高校人才的培养过程。

一直以来,在高水平研究型高校的星光下,“省属市管”的地方高校由于办学层次等原因,较少受到社会的关注。然而,随着地方高校办学定位的明确、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以及协同创新的推进,大批量的应用型人才将解城市发展的人才之困。

对于位于松山湖国家高新区的东莞理工学院来说,有必要整合高校、国家高新区、高新企业和国内外一流水平高校研究院的资源,共建省市共建制造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协同培养基地(东莞),把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协同创新和城市的发展紧密地结合到一起。

笔者认为,高校应用型人才需要再一次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一次释放制度红利。数年后,这一基地若能源源不断地提供本科、专业硕士甚至博士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必将成为东莞乃至区域发展的发动机,提供向前的动力源。

撰文:吴少敏 编辑统筹:李国飞

(编辑:和讯网站)
下一篇:

4.25黄金多空争夺可双向斩利,周获利4.3万不过尔尔!

上一篇:

家庭如何做好理财 做到三点生活大不同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