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给我8%的回报,靠谱吗?你买了没有?这个公司怎么样?”“这家企业发债,年化11%,我买了几万,你觉得怎样?”日前,经常有朋友就市场上发售的各类债券理财产品同记者交流,有的也是多方咨询,问者往往很愿意从答者口中听到非常肯定的回答,但往往咨询了一大圈子后,最终决断还要自己来做,而这种答案也是问之前自己已经大体确定的。
在经典的理财测试题中,往往会有这样一道题:一个投资品种有上涨100%的潜力,同时也存在本金下跌50%的风险,你会怎么办?从出题者意愿而言,主要考量被测试者的风险偏好程度,能不能承担较大的风险去获取可能的较大收益或者说更大收益。应当来讲这是一个很静态的问题,相信十年前、五年前和现在对于大多数投资理财者而言,由于过往理财业绩和周边市场环境给予机会的影响会给出不同的答案。比如在整体理财市场有着很多高收益的案例时,投资者自身投资期望值自然也就会放大,而风险承受能力就会提高,或者干脆自身选择性地忽略潜在风险。
由于近些年股市持续下跌,老鼠仓事件频出,使得' 大众投资于股票 市场和公募基金市场的热情逐步下降,市场存量资金越来越少,越来越被投资理财者边缘化,固定收益产品渐成潮流,债市产品越来越丰富。从年化利率4%-5%,到年化10%,到年化24%,因市场主体自身信誉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利率标准。
国债,早有金边债券之称,属于传统类产品,还有大型央企、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一般性非结构化理财产品收益率大体从年化利率4%-5%,到年化7%-8%,基本属于无兑付风险或风险极小型产品。各类投资者都对此比较熟悉,不必再过多唠叨。
“1万起售,年化11%至13%”,可以面向大众发售的企业债券已然露出尖尖角,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风行一时,后因兑付危机多发,而打入“冷宫”,此番卷土重来,大有蓬勃发展的态势。
由于' 互联网金融和民间借贷的兴起,不少'私募股权基金产品日渐走入人们的视野。针对具体项目进行投资,投资者可以自行判断和选择投资额度的大小,而这其中又分为了有担保和无担保的两类产品。根据投资方式有直接与借贷公司发生借贷关系的,也有通过合伙制的投资企业与项目公司发生关系,私募股权基金在运作模式上采取了以股权投入,但仍以主要获取债权收益为主的方式。这类产品不得公开发售,相对投资起点也比较高。
针对具体企业具体项目的企业债券市场,可以说是真正意义的市场核心所在,这类产品也是最让投资者产生纠结的。一方面可能获取年化10%至24%的可能收益,而且身边确有不少这样的实际参与案例,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兑付风险,甚至是本金风险。
至于再往上,超出国家贷款利率4倍以上已属高利贷范畴,从' 法律上讲,权益已无从保证了。
由此,我们可以清晰看到目前在固定收益方面,也就是债权投资市场整体框架已然初步形成,根据承受风险的大小而利率呈现高低不同。股权投资市场,股市上亏得底儿掉,也没有人再去找政府,债权投资市场“白纸黑字”收益写得很清楚,但并不等于债券市场就没有风险,再监管严密的市场也会出现债权违约。
从债权投资市场的发展来讲,各方坦然面对市场风险,在监管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诚信尽责的前提下,个别违约现象有利于提示风险,有利于整体债券市场的大发展。也唯其如此,企业债券市场才能有大发展,对整体实体经济发展功莫大(博客,微博)焉。
从投资理财的角度讲,不断发展的市场给提供了丰富的可供投资的债券投资品种,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将自身财产进行分散化的配置。一味地专注于银行存款未免失于过分保守,同样全部资产押注于高收益高风险的债券又未免提心吊胆睡不好觉。
(编辑:和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