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村民居民到“股民” 西海岸新区荒里村三变致富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img src="http://i7.hexunimg.cn/2014-06-10/165547045.jpg" width="500" border='1' height="340" alt="荒里社区广场上各类设施齐全。">荒里社区广场上各类设施齐全。 本版文/记者 姜振海 娄花 图/本报记者 陆金星 管中窥豹&l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荒里社区广场上各类设施齐全。荒里社区广场上各类设施齐全。

本版文/记者 姜振海 娄花 图/本报记者 陆金星

管中窥豹

荒里,顾名思义,就是荒凉的意思。荒里社区党支部书记薛志伟介绍说,当年的荒里三下是沟,有东沟、南沟、北沟,是远近闻名的落后村,穷出了名;现在居民是坐享分红,月领工资,富出了名。6月6日上午9点多,在小珠山东侧的荒里社区,宽阔的道路旁是一排排整齐的楼房,宽敞的社区广场上,有几个孩子正在游乐设施旁玩耍,年轻人在社区的篮球场上打篮球。这个多年前以贫困闻名的地方,已经和城里没有什么两样,有些地方甚至比城市的社区建设得还要好。而这一切的变化,还得从开发区的创建和村里的改革年份说起。

一个新带头人的思路

1987年前的荒里,村民都以种地为生,地是山岭薄地,旱的时候旱死,涝的时候涝死,尽管当时已经实行了包干到户,但是村里的人只能保证不挨饿。经济基础薄弱,全村的集体开支,仅靠一个有5名工人的铆焊厂和两个采石场的收入来维持,年人均收入不足300元。

1987年1月,28岁的薛志伟开始担任村里的党支部书记。面对贫困的生活,捉襟见肘的经济收入,薛志伟非常着急。穷则思变。此时,紧邻的青岛开发区到处是轰轰烈烈的建设场面。薛志伟意识到,种地没有出路,必须借助有利条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一个想法在薛志伟的心中产生:为何不像开发区一样,在工业上面做做功课呢?得知乳胶手套等劳保用品生意很火,他研究起了做乳胶手套的生意,高薪聘请工程技术人员来厂工作,组建了“青岛市利达乳胶厂”。

乳胶手套生产出来了,但是本地市场销路有限,他听说这种产品在国外也很有市场。1988年的春天,他背着生产的样品,想到广交会上去闯荡闯荡。

为节省村里的集体资金,他不买展位,而是在交易会场外采取摆地摊的方式推销产品。没想到,这个地摊等来了财主。产品被一家香港客商看中,当即就下了个订单。此后,通过这个香港客户,荒里村生产的乳胶手套,走出了国门,现在仍然在向亚洲和欧洲等地出口。

1996年荒里从胶南划归黄岛,享受到更好的招商引资政策之后,该村的工业更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村里成规模的工业企业共有38家,另外有餐饮、服务企业36家。在经过多年艰苦打拼积攒后,社区集体经济纯收入从1987年的3万元,跃升到2001年的300万元;人均经济纯收入从1987年的920元,跃升到2001年的5500元。

一次拆迁铸就的新生

2000年,荒里村附近的海尔大道需要拓宽,要拆迁一部分村民的平房和企业。“拆了那么多平房,将来早晚要改成楼房,不如直接利用这个机会进行旧村改造”,薛志伟向上级反映后,得知可以得到政府政策扶持,于是决定开始村民上楼。薛志伟说,当时借鉴了外地经验,村集体出地,引入外来公司出资金进行合作建房,资金也就得到解决。

2001年初正式启动旧村改造工作,到2007年底,荒里村民全部告别了低矮潮湿的小平房,住进了水、电、暖、天然气、宽带网络、数字电视等各种配套设施齐全,人均居住面积5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新型社区。目前,共建成多层楼房57栋,其中本社区安置房20栋,商品房多层37栋,高层住宅13栋。另外,还配建了商业网点和超市,村里有了更多的经济来源。

2001年至2007年旧村改造之后,荒里增加了3850平方米的商业网点和8960平方米的超市,加之原有的13500平方米的工业厂房,就构成了社区主要的经营性资产。截至2012年11月30日,荒里社区经营性净资产额1.717亿元。改革后纳入青岛昆仑山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进行企业化管理。

一个决定带来的福利

村民变成了居民,居民又变成了股民,荒里社区共有1171人,每人获得的股权在10万股左右,去年每人分到1600元。

现在社区的孩子入托有补贴、在香江路第三小学上学的乘坐校车费用全部报销,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月都享受补贴;根据当年居民参加的农工商' 保险(' 放心保),目前社区里已经有120名居民每月平均能拿2000多元的保险,部分老人每月也可领到1000多元。“我们还建立了图书馆,居民可以免费借阅”,今年62岁的薛志新介绍说,还成立了老年学校、居民学校、妇女之家,以及业余文艺团队。

对于即将获得批准成立的西海岸新区,薛志伟又是怎样看待呢?他说,将紧紧抓住西海岸新区的发展优势,及时与区有关部门对接,加快调整工业用地位置;搞好对原有企业的服务,使企业安心经营,有利于安置社区居民就近工作;另外,将筹措资金,建造厂房,引进生态环保且附加值高的企业来社区投资落户,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让股民收到更多的红利。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一个坐地户的发家史一个坐地户的发家史

一边是海,一边是山。左边是起伏的山峰,丛生的树木,右边是平静的大海,零星的渔船。开车如在云海间穿行,海风吹来不热不冷。从开发区的金沙滩出发,沿着东环岛路这条被称为“青岛最美山间公路”前行,半个小时左右,就到达了薛家岛街道的甘水湾。这里有家叫做“象前湾大酒店”的乡村饭店,51岁的郭玉琴和她的老伴代召祥在这里经营这家山海间的小酒店。故事就要从他们说起。

山海间藏着小酒店

开发区' 旅游网上这样介绍甘水湾:位于凤凰岛最东端,三面环海,海拔163米,与青岛市区隔海相望,海上最近距离2.6海里,是一个充满原始风味的渔村。甘水湾是隔海眺望青岛前海风光的最佳位置。

郭玉琴家租来的乡村小酒店,就坐落在凤凰岛边上。一共9间房,两个厨师,两个服务员,郭玉琴自己负责招待客人兼职收银。6月6日下午3点,记者赶到时,有几个附近的游客还在喝酒,服务员邱立青正跑里跑外地忙活着。

隧道没有开通之前,大多数客人都是本地的,隧道开通之后,钓鱼的观光的都来了,郭玉琴明显感受到交通大项目的开通,不仅让她们去青岛市区特别方便,更能给他们的生意带来人气。休渔期之前游客可以在饭店里吃到新捕的鱼虾,休渔期之后,村里也有养殖的鲍鱼和扇贝,当即打捞当即下锅,确保吃得新鲜。

郭玉琴一家开这家酒店,已经七八年了。“生意好的时候,一天的毛收入也能有两三千块钱”,郭玉琴说,旅游旺季已经逐渐开始了,接下来的几个月就是一年中最忙活的时候,生意特别好的时候,一天的毛收入估计能达到四千块。

像郭玉琴家一样,村里的好多人家还有鲍鱼池子、海参池子。大多数村民的发家,都是从上世纪90年代起搞养殖开始的。随着开发区的发展,外地人口越来越多,海参鲍鱼的销量也逐渐上来了。

马上就能住上楼房

郭玉琴和他的老伴代召祥,都是甘水湾村的,不过一个是山前,一个是山后,两人是初中的同学。代召祥是渔民出身,和七八个人一起,大家合伙用一条有发动机的木船出海。有的时候七八天能回来,有的时候十来天还回不来。代召祥出海一次,基本上也能分到几百块钱。1985年开发区开建之后,收入就更高了。因为靠近青岛,可以把海鲜直接送到小港。

1988年,他们的宝贝儿子代经亮出生,生活更有劲头,但是村里的落后也凸现出来了。附近几个村庄的孩子,都要到北庄小学读书,离着甘水湾村有 30里路。那时候,最宽的路也就一米,都是黄泥路,一下雨就满地泥泞,冬天经常打滑,骑着自行车,上坡要推着,下坡才能骑,“哪像现在有这种宽敞的公路,坐车半个小时就能到市区,”郭玉琴介绍说。

现在代召祥虽然还出海,但是一般都是近海,当天就能回来,而且打捞上的海鲜基本上都是自家酒店用,再加上有自己的船 ,比以前出海赚得多了。从一开始的种地,到眼光开阔之后养海参鲍鱼。再到旧村改造之后,转行做餐饮,郭玉琴现在的日子也越来越好过。用以前的四间屋换到两套各80平方米的楼房,预计今年年底就可以交付。

修环岛路吃上“旅游饭”

说起当年的困难,郭玉琴最大的感触是缺水。只有一口井,天旱了打不出水来,就只能用车从几十里外的地方往村里拉水,而地里的庄稼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被旱死。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开发区建设脚步的加快,村民们吃上自来水,2001年度假区内旅游环岛路建成,揭开了这里旅游业发展的序幕。村民开商店、开饭店、开出租车,在海岸建起了小吃一条街,兴办以吃住为一体的旅游服务业。

一开始住海草房,后来住瓦房,到今年就能住上楼房;以前出门自己走路,骑自行车,后来开始坐公交车,现在不少人家开上了小轿车。渔民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听说西海岸新区获批后,凤凰岛旅游度假区要和琅琊台等地的旅游度假区合并起来,成为国家级的旅游度假区,到时候,生意会比现在更好。郭玉琴说,海还是这片海,不过沾了改革开放和开发区建设的光,生活正越来越好。

(编辑:和讯网站)
下一篇:

4.25黄金多空争夺可双向斩利,周获利4.3万不过尔尔!

上一篇:

实用的廉价机 方正A600市售价3050元(图)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