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品质甚至未来都跟社区的环境有关吗?然,也不然。
姐不是玩玄的,是因为在今天,很多经验变得不再好用。
八年前,我落地北京的第一天,被带到了大望路地铁站北边的一个小区,叫光辉里——夹在牛气的蓝堡和当时还不那么破烂的SOHO现代城之间。当然,这个小区现在更窘,因为东西修建了更牛的新光天地和万达广场。
朋友当时以2500的高价在此地租了一个二居,图的就是离地铁近、生活便利,随时可以装13。虽然是老社区,但是却有一门两制的感觉:小区铁门里是各种杂货铺、水果摊,吃老冰棒和北冰洋;过个马路逛的就是BHG、买进口水果和气泡水。
花的是老社区的房租,看见的却是豪宅的风光。位置好,旁边" 林立的高端居住区配置齐全,只要走出小区,就可瞬间享受物业费5元/㎡豪华社区的生活感觉,当然,价格也是豪华的。
2006年的时候,出家门走十分钟就有星巴克,可不是一般人能享受的生活……但今天,这似乎变得很容易。
类似的房子我还住过两套:
一套在国贸桥西、京伦饭店北边的一个小区,光华里,原来几个机关的宿舍,外观破落但楼里面很干净,每天都有人早晚擦两遍地。现在系有建国饭店、南有京伦饭店,北有中海广场和光华路5号、东有国贸1~3期,过马路是银泰百货。基本可以算全北京最fashion的地方之一了。
那时我一个月赚4000元钱,租房花1000,但是住的却是国贸里金领们yy的位置。周末的时候问路的都是老外,练口语很容易,那时候,小王府还在外国人的" 旅游手册里还不叫雷人的xiaowang‘s home。
另一套在世贸天阶附近。你能发现,我是用自行车搬的家。
当时那棟老楼紧邻着一个香港社区——新城国际。这是" 万通地产(" 600246," 股吧)和香港置地在北京的第一个case,来京港人最认的楼盘之一。也是明星爱的楼盘,周末撞星什么的对我来说已经家常便饭了。
在那流行在CBD取景拍电视剧的年代,无数个我蓬头垢面下楼买早点的周末,都能遇到跑来跑去过马路的场记和捧着反光板的摄影助理。于是,在装13的日子里,周末见人我一律约新城国际院里的咖啡馆儿,那还有号称全北京最好吃的cupcake店,满院儿金发碧眼的洋娃娃乱跑,还有溜金刚鹦鹉的……临街的花店一支盛开的绣球只要20~30元,我是熟客,可以刷脸的。那时候,神马world financial centre 还没盖好,财富购物中心还没什么品牌入住,朝阳门SOHO刚刚开始招商,世贸天阶还没变成" 韩国旅行团的参观点。
……姐不yy有钱人的日常生活……姐跟他们一起过日子……不过就是到睡觉点儿了他们直接上楼,我出院门左拐再上楼。
所以,Vilian说的生活我太熟悉了。这种生活也只有北京才有。
经济发展快的让人忙得喘不过来气儿,好多地块还没来得及规划、产权没来得及理清、老楼还没来得及拆……先富起来的开发商就带着他们各种“国际生活理念”和推土机、挖掘机来了。
国际生活也确实来了。但就像西餐一样,已经改良成了中国式的。
看似牛逼闪闪的“高端生活圈”其实都是大工地里冲出来的。这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根本不可能啊。
想当年光辉里住的时候,旁边华贸的和万达的工地每一刻停歇,不坐车走到国贸保准一身土;到了光华里,从盖中海广场到现在,那边还有没拆完的楼,睡觉基本不安宁;而wfc就是在新城的住户的不满中一层层盖起来的。
时至今日,我每次去住过的地方逛新开的商场时,仍会重现这样的画面:我第一次来的时候,这儿里是一家什么样的店、我遇见过什么人、哪件旧物在这儿买的。
很多时候,仅仅是2~3年的时间,就换了天地。昔日闭着眼睛也可以穿梭自如的地方,今天要问路才找得到了。
我的一个闺蜜,宣武区人,土著。她说2003年她和家里人骑自行车满北京找便宜的楼盘,南三环草桥3k一平米,他们骑到时只觉得前方黄尘滚滚,大家争相往回骑并决定还是不能来这么偏远的地方,今天,“偏僻的”草桥二手房均价3.5w~4w。比那远得多的大兴房价都3w了。
其实,别说原有的住户了,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谁真的准备好了谁又真的了解这个城市呢?
(编辑: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