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波:是财经和IT评论者,出版有《顺风新' 博客论》、《' 互联网帝国》、《长尾革命》等。
2010年,' 微博整整火了一年,可哪怕到年底在无数人眼中,微博仍不过是博客的变种,有人干脆将微博理解为“迷你博客”。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估计到2011年末全世界几乎有一半人都在“微博”的时候,“微媒体”将成为最能概括微博前世今生的一个词。这可以从微博的两大力量之源谈起。
在互联网中,被“互联”在一起的有信息、知识,有资源、价值,有终端、通路,但其中价值最大、最具生命力的资源还是无数在线的网民和机构。互联网在本质上是一种涵盖全人类的关系型宏观结构,而“微博”在本质上是一种联系无数网民的关系型微观运用。“微博”对于“关系”的影响和作用,从根本上是与互联网的本质属性、技术性质、历史趋势完全一致的,因此可以轻易的凝聚、撬动、激发和利用互联网的强大力量和庞大资源,这也是微博迅猛爆发的根本原因所在。
作为不折不扣的“微运用”,微博的另一力量来自其“微传播”特征。正是在“微博”的“微结构”基础上为个人提供的功能强大的个人独立平台,空前强化了个人在线活动的空间和自由,才从根本上冲击了个人参与社会传播的传统格局,进而催生了“微媒体”。
如果将互联网看作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那么在其中活动着的“人”才是唯一具有能动性的核心主体,互联网必须为每个个体提供基本、平等而充分的平台支持。目前互联网中有无数个大小网站,但其总数远无法与数十亿人类人口总数相比,相当一部分在线人群没有获得应有的独立平台。而个人在互联网上的独立平台,必须能超越单一网站的利益藩篱和信息割据,能帮助个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在互联网中遨游,与此相联系的愿景就是实现“无处不在的联系”的“全息”的互联网。
我们无法想象身躯庞大的大象、鲸鱼能同时生存于高原、深海和严寒的极地,他们自身结构的复杂性影响了其作为生命物种的适应性。同时我们也知道地球上生存着无穷无尽的细菌,它们几乎是最微小的生命单位,但也是在地球生态圈中生存范围最广的生命。正是简单易复制的结构给细菌带来了广泛的适应性。与网站相比,微博就是互联网中的“细菌”,以其易建立、易维护、易上手、易外接、易升级、易调整等一系列灵活的适应性特征,在目前的诸多互联网运用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2010年,人们已感受到细菌一样无所不至的微博渗透力。2011年,微博将帮助互联网打通“奇经八脉”,向“全息互联网”时代加速迈进,这意味着更加凝聚和有机的在线关系、更加快捷而广泛的在线联络、更加方便和智能的在线服务和更加精准和细致的在线结构。2011年,微博还将帮助无数生产者和消费者找到彼此,帮助创业者找到天使,它将建立起面向目的、任务的更强大的渠道匹配能力。
微媒体还在成长,它的未来就是大众媒体与个人媒体有机统一的“自媒体”。若再向后看十年、二十年,我们可能会发现,互联网的网站将被无数的个人在线关系与信息平台所替代,这些平台按照由某种社会公权力所确立的标准,被强制集成到某种形式的个人终端设备之中,形成不折不扣的、人手一个的“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