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财政部公布的2011年扩大央企红利实施范围的企业名单中," 中国联通(" 600050," 股吧)的名字再度缺席。早在2007年9月,财政部首次面向央企收取国有资本收益之时,中国联通集团就不在列。
对于两次被豁免上缴央企红利的原因,来自中国联通、财政部和国资委的解释也未能全面回答。本报独家获悉,作为中国联通最终控制人的国资委,已经下发了针对联通的2011年度最低盈利目标,可能是数年来最为严厉的一次。
为何只少联通
财政部公布的 《关于完善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有关事项的通知》中规定,将从2011年起扩大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并适当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
通知规定,从2011年起,适当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具体收取比例分四类执行,第一类为企业税后利润的15%;第二类为企业税后利润的10%;第三类为企业税后利润的5%;第四类免交国有资本收益。
根据通知公布的企业分类名单,中石油、中石化、中国" 电信集团和中国移动集团等15家央企被列为第一类企业;" 中国铝业(" 601600," 股吧)、中国有色等78家企业被列为第二类企业;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等33家企业被列入第三类企业;第四类企业包括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和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两家。引人注意的是,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两家公司,都被划归第一类企业,需要按照15%的比利上缴红利,同样属于基础电信类的中国联通却不在上缴红利的央企名单之列。
这已经是联通第二次被豁免上缴央企红利。
2007年,国务院首次发布《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之时,联通就已经享受被豁免的特权。当年9月,中国开始正式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根据不同行业适用不同比例的方式,最初时将企业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具有资源性特征行业企业,上交比例为净利润的10%;第二类为一般竞争性行业企业,上缴比例为净利润的5%;第三类为国家政策性企业,暂缓3年上缴或者免缴。
其中,电信企业作为具有资源型特征的企业,上缴利润的比例为10%。在当时国资委公布的上缴红利的名单中,包括电信、移动、网通、铁通和卫通等五" 家电信运营商,唯独少了联通的名字。
来自财政部内部人士透露,在当时暂不收取央企红利的企业当中,也都被规定了未来缴纳红利的时间表。如规定军工企业暂时不缴纳央企红利,但是三年后也将结束“豁免权”。联通再一次特殊,即当年不缴纳红利,也没有被规定何时何种情况下将结束这种特殊待遇。果然,在2011年最新公布的企业名单中,军工企业和校办工厂等也都被纳入进来,唯独中国联通缺席。
原因悬疑
对2007年“缺席”缴费名单的原因,国资委、财政部方面未给出明确的缘由,联通方面也未有确切回应。
“2007年,中国联通是当时中央特批免收红利的唯一一家央企,因为联通要进行一系列重组,其中要进行一些不良资产的处置、化解,情况特殊。”2011年1月11日,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国有企业研究室主任文宗瑜告诉记者,“这次为何没把联通弄进来,因为还有一些资产没有处置好,未来处置好后会对其征收红利的。”这是迄今为止对于联通被豁免上缴红利原因的最高官方解释。
然而,横向比较其他几家电信运营商可以发现,在当时,具有资产重组空间的企业并非仅仅联通一家。随后的两三年内,铁通和卫通、网通纷纷被其他运营商重组兼并。
中国联通集团内部的人士对其两次免交央企红利的解释另有说法:“一是和公司治理结构有关。联通的股权并不是国有独资企业,还有其他的股东,股权结构比较复杂;二是,由于2009年3G发牌后,投资1000多亿用于3G网络建设。目前,3G业务处于运营初期,3G业务收入尚不能弥补3G网络运维、资产折旧和营销成本,赢利能力还不强。”
对于治理结构的解释,很容易在相关规定中找到反例。资料显示,中国联合" 通信有限公司即联通集团占股中国联通股份公司61.05%,国务院国资委持有联通集团95.92%股份。从股权结构上看,联通集团的确不是国有独资企业。不过按照规定,仍然在上缴央企红利的范围之内。根据2007年12月,财政部和国资委联合印发了《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暂行办法》,对应交利润的规定,除了国有独资企业按规定应当上交国家的利润外,还包括国有股股利、股息,即国有控股、参股企业国有股权(股份)获得的股利、股息收入。
联通集团的赢利能力可能是一再被特殊待遇的主要原因。
根据中国联通的2010年半年报,资本开支增加,利润却呈现同比下跌的趋势。中国联通半年报中着重指出,“由于3G业务处于运营初期,3G业务收入尚不能弥补3G网络运维、资产折旧和营销成本,以及固话业务下滑等因素的影响。”从数据上看,2010年上半年,联通资产负债率、网络、营运及支撑成本、销售费用以及于3G终端销售账目中的补贴支出均有超过10%以上的增长。
同样也处于3G建设初期的中国移动则表现出了较好的赢利能力。其2010年半年报显示,当期中国移动集团收入达到2298亿元,股东应占利润为576.43亿元,占比25.1%。
控制人底限
“联通一直都处于投入期,始终没有到达盈利期。”熟悉中国联通的一家公幕基金研究员告诉记者,“正是因为其目前的财务状况不好,市场判断未来会有好的预期,有投资的空间,今年下半年联通才持续领涨通信板块。”
那么,上述财政部人士所指的中国联通手中的不良资产又指什么呢?
上述分析师认为,中国联通与网通合并后,增加了固网优势的同时,带来了两个包袱。一是即将退市的无线市话(俗称“小灵通”);一是需要安置的大量人员,使其人力成本提高。
翻开过去三年的年报,可以看到对于小灵通可能带来的资产减值,中国联通早有预计。中国联通管理层在2008年末就已预期该业务在未来三年内将逐渐终止。2008年底,中国联通对无线市话业务相关设备计提了约人民币122.5亿元的减值损失。2009年底,该集团对无线市话业务相关设备进行了更新减值分析后,维持同样数额的减值损失。
同时,合并中国网通之后的联通集团,拥有员工50多万人,员工的安置问题为其增加了负担和人力成本。
中国联通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虽然拥有优质网络等资源,在利润上,中国联通仍然无法抗衡中国移动,后者仍然具有规模优势。我们的收入仅仅相当于中国移动的利润。主要原因是受固网语音业务下滑以及本公司3G业务处于发展初期,收入无法弥补成本的增加。”
比较2010年前三季度三家电信运营商的业绩报告,在盈利方面,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都保持了同比增长,只有中国联通同比呈现大幅下滑。
中国联通从诞生开始就肩负着防止中国移动垄断,充当竞争对手的使命,也因此,比较来看,其天生显得弱小。为了这个竞争对手能够长大,行业监管者工信部通过非对称管制的方式扶植它,中国联通成立之初,政府就在资费上给予倾斜,实行与中国移动非对称的管制政策。出资人国资委则从政策上给予宽容。作为实际控制人的国资委还能允许中国联通这种“一直在投入,始终未有回报”的状态多久?接近国资委的消息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国资委已经下发了针对联通的2011年度最低盈利目标,可能是数年来最为严厉的一次。
(本报记者康怡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