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热的夏季,当大多数人都盼望着气温能低些的时候,却有一群人巴不得气温再高些,因为他们买了份“赌天气会更热”的' 保险。
众安保险公司在今年5月份推出了一个“高温津贴险”,赌的是国内30个城市今年夏至到处暑阶段气温在37℃及以上是否超过免赔天数,理赔标准以在中央气象台公布的气象数据为准。 此前,厦门设定的免赔天数为2天。而厦门在保险期内(6月21日至8月23日)累计37℃以上高温天为零,没达到理赔条件。可以肯定的是,全国除了银川达到赔付条件外,其余城市均未达到赔付门槛。高温险累计卖出20万份,保险公司轻轻松松在全国赚走保费300多万元。
整整两个月时间里,只需2天达到37℃及以上就可获赔,这样的条件听起来似乎很容易达到,让许多自以为此险种稳赚不赔的人们,纷纷投了钱。俗话说:买的不如卖的精。其实,各行各业皆是如此。保险业内人士分析说,历史天气数据并不保密,作为产品设计重要环节,保险公司前期肯定会精算免赔天数的概率,从而保证稳赚不赔。
险企本就是一家营利企业而非公益机构,推出“高温险”当然不会是为公益事业而作贡献,它们的目的说白了就是为了赚钱。而这类的新鲜险种,无非是通过“噱头”的润色从而更好地赚钱。可当噱头大过了实用,就值得我们反思和警醒。
我们普遍认同的,保医疗险,是担心患病会加大你的支出;投保车险,是知道总会有磕磕碰碰后的维修支出。但气温高低对于普通人来说,影响却不至于造成太大的伤害,算不上是“险”。这就背离了保险本身“弥补遇险损失”的本意。中秋看不到月亮可以买“赏月险”,旅途不顺可以买“囧途险”,再到今年的“高温津贴险”,以及经过此次高温险试点之后,该公司还声称很可能将继续推动暖冬、冷冬、炎热、凉夏等相关的保险产品。这样的噱头,难免脱离了正常轨道,变成了纯粹的“对赌”。
当然,高温险能受到如此大的关注,除了保险公司的大肆宣传,也因为一部分投保人把它当做投资手段。如果说因贪图新鲜,小买怡情倒也可以理解,可如果把它当做赌局来玩,那么最后的结果和自己预期不相匹配,难免毁了心情又白白损失了钱财。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应时刻端正自身的投资理财观念,要将投资建立在理性的分析之上。相反,如果抱着冲动的赌徒心态想去占便宜,那绝不可能成为好的投资,只能是“贪字变成贫”。君不见,有多少人间悲剧,都是从最初“碰运气、占便宜、存侥幸”的赌徒心态滋生而来,实在值得我们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