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吉泰时,他正在酒店办理入住手续,拖着一个大行李箱,拎着两套烫好的西装,加上入住的客人很多,吉泰和酒店都有些手忙脚乱。
9月16日前后,南宁的大小酒店到处都是这样的情景。在第1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召开之际,东盟各国的商人纷纷涌入南宁,寻求商机。
吉泰也在寻求商机。作为一个来自印尼的饮料生产厂商,他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今年是中国-东盟进入"钻石十年"的元年,也是共建"海上丝绸之路"的元年,接下来中国和东盟各国肯定会有更多有利于经贸发展的政策出台,这对我们这样想要进入中国市场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大机遇。”
企业家来了,银行家当然也就不远了。大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连文辉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企业逐渐将目光放到东南亚以推动他们下一阶段的增长,同时中国也是亚洲企业寻求海外拓展时的首选目的地。中国-东盟之间的贸易额从2002年的550亿美元已经增长至2013年的4440亿美元,接下来的目标是到2020年增长至1万亿美元。中国-东盟这个联系日益紧密的区域将涌现无限的商机。”
“转型”的东盟商人
从吉泰的例子来看,东盟商人已经不仅仅满足将商品腾挪于中国与东盟之间,而是要求更高级的资本、人力等一切要素的深切融合
“今年已经是我第三次参加东盟博览会了,不过前两次我们公司就只有我一个人过来参会,今年是我们第一次参展,公司派了一个5人小组来专门布置展台。我们是一家从事食品饮料生产的企业,除了印尼,我们的产品还供应给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但是还没有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吉泰表示,“虽然在中国的一些进口超市,偶尔能看到一些通过我们的经销商渠道进口的果汁,但是这个量很少。而我们现在谋求的并不是简单地将我们的产品输入中国。”
“我们寻找的是合作伙伴。”吉泰说,其实这几个月他一直在不停地飞往中国,接洽各种可能的合作者,他们希望以中国企业投资的方式合作,“目前有两家中国的企业正与我们洽谈当中,从目前情况来看成功的可能性比较高。这两家企业在中国也是从事食品饮料行业,他们投资海外的意愿很高,他们认为高品质的进口食品和饮料在中国会拥有越来越大的市场”。
来自' 越南的纺织品厂商吴文科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他每年都能在东盟博览会上找到商机,“中国制造业的成本在不断上涨,因此有越来越多的技术含量并不高的加工企业把业务转移至越南、缅甸、印尼等这些国家,而这对我们而言就是机遇。我们公司现在代理3家中国企业的纺织品织造业务,现在我们正在找成衣代工的业务”。
日前越南工贸部贸促局公布的资料显示,越南将有100余家企业参加9月16日至19日在中国广西南宁市举办的第1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据介绍,越南将是参展企业数量最多的东盟国家。2013年,越南企业在该博览会上签订的贸易投资合同总额约1.2亿美元。
马来西亚外贸发展局预测本届博览会马成交额将达1.6615亿林吉特。马外贸发展局官员表示,南宁是东盟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关口,马来西亚自2004年开始参与博览会,今年马来西亚共有147参展商,其中食品饮料领域72个,健康与保健36个,生活方式14个,特许经营7个,服务领域12个,政府单位6个。
“对接”的东盟平台
生产商、供应商、投资者、金融机构,这些要素融合在一起时,一个资本与产品跨境对接平台的威力就显现了
“这是一个资本与产品跨境对接的平台。”吉泰这样定义东盟博览会,“这边有生产商、供应商、投资者以及金融机构。平常我们在国内找金融机构融资可能并不容易,但是在这样的场合反倒有了更多沟通的空间与渠道。同时,很多资本也在寻找好的投资项目。我们要的不仅仅是融资,而要寻找中国的战略伙伴,这样才能更好地打开中国市场。”
截至今年7月,中国-东盟双向投资累计达到1200亿美元。预计,今后8年双向投资增加1500亿美元。《大华银行亚洲企业调查2014》报告显示,尽管多个中国企业迫切希望扩大在国内和其他亚洲市场的业务,但它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融资,共有35%的受访者表示取得融资的方法、获得融资的资格以及了解融资的条款和条件是他们的主要考虑因素。调查结果还显示了一个有趣的融资趋势,98%的受访者表示银行是他们获取融资的首选。
“区内越来越多的企业青睐于跨境融资解决方案,这为包括大华银行在内的外资银行提供了机遇。2010年以来,大华银行在区内的贷款增加了148%,同时区内的客户也增加了近50%。”连文辉表示,“而随着人民币日益国际化,区内企业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人民币跨境业务势必成为新的增长点。”
大华银行集团高级经济师全德健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起初,中国企业的"走出去"策略专注于能源领域。如今,中国企业在东南亚的投资方向为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自然资源及' 大宗商品。而东南亚地区基建的严重不足,给中国投资带来巨大的商机。”
至于融资问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杨保筠表示,中国倡议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能够为东盟解决基础建设缺乏资金的现状提供一个有效的融资平台,无疑将有益于东盟共同体的建立与巩固。在中国进出口银行风险分析师赵昌会看来,亚洲基础设施' howImage('stock','1_601939',this,event,'1770') 建设银行(' 601939,' 股吧)由中国主导,成员国为亚洲国家,若今年年底形成备忘录,预计明年上半年能够成立。
“紧密”的东盟共识
从“海上丝绸之路”到“中国-新加坡经济走廊”,再到RCEP,中国与东盟的经贸联系越来越多样化,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就越来越紧密
“大家有目共睹东盟与中国甚至整个亚太地区的经贸纽带越来越紧密,合作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从"海上丝绸之路"到"中国-新加坡经济走廊",再到RCEP。”在吴文科看来,“中国和东盟地区的经济发展在相当程度上都取决于政府的政策,所以只要各国政府不断出台各种有利于经贸开放的政策,对我们来讲就越有利。”
继2013年10月,中国国家领导人提出中国与东盟携手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之后。9月13日,来自中国、东盟10国、' 印度等12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在南宁提出携手共建中国-新加坡经济走廊的“南宁共识”。共识提出,中国-新加坡经济走廊是中国与东盟国家海路统筹的运输大动脉,是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 新经济走廊建设有利于增加政治互信,深化人文交流与合作,对于打造中国-东盟' 自贸区“升级版”,开创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在1995年至2013年期间,在东南亚国家所吸收的FDI当中,来自新加坡的投资就占了总额的45%。同期,新加坡获得的FDI占东南亚地区FDI总额的逾一半,是东南亚吸收FDI最多的国家。“新加坡企业正受益于不断流入的外商投资,尤其是来自中国的投资。目前,这个城市国家是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首选目的地。”全德健认为,“当前东盟正处于天时地利人和的黄金时代,"中国-新加坡经济走廊"以及"海上丝绸之路"成功的概率很高。”
新加坡总理' target='_blank' >李显龙在9月16日的与中国企业CEO的圆桌对话上指出:“目前,新加坡在中国投资的项目超过20000个,中国在新加坡投资的企业也有5000多家。对于中国来说,新加坡是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的桥头堡。”
一个紧密联系的亚洲将为亚洲各国带来共赢。柬埔寨首相' target='_blank' >洪森说,虽然区域内经历了经济和政治形势的不断变化,但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发展迅速,特别是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对推动实施自贸区相关措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中国-东盟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基础上,我们也相信正在进行的东盟与中国,以及日本、' 韩国、' 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之间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框架下,将成为支持区域发展的又一稳固标杆,并推动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对亚洲乃至世界经济的增长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