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上海自贸区建立一周年新闻发布会召开,向公众交上了一份周年答卷。业界普遍认为该自贸区建立的意义不亚于深圳特区,其一年来创新的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等多项措施已在全国各地得到推广,这实际上也是当初设立自贸区的初衷。面对下一步的走向和各地申报自贸区的热潮,受访专家更希望能在上海自贸区进行进一步改革试验,并最终将这些改革措施推广到全国。
1.2万余企业拥进自贸区
9月19日,淅淅沥沥的小雨中,位于上海' howImage('stock','1_600648',this,event,'1770') 外高桥(' 600648,' 股吧)的自贸区管委会大厅里井然有序,早已不复去年刚挂牌时人满为患的景象。
不过,在管委会大厅门口,依然聚集着不少兜售代理办证业务的“黄牛”,每当有人进出,这些黄牛都会迎上去招揽生意。
“现在虚拟注册地址已经降到8000元了,要不要注册一个?”一位“黄牛”问道。
根据规定,注册企业既可以到自贸区租赁实体办公场所经营,也可以租赁“虚拟注册地址 ”(注册地在自贸区,主要办公地址在区外),前者一年下来至少需要数十万的租房成本,后者仅需一年2万元租一个门牌号作为注册地址即可。
“那些8000元肯定是忽悠你的,现在虚拟注册地址价格虽然降了,但也要1.5万。”张宏飞(化名)告诉记者,他是上海一家企业登记代理有限公司的项目负责人。
这位自去年10月起专门负责自贸区企业登记代理的负责人经历过自贸区企业注册最疯狂的时候。
“一开始,前来自贸区注册企业的人非常多,别说大厅里,外面的广场上都挤满了人。每个人都热情高涨,跟打了鸡血似的。”张宏飞形容,他和同事曾经有过凌晨两点去自贸区管委会门口排队的经历。
由于前来注册企业的人太多,一度使得宣传中的“4个工作日完成注册登记”根本无法实现。
“有的说递交申请材料后4个工作日就能领到营业执照,但是根据实际情况,由于需要流转的部门很多,起码要10天。”张宏飞曾经和自贸区管委会的一位工作人员交流过,“自贸区管委会的工作人员每天都加班到七八点。”
根据官方数据统计,截至9月中旬,自贸区共新设各类企业 1.2万余户,新设企业注册资本(金)总量超过3400亿元,其中张宏飞的公司帮助了300多家企业完成注册,有内资也有外资,大部分企业都是贸易、金融、科技和服务公司四种类型,其中做国际贸易的占到一半多。
在张宏飞印象中,前来自贸区淘金的企业有两种,一种是本身就从事外贸生意,在自贸区注册公司为了货物流通便捷;另一种则是希望融资的小企业 ,以创业者为主,“他们更看重的是这里企业注册方便,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以前中资企业如果想争取境外借款,需要通过层层审批,现在上海自贸区有人民币跨境借款业务,自贸区内企业可以从境外借款。”
不过也有企业把自贸区当成宣传的重要招牌。“比如深圳一家上市公司,他们跑来上海自贸区注册了一家企业 ,然后回去大肆宣传自贸区政策,然后股市大涨。”张宏飞告诉记者。
本报记者注意到,类似上市公司在上海自贸区内注册企业的投资现象并不少见,比如' howImage('stock','1_601515',this,event,'1770') 东风股份(' 601515,' 股吧)和' howImage('stock','2_002565',this,event,'1770') 上海绿新(' 002565,' 股吧)合资在自贸区注册了上海乐馨臻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两家上市公司分别持股40%和51%。
青岛分享到了政策“红利”
注册成本降低是企业扎堆自贸区的动力之一。
按照自贸区企业准入规定,除了银行、证券、基金、' 保险、直销等行业以外,大部分企业注册时改实缴资本为认缴资本,并且取消最低出资规定,也就是说,企业可以自主决定注册资本的金额,以及在何时、以何种方式缴纳。这项规定在很多人眼里,等同于“零元注册”。很快,这项于2013年9月29日起已经在上海自贸试验区试行的注册制度也在其他地方开始复制。
今年2月18日,国务院公布《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注册资本由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可以“零首付”。
据了解,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也是上海自贸试验区首个向全国推广的成功经验。
“注册资本由"实缴"改为"认缴",意味着企业可以自主决定其注册资本的首次出资比例、出资期限等,这不仅大大降低了企业设立时的资金门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企业资金的运转效率。”张宏飞举例说明,比如,以前有一家企业,注册资本是1000万,那么必须出具一个验资报告,证明你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0%,现在不用了,这个注册资本是认缴制,只要在认缴期限内完成认缴出资额即可。
“工商注册更加便利,也降低了企业设立的资金成本。这大大减轻了那些初次创业者的负担。”张宏飞说。
上述改革的效果显而易见。根据公开数据,今年1月至8月,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5.75%;新增注册资本(金)同比增长66.7%。
在宽进的同时 ,严管也已经跟进。记者了解到,上海工商部门目前已扩大了信息公开的领域和范围,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由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系统查询企业的信用信息,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局面,引导市场主体诚信经营,公平竞争。
9月23日,自贸区内企业 2013年度年报公示告一段落,自贸区内首批企业经营异常名录昨已挂上工商局网站,首批进入名单的企业有1467家,以中小企业为主。
除了政府管理制度改革的推广,另一个从自贸区走向全国的则是' 海关监管服务制度的复制。
在上海交通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潘英丽看来,自贸区的贸易便利化程度有明显提升。“前几年我去调研过海关,整个过程非常复杂,但在上海自贸区成立以后,海关在贸易便利化方面进行了很多改革。”潘英丽表示,上海自贸区的贸易和投资效率显著提高,诸如“先进区、后报关”等14项创新监管措施在覆盖全区的基础上,已经在全国推广。
如潘英丽所言,以青岛海关为例,自19日起,青岛海关将启动对上海自贸区14项海关监管创新制度复制推广,市民可以直接在家门口购买到价廉物美的进口保税展示商品;企业在货物进出特殊监管区域时可先不缴税,事后统一纳税……这些原本只有上海自贸区独享的政策红利也走进了青岛。
是制度创新区而非优惠区
但不是所有企业都在自贸区混得风生水起。
来自山东济宁的孙先生在自贸区注册了一家从事煤炭贸易的企业 ,“既可以把国内的煤出口,又可以进口国外的优质煤。”但这家注册将近一年的企业业绩惨淡。“现在整个经济大环境不好,煤炭市场更别提了,所以整个公司都没怎么开展业务。”9月20日,孙先生在电话中告诉记者。
孙先生原来在济宁从事煤炭设备相关的销售工作,本意是盼望自贸区内能有一些税收优惠,“最盼望的就是营业税的降低。”
实际上,自贸区内的不少注册企业都抱有同样的期望。
自去年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挂牌以来,从各类媒体和自贸区官方网站上经常可以看到各种政策措施出台,但自贸区内的企业却有不同的感受,“除了一些行政审批效率提高外,并没有享受到太大的实惠。”
“其实一开始,很多企业的确都盼望的是营业税的改变,因为一直都传言说,自贸区的营业税将会降到15%,这比普通地区的25%来说优惠力度很大,这也一度成为了不少代理公司招揽客户的一个诱惑。”张宏飞告诉记者,但很明显,短期内营业税的优惠是不现实的。
“主要在于大家对自贸区的理解还是有些不一样。大部分企业进去就是想要得到一些政策优惠,比如减税、免税,或者更自由,但自贸区是个改革开放制度创新的试验区,不是政策优惠的试验区。”面对企业在自贸区里的实际感受和想象不一样的现状,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石良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道。
中欧' howImage('stock','1_600663',this,event,'1770') 陆家嘴(' 600663,' 股吧)国际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刘胜军也有同样的感受,“自贸区出台了很多新政,看上去好像很热闹,但市场却感受不到。”
刘胜军认为,这是因为业内对自贸区改革期待过大,尤其体现在让业界和学界寄予厚望的自贸区金融体制改革上。
“可能很多人一开始对上海自贸区的金融改革抱有太大的期望,其实金融体系的开放是有风险的,不一定越快越好。”刘胜军告诉记者。
“比如大家最关心的利率市场化问题 ,目前自贸区外币存款利率市场化将完成,但这跟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其实并无关系,不能把利率市场化改革寄托于自贸区。”刘胜军表示,利率市场化应该是全国统一实行,单纯在自贸区实行没有任何意义,“如果没有复制意义,那就没必要在自贸区里实行。”
中国整体改革的试验田
对于上海自贸区一年来的成绩,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石良平打80分,“上海自贸区在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和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方面表现比较突出,但服务业开放动作不大,' 法律法规进度太慢,需要改进。”
刘胜军坦言,他只能打60分。但因为在上海自贸区迎来一周年之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到访,刘胜军愿意对自贸区抱有新的期望。
“对于上海自贸区来说,好消息就是一周年时李克强总理来了,这说明总理对自贸区抱有很大的期望。”刘胜军说。
在今年7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一次座谈会,刘胜军曾经亲自感受到了李克强总理对自贸区的重视。
“总理知道我是上海来的,就要我多研究研究自贸区。他见到上海学者就想到自贸区,这说明自贸区在总理心中有分量。”作为民间智库的经济学者,刘胜军出席了7月15日的座谈会。
刘胜军认为,自贸区之所以在总理心中有分量,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贸易的便利化,更在于是一个简政放权的试验田。上海自贸区从它的立意出发,它是为了给整个中国整体下一阶段的改革做一个试验田,为更深水区的改革趟路。
“比如简政放权,并不是说放权之后就两眼一抹黑了,而是要建立一个信息平台,可以监控企业 ,如果企业有哪些失信行为,那就上黑名单,以前可能需要政府来处罚,现在交给市场来做。”刘胜军举例说明。
“从这个角度来讲,如果谈到对自贸区有什么观望,我觉得政府应该在管理体制方面有更大的突破,刚才很多人谈到了利益的问题 ,政府部门阻力的问题。”刘胜军表示其实自贸区改革中遇到的很大一部分难题是自贸区与中央各部委之间就具体改革措施进行的沟通和博弈,“自贸区里的简政放权,是各部委放权,地方政府获利,这当然会遇到一定的阻力。”
对于下一步改革,刘胜军建议,除了继续在“小政府大市场”上做文章,最重要的是在引进外资方面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能有实质性进展。
“现在的负面清单实际上还是说得不够清楚,外资进入中国那些领域能做哪些领域不能做,过于模糊,比如说有些领域外资可以进入,但又规定了很多条件,这样就太繁琐了,跟以前区别不大。”刘胜军建议,新版负面清单应该避免这些上述不便,把可以开放的领域说得更透彻。
而随着上海自贸区挂牌一年多来的改革实践,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申请上马自贸区。
长期关注自贸区改革的经济学家刘胜军认为,上海自贸区的可复制性并不是指在全国范围内掀起自贸区申请潮,而是将成熟的经验,尤其是制度上的创新成果向全国推广。
自贸区总体方案设计参与者、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 target='_blank' >王新奎亦抱有同样的观点,“上海自贸区所有的改革措施和政策,最终都要以可复制、可推广为目的。”
文/记者 李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