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陈思源
制图 王珍本报记者 陈思源
从近期各时点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来看,银行季末集中发行降温,节后高收益理财产品更是频现。
每年的月末、季末时点,对于投资者来说,往往都是福利期。从近年来各时点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规模与产品收益率来看,银行季末集中发行明显,节后高收益理财产品更是频现。
不过,今年由于新规的颁布,非但银行为“冲时点”月末揽储刻意提高理财产品收益率的现象没有出现,而且国庆节与重阳节过后,与银行节前发行的理财产品相比,新发行的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也没有出现下降。业内分析人士表示,随着' target='_blank' >银监会236号文的落实,未来银行月末和季末时点突击揽储的现象将逐步减退。
银行季末效应逐步消散
在往年,每当月末和季末,银行就会掀起一波“揽储潮”,高收益“跨月”银行理财产品成为揽储的利器。然而9月最后一周,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与上周持平。银监会的236号文杜绝银行冲时点,似乎也使得银行季末理财盛宴不再重现。
数据显示,2013年跨一季度发行产品888款,环比增加98款,产品规模环比上升26.05%;跨二季度发行产品868款,环比增加196款,产品规模环比上升至1.2266万亿元;跨年发行产品1059款,环比增加244款,产品规模以91.03%的环比增长率上升至1.5421万亿元。
其次,以投资期限为1-3个月的理财产品为例,比较2013年的产品价格可以发现,今年跨月发行产品普遍较非跨月发行产品有价格优势,尤其是在年中,6月发行产品价格从上旬的4.33%攀升至跨月发行的5.37%。
另外,2013年跨季发行产品价格高于同季度对应的其他跨月发行产品,以6月、12月对应的产品价格增幅最为明显。再以1-3个月期限理财产品为例,产品价格分别环比上升106、66个基点至5.37%与5.96%。显然,与一般跨月发行产品相比,2013年,跨季度发行产品定价更高。
然而对比2014年来看,虽然跨月发行理财产品的数量和规模在前三季度依然形成高潮,不过,产品的价格优势有所减弱。今年年中,已看不见跨月发行产品价格激增的现象,最大价差仅为13个基点。与此同时,由于2014年' target='_blank' >央行两度定向降准等措施,释放了资金流动性,跨季发行产品价格涨幅不如去年。
节点理财收益差距不大
据统计,国庆假期后的第一周,共有238款银行理财产品发行,发行数量与前一周相比下降了836款产品。理财产品涉及34家银行,发行银行的数量减少了56家,其中456款理财产品到期,到期产品涉及57家银行。
最新一周,理财产品平均期限125天,与节前周理财产品平均期限135天相比,期限变短。上周人民币理财产品占比96.64%,其中,所有人民币理财产品中,最高年化预期达到14.5%。美元理财产品占比1.26%,最高年化预期达3.00%。从各类银行发行理财产品的数量来看,整体产品量直线下跌,股份制银行与城商行的产品发行量较高,而五大商业银行产品发行量相对较低。
记者注意到,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略低,在2.8%至5.4%之间;股份制银行节后集中发行的几款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在2.5%至5.5%;城市商业银行集中发行的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略高,在5.6%至6.1%之间不等。
而截至9月29日,累计有86款国庆专享人民币非结构性银行理财产品发售,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43%,仅有5款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超过6%。
节后银行理财产品预期周均收益率微涨。其中,8天至3月这类期限理财产品的周均收益率有所下降,其他各期限理财产品的周均收益率均有提高。从收益率分布来看,各期限预期收益率最高产品均属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因此,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国庆长假后发行的理财产品,其预期年化收益率与节前发行的产品相差不大。
此外,由于新规出台,银行对发行的理财产品的结构也进行了调整。普益财富9月银行理财月度报告显示,组合投资类产品发行了2459款,市场占比上升2.94个百分点至48.95%;债券与货币市场类产品发行了2301款,市场占比下降3.14个百分点至45.80%;结构性产品发行了256款,市场占比上升0.10个百分点至5.10%;融资类产品发行了8款,市场占比上升0.10个百分点至0.16%。“新规其实是为了降低银行月末融资成本,落实国务院关于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政策,另外可以减少银行存款的大幅波动,以及由此带来的银行信贷投放起伏,维稳实体经济。”业内专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