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
今年起,我国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引导社会关注贫困问题,关心扶贫工作,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向贫困宣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当天召开了全国社会扶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创新思路方法,加大扶持力度,善于因地制宜,注重精准发力,扎扎实实做好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工作。
自2013年开始,侨乡大地江门也吹响了扶贫号角。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江门自行负责本市扶贫“双到”工作,全市80条贫困村共1056户被列入帮扶范围,219名驻村干部组成的80个工作组驻村开展帮扶工作。截止至今年8月底,全市各级共投入帮扶资金2.3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637个,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初见成效。本报聚焦江门扶贫工作,推出“江门扶贫经验”上、下篇,分别从发展经济和改善公共服务两方面总结该市扶贫工作新经验,敬请读者垂读。
为促进村民增收,全市各帮扶工作组已实施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125个,产业帮扶项目100个,基本形成“一村一产业”的格局,工作组给“成本、技术、销路”等,解决农民在发展过程中“缺资金、缺技术、缺销路”的难题。
生产资料“注血”引导农民掌握“致富经”
发展农业,农民有经验,但“缺资金、缺技术、缺销路”。为调动村民发展农业致富的积极性,各扶贫工作组多采用“三送一包”的方式,补贴村民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从而降低经营风险,“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村民掌握技术,尝到甜头,摸索到门路,给予他们干下去的信心。”恩平横东村驻村工作组组长赵伟明说。
横东村由新会古井镇对口帮扶,驻村工作组进村调研发现,该村原有养殖肉鹅的习惯,但数量少,成活率不高,结合实际情况,工作组充分利用新会古井镇的产业资源,引进新会古井恒益烧鹅公司到横东村建立“恒益烧鹅”肉鹅养殖基地。帮扶单位按“三送一包”的原则送种苗、饲料、技术,恒益公司以保底价收购,养殖户养多少收多少,免除养殖户的市场风险。
目前该村已发动6户村民加入养殖行列,其中5户为贫困户。赵伟明算了一下,2013年以来工作组共发放鹅苗5000只、饲料1000公斤和药品一批。在恒益的技术指导下,成活率也达到97%,农民普遍增收。其中一贫困户,养殖量由原来1000只左右发展到3000多只,仅养鹅一项就为其增加经济收入7万多元。今年横东村肉鹅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已达12000多只规模。
因地制宜产业帮扶“百花齐放”
恩平君堂镇中安村成立中安村辣椒专业合作社,台山四九镇玄潭村成立以种植辣椒和冬瓜为主的兴业瓜菜专业合作社,开平马岗镇成立马冈鹅产业扶贫基地……各村在产业帮扶方面呈现“百花齐放”之态。
在产业培育和产业引导方面,各扶贫工作组充分调查当地资源禀赋以及传统的种植、养殖习惯等,利用“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截止至今年六月底,共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达96个,带动农户5166户,其中贫困户972户。
江海区驻赤水镇扶贫工作组组长梁振盛表示,“产业帮扶最重要的是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需求和现有的可利用资源,为村民开路。”
与其他帮扶工作组大多以种植、养殖基地为主不同,帮扶工作组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一到秋收季节,赤水镇的收割机服务供不应求,为此,帮扶工作组多方筹集资金组建农机合作社,减轻生产负担。“合作社去年下半年的收入让大家看到了希望,今年新购进一台钩机,预计每年增加收入约10万元。”
创新机制探索经济增收“长效化”
探索贫困村经济增收“长效化”成为许多帮扶工作组思考的问题。或集体购置物业,或延长产业……部分项目初显成效。恩平横陂镇白庙村帮扶单位投入28万元,在全市扶贫工作中首创建设户外T型广告牌出租,驻村组长陈彬透露,“收益为8万元/年,有立竿见影之效,也可实现长期收益”。另外,该村还探索以扶贫资金贴息,引入农业' 保险企业参与,以“小钱撬动大钱”,扩大有限扶贫资金的受益面。
在破解集体经济发展难题方面,恩平、台山、开平、鹤山四个被帮扶县从全市的高度积极探索长效机制。台山、开平两市采取由市“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分配”的方式,集中市、县两级以及帮扶单位筹集的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资金,台山兴建“致富楼”,将收益定额返还贫困村,每村投入80万元,年纯收入4万元;开平市统筹资金集中在翠山湖工业园购置23卡商铺,预计年底可按投入数额5%的收益率计算收益,见效快。鹤山市和恩平市多以镇为单位,或建市场、或购买铺位等,也已确定了发展项目。甘雁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