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下午,我再次来到铜山区何桥镇双楼村调研。
正是金秋时节,广袤的铜山大地,到处花果飘香,稻黍金黄,空气中飘满浓浓的丰收气息,让我深深感受到这是一片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土地。
双楼村是我挂钩帮扶的经济薄弱村,是个合并村,全村11个自然村,1200多户,近5000人口,该村与沛县搭界,位置较偏,历史债务较为沉重,村内长期无主导产业,农民收入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是边远乡镇经济欠发达村庄的典型代表,扶贫开发任重而道远,我把这里作为帮扶点,主要是想通过双楼的实践,努力摸索出一条经济欠发达村庄脱贫致富的路子和经验来,而且这个路子和经验能在其他地方复制,具有推广和示范价值,从而带动全区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
这次下村,我和区委农工办、区农委、水利局、交通局、财政局等单位的负责人一起,就是想听取各方面意见,拿出具体帮扶措施,落实帮扶政策。
我们一行先后查看了村民广场、' howImage('stock','2_000061',this,event,'1770') 农产品(' 000061,' 股吧)交易大棚两个扶贫项目建设和使用情况,并实地走访了双楼村农业产业和环境长效保洁工作,分别听取了双楼村、何桥镇和区有关单位负责人介绍,并和随机遇见的村民聊天、听取他们的意见。
我发现通过前一阶段的扶贫工作,今年这里群众的粮食丰收在望,这里的设施蔬菜也越种越多了,特别是村庄环境干净整齐了,绿化搞得很好,基本是“乡土绿化”,比较接地气,尤其是村里的河塘也保留了下来,发挥了防洪和景观作用,最让我高兴的是这里的老百姓脸上都笑眯眯的,见人热情打招呼,社会面比较和谐。虽然不算富有,但一派安定祥和,整体呈现出团结和谐、蓬勃向上的良好风貌。
随后,我在村部召开了现场工作推进会。会同各后方帮扶单位对《双楼村2014—2015年发展规划及扶贫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再次进行了认真讨论研究。通过集思广益,最终确定双楼村的扶贫实施方案为四大类16个帮扶项目。一是农民增收类,新建日光能温室滴灌保温设施,结合故黄河开发,整合双楼村现有蔬菜品种,种植优良品种,让双楼村的蔬菜种植走产业化、规模化道路,发展农业产业项目,争取财政资金的投入,帮扶责任单位为区农委、财政局。二是扶贫互助社建设类,由区农工办牵头协调,尽快办好手续,资金落实到位。三是村集体经济收入类,新建门面房项目资金,由区农工办协调后方帮扶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扩建蔬菜交易市场项目,由区财政局邀请相关专家会同双楼村对项目进行进一步考察论证,根据实际需要给予支持。四是民生建设类,区水利局帮助建设好8座小农桥、300亩设施蔬菜的节水灌溉两个项目。便民服务大厅及村附属设施建设,区农工办尽快把专项扶贫资金拨付到位。
我在会上要求大家,不要说空话,关键抓落实。一要加快日光能温室灌溉设施和保温设施建设,确保项目尽快建成,今年就见效;二要及时兑现扶贫项目帮扶资金,同时要积极帮助村里争取各类民生工程;三是鼓励双楼村建设农机专业合作社;四是规范村集体门面房管理办法,积极争取大户投资;五是继续巩固提高村庄环境整治,坚持不懈抓好村庄长效保洁工作;六是不断夯实基层组织建设,抓好抓实村务公开、村账镇代理工作,要把“村务公开栏搬到大街上,让老百姓心里亮堂堂”。
与会的村干部和村民代表,看到我们制定的措施、安排的任务实实在在、明明白白,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从双楼村回来的路上,我在思考新形势下的扶贫开发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所谓“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目前铜山虽然全区整体达小康,但各地发展不平衡,有很多乡镇、村民生活还不富裕,有的还很困难,所以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把扶贫工作作为一项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政治任务来抓。
多年的扶贫工作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扶贫工作根本问题还是要靠发展,短期靠扶持,长期靠发展,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靠发展有两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壮大集体收入,村集体得有点钱,村集体穷,村子能发展多好不大现实,也没法给老百姓办事,二是要扭住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任务,也就是老百姓要有产业,粮食非常重要,但光靠种粮食比较效益不行,还是要有产业。无论是发展集体经济还是抓粮食、产业,很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我们今年花了很大的精力进行基层组织建设,就是要选好基层带头人,一个村的好或孬与基层组织带头人关系很大。开展基层组织建设,一定要防止见物不见人,就怕一提扶贫就给钱,要见物又见人,这样才能持久。
有了这个基础,发展集体经济,要有项目,首先要看适合什么项目。落实项目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好高骛远,要做到一村一策,像双楼村这样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要输血又要造血,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让老百姓自己学会打渔。在这个过程中,一要把上级的各种政策落实到位,有关部门要给予最大的帮助,同时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展产业,政府要造“势”和造“市”,所谓造“势”,就是政府要引导、宣传,提供政策、技术支持和服务,帮助起好步,引导大家往这个方面走。所谓造“市”,就是帮助农民把生产的具有高附加值的东西卖出去。实际上政府要做的事情就像“微笑曲线”两头的事情,生产环节还是要依靠农民自己,我们在前面“拉一拉”,后面“推一推”,政府只要把两头“势”和“市”做好,老百姓看到有希望,就会干,不能包干代替。包括市场、品牌营造和宣传,政府都可以拿点钱,只要品牌、名声出去了,经济效益就上去了。
这次扶贫调研,让我又一次想到了为官之本。“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作为农民的儿子,我到铜山工作之后,“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心里的“牵挂”,思考最多的是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让农民尽快富起来,幸福起来。现在,中央强调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宁可经济发展速度放慢一些,也要把更多的精力关注民生民计,把更多资源投向民生民计,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惠及广大人民,扶贫开发就是一项重要的民生民计工程。
我坚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双楼村以及铜山所有的乡村都能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正如这深厚的大地,付出智慧和汗水就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毕于瑞(作者系徐州铜山区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