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手机网络的发展,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越来越多,然而各种手机病毒的存在,使人们的手机网络安全受到了极大威胁。近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多种“盗号类”手机病毒,它们“潜伏”在QQ密码、支付宝、手机银行、手机炒股等手机软件中。
手机病毒盯上手机支付
据《每周质量报告》介绍,“QQ盗号手”等手机病毒通常伪装成一些手机常用的软件,如QQ辅助游戏软件等,诱使用户通过网上下载感染,随后通过后台自动监听和窃取用户的QQ账号和密码,并把它对外发送。
近段时间记者发现,从最初盗取QQ密码,发展到窃取网银手机客户端密码、手机炒股密码、手机网络购物账户密码,手机病毒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据专家介绍,如今的盗号类手机病毒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盗取聊天工具的密码,而是悄悄盯上了手机支付形式中的各类密码,伺机获取更大的利益。
根据中国' 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截止目前,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超过3亿,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已经从2009年末的60.8%增至66.2%。而相关机构的另一数据显示,我国的手机支付用户已经达到一亿左右。不断完善的3G网络催生了人们“边走边消费”的手机支付生活方式。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各类盗号手机病毒也随之出现并迅速变种,严重威胁着人们的手机支付安全。2010年,北京的一家手机病毒监控中心就先后截获了“QQ盗号手”、“盗密空间”、“盗密黑手”、“终极密盗”等12种盗号病毒。其持续上升的势头不容忽视。
绕行“诱惑类短彩信”避免中招
专家透露,各种盗号类病毒侵入手机之后,都是在后台悄然运作,即使有发送短信或者自动联网的纪录,也会被盗号病毒迅即清除,普通手机用户无法感知。而为了更有效地散播这些病毒,手机黑客也采取了各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手段。一些手机网民中流行的应用软件,如“系统升级包”、“手机QQ”、“手机输入法”、“开心农场手机版”等,已经是手机黑客经常采用的病毒载体,为了增加用户的中毒概率,手机黑客还经常使用一些带有诱惑性语言的短信或彩信,诱骗手机用户主动点击。
据北京邮电大学博士生导师邹仕洪介绍,他们的传播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伪造正常软件,在一些中小wap网站或者软件下载站去传播,用户在下载软件的时候,不知不觉就中了这些盗号病毒。还有一种传播方式就是通过群发短信,精准地发给每一个用户,用户一点击下载那么即中招。
专家提醒安装手机杀毒软件避免“裸奔”
邹仕洪分析认为,今年是国家推广手机支付最重要的一年,随着手机支付普及程度的大大增加和普及,不法分子将会增加在这方面的投入,瞄准手机支付进行盗号行为。相关专家也认为,2011年随着手机支付相关规定的逐渐明朗和手机支付方式的乐观前景,盗号类手机病毒可能会出现集体爆发的趋势。
因此,面对破坏力逐渐强大的手机盗号病毒,专家提醒手机网民一定要通过登陆正规网站、安装专业防护软件、随时在线检测等手段,保护自己的各类密码安全。对此,邹仕洪也强调如果使用手机支付,一定不要裸奔,而必须要去安装一个手机杀毒软件,保护自己的这个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