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理财市场在“新”与“变”之间,各类理财产品轮番登场,热闹非凡。年初,余额宝等宝宝类互联网理财产品敢与银行争锋,高居不下的收益率一度引发“银行存款搬家”的议论,“宝宝军团”也随之扩军。银行也不甘示弱,纷纷推出银行系宝宝产品。随后,票据理财、众筹理财等新鲜理财方式接过了火热的势头。至于去年火爆的比特币,在监管和大平台破产的背景下,已重回小众市场而逐渐不再被' 大众所提及。黄金则在年初一波反弹后持续下跌,重返牛市看来依然需要不短的时间。而到了最后一个季度,A股时隔44个月后重返3000点,并演绎成“一枝独秀”的局面。回顾整年的理财市场,现在问题来了,2014年理财究竟哪家强?
“有钱就是任性”
互联网金融你方唱罢我登场
对于2014年的理财市场来说,' 互联网金融无疑就是那个“搅局者”,无论是宝宝类理财产品、P2P网贷还是年末的股权众筹,在一点点占领理财市场的同时,也给传统的金融机构带来了理财业务方面的冲击。互联网理财产品因其门槛低、操作方便等特点,带动了一大批80后、90后进入理财市场,让理财的观念在年轻人中开始盛行。
年初,以余额宝、微信理财通为代表的宝宝类互联网理财产品在市场资金面偏紧的背景下用高收益博眼球。随着百度、' target='_blank' >苏宁等加入战局,一度将宝宝类互联网理财产品的7天年化收益率拉高到7%以上,“宝宝”产品的风光一时无两。好景不长,随着年中市场资金流动性宽松,告别了初期的凶猛发展态势,互联网宝宝们开始回归理性,收益也逐渐回归到货币基金4%-5%的正常水平。此时,收益率更高的P2P网贷又夺走了人们的眼球。然而2014年对于P2P网贷行业来说,是野蛮生长与行业振荡洗牌的一年。网贷之家数据显示,至年末,全国出现跑路、提现困难、诈骗、失联等问题的P2P平台已超过200家,其中九成以上是开业运营时间不足一年的伪P2P平台。倒闭风潮将P2P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行业洗牌正在进行,投资资金呈现出向大型P2P平台聚集的趋势。
下半年,票据理财、众筹理财又相继冒出。票据理财号称“高收益低风险”,1元起投收益率高达9.8%者不在少数。而众筹理财更是搭上了影视娱乐产业高速发展之风。有平台推出了与电影票房挂钩的众筹理财产品,收益率也高到8%~16%。不过,市场也证明这些新型理财产品并非没有风险,收益率也终有回归理性的一天,到年末票据理财产品的收益已回归到5%左右,而号称大数据预测票房的某众筹理财产品因为电影票房不及预期而仅获得了最低收益。
“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 target='_blank' >马云的这番言论可谓是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机构冲击的最佳注解。而银行在这一波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之下逐渐开始觉醒,相继推出了银行系宝宝产品,也开始涉猎P2P领域,尽管6%~8%的收益不及普通P2P平台,但依靠银行更有力的信用保证,银行系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也正在崛起。
展望2015
监管政策、市场资金面宽松和年末A股的崛起,都使得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下滑,这也促使银行理财产品开始作出改变,使其回归到代客理财的本质上来。普益财富研究团队认为,一方面,长周期的理财产品将会占据市场主导,长期限开放式产品将是未来的趋势;另一方面,预期收益率型的开放式或滚动型产品,以及净值型产品也将成为未来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趋势。
而在收益率方面,银率网分析师牛雯认为,我国进入降息周期是大概率事件,商业银行取消存贷比考核的修改建议已被上报,银行发行理财产品的动力将会随之减少,未来理财产品收益率在降息的大环境下不会有很好的表现,高收益理财产品或将更加罕见。
回顾2014年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时候,“行动在前,政策在后”成为了其发展的特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甚至倒逼政府制定适合的规则。这一年,从互联网' 保险、第三方支付、P2P网贷,相关的政策和指引相继出台。在年末,证券业协会颁布了《'私募股权众筹融资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政策之间保持着微妙的关系。
人人贷创始人杨一夫认为,2015年互联网金融的亮点将在于股权众筹、P2P网贷和移动支付。而业内人士也认为,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并不是对立和对抗的关系,在未来,二者更可能进行合作与融合。
“只想安静地做个美男子”
银行理财产品在困境中重生
2014年的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冰火两重天”:一方面,理财产品的发行量继续大幅上涨,但量增的同时收益率却持续走低。而在监管政策的引导之下,银行利用理财产品“冲时点”的行为遭到遏制,过去的月末、季末收益率增高的特点逐渐消退,在年内资金面流动性趋于宽松以及年末降息等因素的影响下,全年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都处于下行状态中。
2014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量较去年增了两成,城商行今年发力成为理财产品的发行主力。据据银率网统计显示,截至年末,共有176家商业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56446款,其中各商业银行发行稳健型人民币理财产品(即非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合计51876款,较2013年增长19.35%。与发行量继续增长所不同的是,2014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整体下行。据银率网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各家银行新发行的稳健型人民币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逐级下滑,尤其是前5个月收益率下滑幅度明显,从1月份的最高年化收益率5.74%大幅跌至5月份的年化收益率5.18%。下半年收益率跌幅趋缓,但在11月时已跌至5.02%,距离破5仅一步之遥,虽然年末效应再现,但对于拉高全年理财产品收益效果甚微。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下行与监管政策和市场资金面持续相对宽松有关。2014年,监管机构相继发布了《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等,给银行理财产品戴上了“紧箍咒”。而' target='_blank' >央行多次定向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向市场释放了积极信号,使得全年大部分时间市场资金面持续相对宽松,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也与Shibor利率的走势大致保持一致,这就使得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一直呈现下行趋势。11月22日起下调商业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后,银行理财产品因为年末效应重现等因素尚未大幅下调预期收益率,但降息的影响终将会传导至银行理财产品,这也就是许多理财师认为年末这波高收益将是银行理财产品“最后的盛宴”的原因。
展望2015
“现在整个人都不好了”
2013年黄金市场急转而下,从牛市进入熊市。而2014年,年初的反弹至1400美元高点仅是昙花一现,年中连续8个月持续下跌,11月更跌破1140美元/盎司,创下四年来最低水平。而随着' 美国正式退出QE、美国经济复苏,即使年末出现' 大宗商品大跌、卢布危机、' 新兴市场货币大幅贬值等情况,作为避险品种的黄金却并没有明显回升,持续在1200美元附近振荡。不过,相较于去年大跌30%,截至12月28日,2014年的国际金价较去年底仅下挫约0.8%,金价呈现出在不断探底中反复振荡的企稳迹象。
去年因黄金而火的“中国大妈”,如今已经能够相对淡然地对待黄金的涨跌。对她们大多数人而言,购买黄金更多是为了首饰金的实用和' 收藏价值。同时,国内的黄金消费也不容乐观。据' target='_blank' >中国黄金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黄金消费量754.82吨,同比下降21.42%;黄金实物消费同比降幅高达20%。记者在黄金专柜观察的情况也显示,除开节假日和嫁娶' target='_blank' >高峰,黄金卖场已不复去年之勇,当大妈都不再买黄金的时候,黄金市场只能用惨淡来形容。
展望2015
广东黄金市场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叶川云称,美国经济增长、美联储' 加息是2015年金市的最大利空因素。中期来看,金价下跌的趋势是不会有所改变的。当美国加息完成以后,金价或许才会迎来真正的回调。在机构看来,可能的有利因素仅是油价下跌会抑制通货膨胀,进而阻止美联储的加息步伐,一些极为动荡的地缘政治事件也可能提振金价,但同样也可能促使更多资金买入美国资产。因此,基于美国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不改变的情况,黄金在2015年或许仍难有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