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街上摆张桌子,放一堆食用油和牛奶,可能就把居民们的钱忽悠去“理财”了。到超市买东西,很容易收到各种机构散发的理财产品宣传单。街头的第三方理财公司门店越来越多,有的外观还越看越像银行。
事实上,随着理财市场出现井喷式发展,各种打着金融创新旗号的理财机构如过江之鲫。满大街铺开的理财类机构背后,表面看是财富,实则是不断积累的风险。
近日,上海百银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发生企业高层携款跑路事件,牵涉到线上线下千余名投资人。警方尚未公布涉案金额,但据投资人估算超过亿元。事实上,以投资理财为名的非法集资案件近年来呈多发态势。
民间理财公司乱象
在上海百银之前,波及全国多个省市的黄金佳投资集团涉嫌非法集资案有了新的消息,累计有3万多人报案,涉案金额数十亿元。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审查起诉的非法集资案件中,数额超亿元的达94件;河北省检察机关2014年共查处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400件,为上年的6.5倍。
响亮高端的公司名头,豪华气派的办公装修,还有一群西装革履的理财经理或顾问,一脸诚恳地向你推销各类高收益的“理财产品”。
这些公司向投资者推荐的理财产品、财富计划、P2P(个人对个人)理财方案等,年收益均在12%以上,有的甚至高达30%。他们声称,高收益外,还有担保、债权抵押和垫付本息等多重风险保障。这些承诺,使他们不仅“完胜”银行的存款利息和' 信托理财,连几大互联网巨头的各种“宝宝”产品也自叹弗如。
其中,一些机构就离银行网点只有几步之遥。机构名字多用“XX财行”、“XX理财”、“XX资产管理公司”等,走进网点,内设理财柜台、贵宾室等,还设有理财经理、大堂经理等职位。
需要厘清的是,理财产品必须由商业银行或其他正规金融机构自行设计并发行,而所谓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 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基金公司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机构需要拿到监管部门的相关金融牌照,才算是“正规军”。目前,除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其他机构不得代销银行理财产品。
当客户咨询具体产品时,理财经理拿出的宣传册中显示“XX理财计划第X期”,并使用了“预期收益率”等说法,也有表示“收益率水平高于同期银行理财产品”。3个月年化收益8.5%,6个月10%……这么高的收益,钱投向哪儿了却并不透明。
在形形色色的非法集资案中,一些没有金融牌照的民间投资理财机构成为主角。上海一家资产管理公司负责人林先生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他们在申请工商营业执照时,一般申请的类别是“金融信息服务”、“投资咨询”等。“这样的公司因为没有金融牌照,对注册资本要求不高,30万元—50万元就可以办了。有的公司注册资本虽然达到上千万元,但和实际缴纳情况并非完全一致。”
林先生估计,像他们这种类型的公司,仅上海就有上千家。“大家处于监管真空期,部分机构拓展业务的时候难免有些激进。”以出事的上海百银为例,其宣传单上写着:“5万元起投,年化收益率8%-15%,投资周期最短3个月,最长一年,且随时可以提取”—这样的承诺比大部分正规机构的理财产品都要高。
民间理财业务在膨胀中,蕴含的风险不言而喻。“去年有客户在我朋友开的第三方理财公司买了700万元的产品,投资江苏一个房地产项目,承诺年收益12%,但到期了不能兑付。发这个产品的机构也跑了,打官司都没有用。”林先生说。
据记者了解,这类产品来源很多是担保和小贷公司,实质是一些P2P产品。为了让自己听上去更可信,个别机构还会夸大自己和银行的关系,把银行提供的开户、清算和保管等金融服务,夸大为与银行开展全面业务合作,或有银行保证资金安全等。
乱营销、傍大款、越红线
民间理财机构是怎样吸引投资者的呢?记者采访发现,主要有以下3种带有迷惑性的手法。
—乱营销。在很多城市的超市、商场等,均有民间投资理财公司出没,或张挂宣传图片,或设立柜台咨询。一些西装革履的理财经理或顾问,刻意夸大投资回报、回避投资风险,向退休职工、老年人等金融风险意识淡薄群体销售。
“有的理财机构还深入社区设立实体店,给你一瓶油、一点好处,大爷大妈为这些小甜头就把自己的钱拿去给他"理财"了。”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黄泽民说。
—傍大款。一位监管层人士表示,部分机构刻意混淆产品性质误导投资者,流行的手段包括:机构名称听起来“高大上”,如“XX财富”、“XX资产管理”等;实体网点装修与银行相似,设立现金柜台、理财柜台、贵宾室等,设置大堂经理、理财经理等岗位;产品名称模仿银行理财产品,如“XX理财计划第X期”等。甚至将银行提供的开户、清算和保管等服务,夸大为与银行开展全面业务合作。
—越红线。不得搞资金池业务,是' target='_blank' >银监会为P2P平台划定的红线。全国政协委员、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创始人段祺华表示,通过调查了解到,一些网站打出年利率15%左右的标语,动辄开出上千万元的理财计划,面向数百名投资者募集后,再开始投资计划。“这些产品没有经过监管部门审批或报备,往往涉嫌触犯刑事' 法律。”
这些民间投资理财公司在“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无直接监管机构”的三无状况下疯长,部分公司已触及非法集资监管的红线。
去年11月25日,' target='_blank' >央行条法司为包括P2P网贷平台在内的民间投资理财公司,开出了三点风险警示,明确“不得提供担保,不得归集资金搞资金池,不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更不能实施集资诈骗”。
但记者调查的民间投资理财公司和P2P网贷公司,都游走在央行三点风险警示的边缘。
据媒体调查统计共计12家在上海的民间资产管理和P2P理财公司。概括起来,基本特征为:
多数成立时间只有一到两年;
实际控制人均是外省市籍;
公司团队年轻化,有正规' 金融行业从业经验者极少;
为理财产品提供担保的公司和企业,多半为关联公司,有的只是空壳,有的本身资产负债率已极高;
其成功销售的对象以退休职工和老年人为主;
他们与投资者签订的均不是正规的理财投资产品销售合同,基本形式名为“出借咨询与服务协议”。多数以“XX投资咨询公司”或者“XX金融信息服务公司”与投资者签署协议。
多位金融业内人士表示,这些民间投资理财公司在“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无监管机构”的三无状况下疯长,部分公司已触及非法集资监管的红线。
这些公司中,九成以上都形成了事实上的“资金池”。
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秘书长白澄宇表示,民间投资理财公司和P2P平台公司,只要形成了“资金池”,不管是机构道德原因,还是经营不善导致的机构倒闭和资金亏空,都有可能给客户造成损失。“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也为庞氏骗局提供了便利条件。”
“民间投资理财公司的乱象,已经对正常的金融秩序产生冲击。”上海银监局一位相关工作人员向某媒体记者表示,一方面,正规的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捆绑太多,民营银行申办门槛太高;另一方面骗子横行,几乎“明目张胆”地诈骗投资者钱财。
整治“黑理财”
理财乱象下,如何保护百姓金融资产安全?全国人大代表、上海黄金交易所理事长' target='_blank' >许罗德表示,一方面监管部门要大力推进普及性的理财教育,另一方面正规金融机构也要为百姓资产配置提供更多的创新服务。
对于民间投资理财公司的乱象,' target='_blank'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 target='_blank' >焦瑾璞表示,他自己在上海街头就碰到过有人兜售“很吸引人”的理财产品,还听说有家P2P公司,将公司装修得跟上海农商行一模一样,打着农商行的牌子销售理财产品。焦瑾璞认为,有的民间投资理财公司都上升不到金融层次,“甚至有的纯粹是诈骗”。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 target='_blank' >吴晓灵表示,民间金融理财市场的乱象,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决:第一,在金融的法律法规上要更完善、更宽容,要更开放一些,把合理的需求释放出来;第二,对于那些搞非法活动的,搞诈骗和庞氏骗局的,坚决予以打击。另外,投资者自身要提高辨别力,不要去贪图高收益,不要参与非法集资活动。
吴晓灵认为,在金融的法律法规上要更完善、更宽容、更开放,把合理的需求释放出来。对以民间投资理财搞非法活动,则要坚决予以打击。
在2014年举行的一个' 互联网金融论坛上,央行副行长' target='_blank' >潘功胜肯定了包括P2P模式在内的互联网金融在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上的正面作用。但他同时也表示,互联网金融没有改变金融的风险属性,而且与互联网伴生的技术、信息、安全等风险更为突出。
“适度监管,建立一个健康、运行有序的市场,防止市场上"劣币驱逐良币",也是业界有识之士的共识。”潘功胜说。
事实上,对于民间理财公司的乱象,工商、银监局和地方金融办都可以监管。“现在的情况是,都能管导致都没有管,所以要明确监管职责。像P2P监管已明确归口银监会负责,开了一个好头。”黄泽民说。
对于那些有违规违法嫌疑的“黑理财”公司,应该怎么管?有业内人士指出,因为这些机构没有金融牌照,所以一行三会都不愿管,只是约束有牌照的金融机构与其合作,如禁止非银行工作人员进入银行大厅开展任何形式的营销活动。
对此,上海银监局负责人表示,这类机构没有经过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批准,不是银行业监管部门监管的金融机构。该负责人强调,银监会对银行理财产品有明确的管理规定,银行理财产品不允许各种非金融机构及其人员代理销售和推介,提醒广大市民和企事业单位注意辨别,提高自我风险防范意识。
对于要买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一定要区分银行理财产品和其他投资类产品。要确认该机构的属性,对于面向普通个人客户发售的银行理财产品,还可以在“中国理财网(www.chinawealth.com.cn)”查询到产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