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专栏作家(资料图)" align=middle src="http://i3.hexunimg.cn/2014-04-29/164352342.jpg">
曹中铭
财经专栏作家(资料图)
会稽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依顿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四家公司4月30日上会审核消息的发布,不仅说明此前市场的相关传闻变成了现实,也说明在时隔18个月之后" 新股发行审核工作的重新启动,其实也预示着监管部门为今后的新股发行配备更多的资源。
4月18日晚上的一声“半夜鸡叫”,打开了拟上市企业预披露的“潘多拉魔盒”,短短的7天时间内,就有6批高达122家拟上市公司发布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无论是“力度”还是“密度”都是空前的。" 预披露企业的鱼贯而出,尽管市场上不乏为之“释疑”与“正名”的声音,但事实胜于雄辩,“市场先生”最有发言权,而股指的持续下挫并且将再次打响2000点“保卫战”已经作出了诠释。
资本市场是一个投资与融资的市场,两者并重才是其健康发展的基础,像2012年11月后一年左右的时间新股发行“被暂停”,以及今年1月份批发式的密集发行48家企业上市,都不是一个正常市场应该有的正常现象,但这些不正常的现象却在A股中“正常”地出现了。对于A股市场而言,需要有源源不断地新股加盟,但必须考虑到市场的承受能力与投资者的感受,当然还须关注市场当时所处的状况。
这几年里,曾经金融危机发源地的" 美国股市已逐渐摆脱阴霾," 道琼斯指数不断创出历史性高点,曾深受欧债危机困扰的 n=2#global" 欧洲股市也表现强劲,而GDP增速在全球位于前列的" 中国资本市场,却好象着了魔一样一直低迷不振,并频频上演“熊霸全球”的闹剧。与欧" 美股市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股指不仅常年在2000点左右震荡,去年6月份甚至还创出近五年来的新低1849点。
其实,此轮IPO重启后今年1月份密集发行48只新股早已让投资者产生恐惧,打破常规的百余家企业预披露无形中给投资者心理产生巨大的压力,而企业预披露后随之而来的IPO审核重启,对投资者信心上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上周股指的下跌,既是对此的“回应”,更是投资者在用“脚”投票。
市场需要新股加盟,IPO审核重启也是预料之中的事,但这需要出现在适当的时候。监管部门不能一边高喊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口号,一边却不顾中小投资者的心声与感受。股指近年来萎靡不振,监管部门也不能无视市场存在诸多问题的基本现实。
新股发行意味着将从市场“抽血”,即使IPO融资额已远远小于上市公司再融资的融资额,但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投资者信心上。事实上,在支持经济发展与转型的大旗下,上市公司的“圈钱”行为已经变得肆无忌惮,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对股市的错误定位,都是对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严重不到位的产物。因此我们才会看到,为了成功上市,新股发行中包装粉饰大行其道,造假上市成为一道“风景”;为了更好地为上市公司“圈钱”服务,再融资的门槛早已被大幅降低,并且还推出了程序简单、易于成行、费用低廉、深受上市公司青睐的定向增发的再融资方式。毫不夸张地说,即使是没有" 大小非的大肆减持与新股IPO“抽血效应”的影响,仅仅上市公司的疯狂再融资行为,都会让市场喘不上气来。
历经去年IPO财务专项核查的“洗礼”,首批48家公司的质量却令人不敢“恭维”。48家公司中,超过三分之一的" 业绩出现下滑,上市即“变脸”的一幕再次重演,而" 牧原股份(" 002714," 股吧)则成为不折不扣的“变脸王”。48家公司尚且如此,监管部门急勿勿地启动IPO审核,除了再次打压投资者的信心之外,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5650688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