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股市还会红火一段时间,新股民还会加速进场
3月中旬以来,股市展开一波惊天行情,指数实现8连阳,沪指连续创下近年来新高,并站上了3600点,股民一片惊呼:牛市来了!在这种赚钱效应的刺激下,股民进场的热情也空前高涨。甚至不少80后、90后年轻人,也开始开户" 炒股。业内认为,扬州将迎来“第五代股民”。
“第五代股民”
营业部里来了90后
近期,我市各家证券营业部里,又开始热闹了起来。而记者在走访时发现,和以往不同的是,新开户的股民中,不少都是年轻的面孔。
“此前A股连续熊了六七年,这些年轻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听到的多半是哪位股民亏了多少钱之类的新闻,所以他们根本就不信股票 能赚钱。”一家证券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此前根据他们的统计,在已开户的股民中,只有大约2成股民是80后90后。“现在他们应该算是第五代股民。”
如今,80后90后的登场,也给股市带来了新一轮的“开户潮”。根据" 证监会上周五公布的数据,今年初至3月19日,投资者日均新开股票 账户数10.9万户。特别是3月9日至3月19日这两周,投资者日均新开股票 账户数17.7万户,较去年12月日均新开12.9万户明显上升。
放弃“余额宝”
几天赚了两千多
上周,股民小陈来到市区文昌路一家证券公司,开设了自己的账户,并买进了人生中的第一只股票 。
小陈出生于1991年,在市区一家事业单位上班。之前,理财这个概念对于小陈来说,还仅限于存款。至于投资股市,小陈坦言,自己从前想都没想过。“因为我好几个亲戚,包括我妈,前几年都在股市里赔了钱,所以股票 在我看来,就是骗钱的玩意,和赌博差不多。”
不过,这段时间,小陈开始坐不住了,起因是她周围好几个同事,买股票 都赚钱了。“我一个同事,今年以来已经赚了将近100%了,一下子几十万进账。”于是她再也坐不住了,去开了户,并且把余额宝里的钱全转了出来,买了股票 。“上周几天已经赚了两千多了,感觉蛮不错。”
数据统计
13个扬州人就有1人炒股
根据市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截至去年底,全市14户证券公司营业部累计开户34.59万户,增长4.8%。证券交易额3781.61亿元,增长66.3%,其中股票 交易额2858.67亿元,增长65.5%;基金交易额88.87亿元,增长179.7%。
34.59万户是个什么概念呢?按照目前扬州460万左右的人口来计算的话,也就是说,大约每13个人当中,就有一位是股民。
而业内认为,目前管理层已定性此轮股市的大涨,是属于“合理的上涨”,所以预计股市接下来还会红火一段时间,而以80后90后为主力的新股民还会加速进场,股市将迎来以年轻群体为主力的“第五代股民”,而这些新股民由于创造的财富更多,所以将会为股市带来新一轮的活跃。
【记者调查】
前四代股民现在怎么样?
随着80后90后的进场,扬州“第五代股民”登场了!那么,扬州前四代股民,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目前他们的生存状况又如何呢?
第一第二代
饱尝投资风险
1993年6月18日,扬州第一家证券营业部—江苏省证券公司扬州业务部正式挂牌开业。从这一天起,扬州城里出现了股民。史料统计,到这一年底,全市总开户数为5183户,当年总成交额为3.42亿元。
现任扬州" 新时代证券总经理张珏君回忆,扬州第一代股民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炒邮、炒汇、炒国库券一族;另一类算得上早期白领,有医生、大学老师、银行职员等。
遗憾的是,扬州第二代股民从入市的第一天起,就领教了投资风险,饱尝了下跌的煎熬。1993年6月18日,上证综指收盘1005.98点,在随后一年多时间里反复下跌,至1994年7月29日最低下探至325.89点。两年后,江苏省证券公司扬州业务部更名为“" 华泰证券(" 601688," 股吧)扬州营业部”。
记者曾在华泰证券扬州文昌中路营业部查找到目前登记在册最早的股民小桑,他的资金账号是23号,在此之前的账号已“号去人空”。业内人士认为,在现有股民中,小桑是扬州开户最早的。
第三第四代
“疯狂的一代”
1996年,海通、南方证券、申银万国扬州营业部相继开设,扬州股民数量也迎来了首次爆发式增长。现" 海通证券(" 600837," 股吧)扬州营业部客户总监潘晓轩回忆说,当时在营业部开户的股民达到了4000人左右。
“我们通常把这一时期入场的股民称之为扬州第三代股民。”
2007年10月16日,股市达到了历史巅峰—6124点。就是在这轮令人无法抵挡的诱惑中,扬州第四代股民义无反顾地冲进了股市。
然而,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股指再度重挫至1664点。当初立志“死了都不卖”的第四代股民,至今仍有相当一部分套在“山顶”。他们,因而也被称为“疯狂的一代”。
顶住失败才能赚钱
从1993年6月18日至今,张珏君感慨22年时光如梦。在经历了一波又一波惊涛骇浪之后,扬州前四代股民,有的在疯狂中牺牲在股市的“沙滩”上,有的终于心灰意冷、抽身离去,有的则愈挫愈勇、对股市“至死不渝”,当然,亦不乏杀出重围、而今还能笑傲江湖者。
“实际上,从1993年到2005年12年内,我一直处于持平或浅亏状态,后来赶上了2006、2007这两年大牛市的好机会,资金净值从6万多元做到了100多万。”20多年过去了,小桑已变成了老桑。他告诉记者,自己能坚持到现在,非要找什么法宝的话,那就是“即使每一次大跌后,心里仍然相信股市肯定会好起来的”。
红红绿绿的数字背后是数千万投资者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他们以自己的资金、智慧和勇气在残酷的股海中博弈,在分享中国经济成果、改变自我命运的同时,也是自我走向成熟、走向淡定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