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村里的路都是石子路,难走得很;现在成了水泥路,顺畅便捷了很多。”日前,记者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河西镇山坪村采访时,老村长谢会贝对农村公路建设赞不绝口,“我们村里70%的土地都发展成果园了,运输水果的车辆可以从地头直接开到农贸市场,方便得很。”
过去,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一度成为制约青海广大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自2003年起,青海' target='_blank' >交通运输部门加快发展通乡、通村公路建设,截至2014年年底,青海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58502公里,全省82.5%的建制村通了沥青(水泥)路,村道硬化率达到73.6%。
同时,交通运输部门大力发展农村道路运输业,集中力量重点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及藏区农村客运发展。打破传统的“定点、定线、定班”单一班线模式,通过实施区域经营、循环经营、班线延伸等举措,不断拓展农村客运通达深度和覆盖面。截至2014年年底,全省建制村班车通达率达到83%。此外,农村客运班线的公交化改造稳步推进,目前已开通城乡公交化运营线路242条,投入车辆1303辆,惠及200多万群众。
路通车通财富通。各地依托良好的道路交通运输条件,建立了温室大棚蔬菜、水果生产基地、畜牧养殖基地和畜牧产品加工基地,发展起特色农牧业。在城镇周边地区,农家乐、牧家乐等也迅速发展,农牧民收入不断提高。
“过去,我们这里的村民都是守着土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2011年交通运输条件逐步改善后,果园、蔬菜种植、观光农业等开始飞速发展,年人均收入从2011年的4000多元提高到现在的6300多元。”河西镇镇长奎文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