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新华社:十年中小板给出的答卷 17%高管减持后离职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img alt=资料图 align=middle src="http://i5.hexunimg.cn/2014-05-27/165183439.jpg">资料图 超募·高管减持·分红——十年中小板给出了怎样的答卷? 中小板已经走过十年历程。这十年间,公司上市超额募资情况如何?是否存在大量高管套现走人的现象?又给投资者人带来怎样的回报?就这些投资者关心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

资料图
资料图

超募·高管减持·分红——十年中小板给出了怎样的答卷?

中小板已经走过十年历程。这十年间,公司上市超额募资情况如何?是否存在大量高管套现走人的现象?又给投资者人带来怎样的回报?就这些投资者关心的热点问题,记者近日进行了调查统计。

超募规模逐年下降

超募现象近年来一直比较突出,中小板也是如此。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统计显示,自2009年6月IPO重启至2014年2月,中小板共有446家新上市公司,实际募集资金净额3663亿元,其中90.81%存在超募现象,超募资金共计1859亿元,占募集资金净额的50.75%。

不过,随着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中小板超募现象呈逐年缓解之势。2009年至2012年,中小板平均每家公司IPO超募资金分别为3.45亿元、5.39亿元、3.96亿元、2.13亿元,呈现减少趋势,未出现超募情况公司占当年新上市公司比重分别为5.56%、1.96%、7.83%、16.36%,上升趋势明显。今年新一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启动后,前两月新上市18家中小板公司中,16家公司未现超募。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30日,中小板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新上市公司超募资金平均使用率为74%。其中2009年中小板新上市公司超募资金使用率达80%,随后逐年下降,而2012年中小板新上市公司超募资金使用率为52%,符合超募资金逐步分期投入的规律,整体上不存在超募资金大规模闲置情形。

从超募资金投向看,截至2013年6月底,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中小板新上市公司已经投入的1383亿元超募资金中,33%的超募资金用于对外投资、项目建设或资产收购,24%用于补充流动资金,17%用于归还银行贷款,尚未使用的超募资金占26%。总体看来,中小板上市公司将超募资金投向主营业务的金额占比达到74%。

17%高管减持后离职

统计显示,在2007年至2014年4月的近8年时间中,中小板719家上市公司中455家公司合计2266位董监高进行了10892次减持其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行为,减持后有395位董监高离职,仅占董监高减持人数的17%,表明大部分董监高并非只为上市后套现走人,而是将个人价值与公司利益捆绑在一起,继续为公司服务。

统计同时显示,2007年至2012年,242家次的中小板公司年减持超过1%,对比分析减持当年业绩和减持后一年的业绩情况,其中138家次公司净利润出现增长,占比57%,其中,31家次的公司净利润增长幅度超过50%,表明半数以上公司董监高在减持股份后公司依然实现了更高的效益。

此外,数据分析还显示,董监高集中减持后,公司股价未出现大幅下跌。选取董监高减持比例超过20%的6家公司中、集中减持比例超过1%的月份为样本,六个月平均股价相比减持当月股价出现上涨的次数为17次,而下跌次数为12次,其中涨幅最高为53%,未出现减持后六个月平均股价下滑50%的情形,下滑超过30%的情况只有1次。

32%的净利润用于分红

截至2014年4月4日,中小板公司总股本2879亿股,累计总成交金额43.65万亿元,股票 总市值达3.91万亿元,约占深市市值的43%,成为支持中国金融体系构建、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资本市场多层次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生力军。

中小板公司一直坚持较高现金分红比例:从2004年至2012年的九年间,中小板公司合计分红1215.62亿元,占累计实现净利润合计额的32%。

与此同时,2004年至2012年,中小板公司累计上缴税收金额为3054亿元,平均上缴税收金额从3292万元增长到12897万元,年均增长率达36%,为国家财政收入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可靠资金支撑

此外,中小板公司多年来吸纳了大量社会就业。2008年至2012年,累计提供783万个就业岗位,平均每家公司提供的就业岗位从2008年2795个增长到2012年3548个。截至2013年末,719家上市公司累计直接为50多万名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103家涉农公司雇佣农民工人数约11万人。

(编辑:志杰)
下一篇:

4.25黄金多空争夺可双向斩利,周获利4.3万不过尔尔!

上一篇:

令狐冲甲:逢低加仓,主要方向依然是创业板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