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6/29 13:11:00 标签:
市场
摘要很多家庭为了买学区房,生活质量下降好几个等级,家里愁云惨淡的,天天念叨没钱,给孩子心理也会造成很重的负担,而手上没钱的人,更容易做出昏聩的决策,也会浪费很多自我突破、上升的机会。
在中国,凡事只要沾上学区房这仨字儿,都变得异常奇葩。前几天,链家网上挂了一个胡同过道出来卖,10平米、破破烂烂,人来人往、卖150万...
只是一个过道噢。
就这鬼地方,你们感受一下。

但是,只要拥有了这个破过道,就能让孩子上附近的知名小学。所以去“看房”的人,居然还不少...
北京也不是第一次出现这奇葩事儿了,之前还有个4.4平方米的“学区房”,135万,合一平米30多万,还卖出去了...
我其实不太建议大家买学区房。为了一个上学的名额,真值得多花几十万甚至几百万?
你在学区房上多花这几百万,有这个溢出的
价格,送孩子上私立学校,高考后送出国去,都够用了。
或者让孩子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多带他出去见识一下大千世界,不是更好么?
毕竟孩子成长成什么样子,不是看学校好不好、老师牛不牛,而是看他的眼界、视野和经历的,帮助他培养对社会变动的适应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而这个能力,学校教育未必能帮上忙。尤其是,中国的学校教育,还有着种种弊端,分数第一、比较僵化,一时半会这种制度也难有改观。
不然家长们也不会那么的焦虑了。
当然,我知道很多人要说了:越女,你这是没有孩子,等你有孩子就明白了。
但很多家庭为了买学区房,生活质量下降好几个等级,家里愁云惨淡的,天天念叨没钱,给孩子心理也会造成很重的负担,而手上没钱的人,更容易做出昏聩的决策,也会浪费很多自我突破、上升的机会。
为了孩子的“未来”,把自己的人生过得苦哈哈,这种带有“牺牲”属性的亲子关系,是病态的、影响很坏,而且深远。
最重要的是,学区房那么高的溢价,贵只贵在一点——教育资源。很多人买了学区房,除了让孩子上学之外,也是期望在孩子念完书后,用更高的
价格转手卖出去。念了书又赚了钱,一举两得。
但是教育资源这个
指标,实在有很强的不确定性。
比如,划定学区的政策是会变的、买了学区房结果上不了学的事儿,时不时就有那么一起。就算上了附近的小学,这个学校的水平、师资质量也是会起伏的,并不是金字招牌永不倒。
如果出现了这些变故,一个破破烂烂又明显贵过周边的房子,还能卖得出去么?
恐怕到时候,学区房就会成为一个死的资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