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29日新媒体专电 外媒称,网上曾流传一个段子:小学上课费嘴,初中上课费笔,高中上课费脑,大学上课费流量。这个段子调侃了大学生上课抱着手机做“低头族”的现象。最近几个月以来,“低头族”的大部分手机流量可能耗在了查看股市动态上。
' 德国之声电台网站6月27日报道称,据《新华每日电讯》6月2日报道,该报记者日前针对“大学生' 炒股”这一现象进行了调查,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31%在炒股,其中26%投入成本超过5万元。大学生作为自主经济能力暂时较弱的群体如此强势进入股市引发讨论。其实这一讨论的实质应该是“该不该炒股”,而非“大学生该不该炒股”,因为股市风险对每个散户而言都是一样的。但由于大学生是中国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其主业应为学业,且多数没有固定收入来源,因此引起特别关注。学生为股“疯狂”是不是急功近利的表现?
德国之声记者日前采访了上海某高校的三名研究生股民,了解了他们进入股市的心态。
报道称,三名受访者进入股市的时间分别为3月、4月和5月,这也应该是大学生股民激增的时间段。当时股市正处牛市,“随便买只股票 都能挣钱”并非白日做梦。三位同学刚入市时也都略有盈利,但由于是“穷学生”,本金并不多,分别为5000元、约1万元和3万元,因此盈利不多。
其中一名同学透露,他保守估计身边同学平均本金在一两万元,有不少同学本金投入达10万元。据他所知,身边炒股小伙伴的本金大多来源于生活费、兼职收入、奖学金或父母支持。这位同学5月中旬撤出当时行情还不错的股市,原因是“太耗费精力”。炒股就得关注股市,股票 涨跌影响心情起伏,在巨大的科研、论文和找毕业实习的压力之下,他果断选择前仍然坚守在股市,经历近几次的大跌后,他们的股票 截至6月23日分别亏损13%和15%。
报道称,三位同学进入股市的初衷都是“学习理财”,认为理财是迟早都要学习的,可以借着进入股市强迫自己储备一点理财知识,为以后作打算。在他们看来,炒股盈亏是其次,体验理财更重要。
问及是否想过借炒股“一夜暴富”,他们都一致认为这是不现实的,炒股致富有点虚无。身边的同学和朋友炒股也都比较理智,没人拿身家性命在股市赌博。
报道称,就本次采访结果而言,大学生炒股并非失去理智,盲目投资,也并非急功近利,渴望在股市一夜成为百万富翁。当然,他们不敌之前股市大好行情的“诱惑”才进入股市也是毋庸置疑的事实,炒股的美好愿望当然也是希望能盈利。但股市疯狂涨跌,他们的头脑却很冷静,心理素质也够强大,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