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网贷平台项目逾期、坏账的新闻不少,而且还涉及到多家大平台,小融不禁哀呼,“股市崩了!余额宝跌到"3"了!P2P问题平台又刷新高了!金融果真不是这么好玩的!”然而,入行容易出行难,小融已然是一只不折不扣的“金融狗”了,就得在金融尤其还是互联网金融的深海里继续磨练我的“狗爬式”生存特技。
其实,换个角度来看,“逾期”这个信息暴露在投资者面前,不一定是坏事。如果“逾期”“坏账”是被投资者或第三方曝出来的,一般来看,这笔“逾期”对平台而言就已经形成了“危机”,平台现有资金无法覆盖或无法及时全额覆盖,以至于出现“提现困难”而被曝光,这种状况自然是很恶劣的。
但是,如果是平台方主动且及时的自己发公告告知投资者每一笔逾期项目、数额、逾期期限等,这一定程度上是践行了业内一直提倡的“信息披露”原则,也是未来政策监管的关注重点;而且,一家平台愿意主动公示每一笔逾期项目,一般情况下,说明这些逾期并没有给平台方带来太大的现金流压力,平台可以依靠自有资金先行垫付,通常会有一段时间的逾期处理期,也就是平台方称的“逾期*天垫付”。
基于网络借贷面向的借款用户资质本就较银行要低,银行尚有1.25%的不良贷款率(中国银监会2014年度监管统计数据),网贷行业即使在10%以上也不足为奇,虽然很多平台都声称零逾期、零坏账,但很大可能都是平台依靠自有资金进行了垫付而未公开,由于目前对于网贷平台并未有严格的财务信息公开监管机制,外界基本无从查证。所以,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平台无法提供有效的应对措施。
那么,面对不可控的“逾期”事件,P2P平台都采取了那些对策?对投资者分别有哪些不同的影响呢?小融为你梳理了一番:
1、平台及时垫付
选择及时垫付的平台,要么是因为逾期金额较小,要么就是平台方资金实力足够庞大,为保平台声誉而先行垫付,后期再对逾期项目进行催收等回款处理。垫付资金按平台官方的说法,是采用的风险备用金,对于风险备用金覆盖不了的,就需要平台动用自有资金了。
2、逾期*天垫付一般选择垫付的平台都会采取该项措施,短则7天,长的也有30天垫付的。这种处理方式下,平台会有一定时间的催收回款缓冲期,垫付方可能为担保机构,也可能是平台自己,而且,通常平台方会给投资者以逾期贴息补偿。
3、一定比例债权转让,部分予以提现这是平台为安抚投资者,采取的似乎“两全”的措施,实现投资者投资总额5%-10%左右的提现需求,余下的90%-95%只能在平台上进行债权转让。两点值得注意,一方面在平台逾期的负面舆论下,能否成功转让出债权存疑,同时,债权一般需折价转让成功率较高,也就是说,挂出的转让债权收益率要高于债权原本的收益率,投资者要放弃一部分的利息。
投资者风险:较高风险,债权转让可能只是平台缓兵之计,逾期资金无法回收的同时,还无法获取新的资金来源的话,平台基本就“雷”了。4、拒不垫付,等待催收回款
部分平台誓将“不兜底”原则进行到底,认为这是P2P平台作为纯信息中介应有的态度,也是未来行业健康发展的需求和趋势。不幸踩到这样的“雷”的投资者们除了自叹命衰,也别无他法了。
投资者收益:可能回本无望 投资者风险:高风险,能收回一点儿是一点儿,也可能一分都收不回来。5、平台方不予回应
这基本就是平台要倒闭或跑路的预告了。任舆论新闻满天飞,平台静若处子玩消失,投资者维权无门。
6、投资者参股这是平台在危机爆发后,给投资者在困境中描绘的一幅美好愿景。大致的意思就是,给投资者一个平台公司当前的市场估值,再以预售股价估算出公司上市后拟发行的股份总数,声称现面向投资者开展股权认购计划,怂恿投资者以其在平台账户中的可用余额认购公司股权,类似于债转股。如果平台真的发展前景十分良好,未来几年有望上市的话,这当然是最吸引人的一笔交易了。但平台实际运营状况如何,有多少负债多少盈利,我们往往难以获知,认购股权如果不能及时变现,也是一大笔时间成本损失。
投资者收益:万一的万一,未来的某一天公司上市了,市值还比现在高的话,就赚了。
投资者风险:一旦认购股权,投资者就从债权人变成了权益投资者,而权益投资者是没有优先索偿权的。况且,监管政策还没出来呢,P2P公司上市遥遥无期,是美丽愿景还是变相的权益融资,都是未知数。
小融提醒,网贷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