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产业">科技
金融正文
股价暴跌,创始人辞职,Lending Club楼塌了?这到底是一场内斗还是阴谋论?
华尔街对于互联网公司的业绩预期与实际业绩,会有极大的反应。毋庸置疑,对于营收这样的关键
数据,超出预期,股价本应该会大幅上涨。当同时出现一个坏消息和好消息时,表面上看,应该产生
对冲效应。而事实上最终股价大跌35%左右,这是为什么?
美国最大的P2P网络借贷平台 Lending Club周一宣布,公司联合创始人雷纳德·拉普兰奇(Renaud Laplanche)已辞去董事长兼CEO职位,主要因为他在两笔贷款业务中违反了公司政策。
而
资本市场对此最直接的反应是股价大跌34.93%。

与此同时,LC公布了第一季财报。财报显示,一季度经调整EPS 0.05
美元,预期0.05
美元;一季度营收1.52亿
美元,预期1.48亿
美元。
熟悉美股的朋友们都知道,
华尔街对于互联网公司的业绩预期与实际业绩,会有极大的反应。毋庸置疑,对于营收这样的关键
数据,超出预期,股价本应该会大幅上涨。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当同时出现一个坏消息和好消息时,表面上看,应该产生
对冲效应。而事实上最终股价大跌35%左右,这是为什么?
再回到那个CEO被踢出公司的消息,连同CEO一起,还有三个高管也随之被辞退。
在网上有以下几种典型的说法:
事情看起来就是CEO把别人申请贷款的日期修改提前了几天,然后没告诉任何人,这样就能提早把贷款发出去。这在中国估计都是不值得一提的小事,不会造成任何
经济损失。当然LC有非常大牌又强势的理事会,CEO敢这么做,那么被赶走也不奇怪。
小题大做论
2200万美金
数据较小,警告一下就完了,辞退这也忒认真了。放在中国公司,完全不是事儿。
花街上大
银行大摩citi要收购LC,LC的创始人不同意,毕竟是亲生的,还有理想,而且
价格估计也不会高过IPO(15),所以死活不从。board里面都是
大摩citi前高管CEO头头,还有前财长(花街大
银行的老相好),所以创始人被赶走,准备卖身了,卖身给
银行后肯定不缺funding,也好发展,这可能是board给公司规划的方向。创始人一心想挑战大
银行,就被赶走了。
对上面这些说法,暂不予评论。
我们回顾一下历史上,有哪些典型CEO被踢出局的情况。
案例一:乔布斯
当年乔布斯被踢出董事会,大概原因是有微软、intel、" IBM等战略联盟公司,与其竞争,公司开始走下坡路,而本身推出的Apple 3、Lisa等表现差劲,Apple2的红利吃完了。
而乔布斯本人,过于骄横不可一世,特立独行,最终被踢出董事会。
就目前得到的信息,LC公司业绩仍旧快速发展,而且CEO Renaud Laplanche不是一个非常骄横的人。
案例二:杰克·多西
多西,Twitter的创始人,也是Square创始人,于2008年从Twitter离职,仍是Twitter董事会的成员。
当时的解释是2008年底,多西与威廉姆斯正式交换职位,成为公司董事会主席。但有知情人士透露,多西当时曾因交流问题和对公司发展方向有异议被要求辞职。后来随着从Twitter出走,杰克创立了Square这家互联网
金融上市公司。
目前P2P行业,对于发展的大方向,分歧没有多少。这种可能性不多。
案例三:帕克尔·康拉德
这是一家美国人力资源软件公司" Zenefits联合创始人兼CEO,这家公司是硅谷的独角兽企业,估值一度高达45亿美金。
新任CEO对他离职给出的解释称:康拉德离职是因为在内部运作和控制方面做得不够。
“事实上,我们在遵守监管要求方面的内部流程、控制和其他一些行为上做的还不够充分,并且犯下了一些极其简单的错误。”
这个是和官方公告,最为相似的一个,也就是商业流程、内部控制出了问题。
案例四:刘雁南
" 有利网三个" 合伙人之一,由于公司内部政治斗争,最后" 有利网分家。吴逸然接替CEO位置,刘雁南出走创立" 美利
金融。
不排除这种可能,毕竟原来的CEO走人,另外一个" 合伙人继任,情况十分类似。
案例五:吴长江
" 雷士照明的创始人,由于存在“掏空
上市公司、转移资产”等行径,被赛富亚洲合伙人" 阎焱踢出公司,称其“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情。”
一般来说,公司创始人CEO除非做出了重大不检点行为,才会被踢出董事局,这个有可能。
也有一些其他的案例,可能和这个案子关系不大,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公司的官方报告里表示:“董事会无法接受违反公司商业准则的行为出现,也不会接受审查中的不完整披露。”
公司董事会的审查发现,这家总部位于旧" 金山的公司向一位投资人出售了2200万
美元的贷款,但贷款规格与
投资者的“要求”不符。董事会还发现,公司内部某些人知道贷款不符合投资人的标准,而且公司修改了其中300万
美元贷款的申请日期,使其符合要求。
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是根本导火索。
由于互联网
金融,特别是P2P企业,讲究内控、流程和
风险审核这几个基本点。而原本
华尔街对它给予80亿美金的估值,最主要的是因为LC有一个体系,来系统化、流程化的从事借贷中介工作。然而现在这条消息就是告诉众人,这个流程或者体系是失效的。就好比
银行,被证实你的
风控放贷模式有问题;
本身LC这家公司立足的根基就是这一套体系,现在这个体系出了问题。对于
华尔街投资人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信仰的互联网
金融风控放贷中介流程技术,居然是失效的。
除此之外,还反映出了一个问题:企业居然可以修改日期(虽然放在我国P2P企业,会被当成小事),企业内部控制是怎么做的?
金融属性的企业,内部控制就这样的水准,表明其内控已经失效。
这样就基本解释了,为什么即便出现让股价可以上涨10%以上的财报业绩,股价还是大跌35%的现象。
核心原因就在于:这一商业中介体系,是效力待定甚至无效的;同时内部控制,出了严重问题。
整" 个信仰崩塌了,商业模式效力待定,业务流程出现重大问题。
消息人士称,拉普朗什发现了早期的篡改行为,并下令进行内审,但董事会后来认为,他在调查时未完全公开自己所知内情。
刚开始的时候,我也在想为什么CEO没有阻止。后面发现,这一现象,不是第一次出现,也就更加证实了前面的判断。
可能业务流程原本是这样规定的,但可能类似于中国企业,下面的人在执行中,由于某种因素(不太认为是类似中国人那样“省事”,而可能是业务本身限制因素问题),导致下面的员工出现不合规的操作。
CEO本人早期发现了这个问题,但没能解决好,更加说明了这个问题。说明这个商业模式、流程体系存在重大缺陷。
而且CEO本人没有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
在随后的董事会交流沟通中,出于私利(可能不希望股价大跌,或者类似于" 雷士照明那样的”损公肥私“行径)的考虑,没有及时对董事会透露。
这个性质很严重,存在“遗漏重大信息”“严重误导投资人”的情况。没完全公开自己所知内情,也说明公司治理是缺乏效力的。
本来这事,应该不至于CEO辞职,毕竟公司内部警告一下就可以了。CEO引咎辞职,高管被开,这对于股价的影响,董事会在考虑相关问题时候,是应该关注的。
然而还是这么做了,说明问题不单单在于公司商业流程方面。毕竟公司自身的重大缺陷,CEO也做出了努力,但没解决好。
公告的一段文字,说明了问题所在:
CEO involving a failure to inform the board’s Risk Committee of perso
nal interests held in a third party fund while the Company wasco
ntemplating an investment in the same fund. This lack of disclosure had no impact on financial resultsfor the first quarter.
这是说,拉普朗什未完全申报在自己在一家第三方
基金中的持股,而公司当时正考虑对该
基金进行投资。
这是典型的坑公司啊!公司准备投资这个
基金,这货提前买入股份,而且不公告自己持股。公司出高价,以实现自己“内幕
交易”行为。
说白了,就相当于我作为这家公司高管,提前知道了公司可能收购某企业,我提前去买它的股份,这样收购的时候,就能获得很高的溢价。
因此,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个人认为有两点:
股价大跌,是由于LC中介借贷模式,流程体系有重大缺陷,而且在CEO的努力下,没能解决好,商业模式本身出了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内部控制也是失效的;
在涉及CEO辞退,三个高管被辞,反映出来公司治理是存在重大问题,创始人本身,由于可能内幕
交易问题,存在“道德瑕疵”,人品有问题。
公司内部政治斗争,可能不存在;公司业绩按照原来的发展模式,还能继续发展,但对其估值模型,需要做从新调整。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