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经济数据正式公布,果然印证了我们周一的判断,二季度GDP没有跌破7%。
很多人可能会以为在这个时点上,6.9%和7%的差别在于政治正确,关乎未来信心。但这种推断无法得到证实,只能算是猜测。
从统计局的几个细项数据来看,6月末除了" 房地产开发增速仍然有小小下降外,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止住了下滑的势头,而工业企业的增加值增速则有比较大的反弹。比较乐观的预计是,二季度以来的降准降息和增大财政支出及时发挥了作用,特别是6月中国务院常务会上要求的“金融机构建立快速通道,加快重大工程、PPP项目等贷款审批。促进有效投资持续增长”应该对6月份信贷投放有直接推动,因为我们看到昨天央行口径的6月末货币信贷数据还是比较超预期的。
能如此迅捷有效扭转经济增长趋势,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二季度经济运行的舆论预期和实际情况之间究竟出现了怎样的分歧?
幸好,今天有两则消息给笔者提了一个醒:一是人民银行和财政部宣布,地方政府债券正式纳入国库现金管理的质押品范围,以增加机构手上地方债务的变现能力;二是外媒称第三批政府债券置换也已经在最高决策层的考虑之中,规模同样是1万亿,为地方政府降杠杆的尝试一而再,再而三地落地了。
事实上,这个问题正是李克强在上周五召开的专家学者座谈会上的核心议题,而来自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张军的发言主题就是政府债务置换。《解放日报》昨日刊发的一篇文章提到张军在会上的很多观点,其中核心的观点是“很多人认为拉动中国经济下行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都过剩、投资机会少。但其实,投资机会少是因为投资在下降,大多数投资机会是由投资本身创造的。现在投资不足了,导致投资机会减少。而投资不足主要是由庞大的债务导致。”
张军为此给出了两个解决办法。一是在货币政策作用下降的情况下,更多使用财政政策,用债券置换来减轻地方政府的还本付息压力,增加它们的投资积极性;二是大力推进债券市场发展,并增大机构投资者的占比,以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
这边话音刚落,第三批政府债券置换方案可能落地的消息就传了出来,这显示在当下的政经环境下,有效释放地方政府的投资能力才是下半年的定海神针。
香港媒体还有报道称,上周五八省市负责人的会上江苏省省长李学勇也聚焦政府债务问题,这是江苏省最大的问题所在,也是很多地方面临的最大问题。
絮叨到这里,笔者想说的其实是如果经济政策有奇正之分,政府债务降杠杆就是正面战场," 互联网+转型升级虽然热闹纷呈,但此刻的权重只能算是侧翼力量。互联网+可以锦上添花,但胜负手仍然还是传统的老一套。我们在盯住" 周小川的钱袋子之时,千万别忘了" 楼继伟这个财神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