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行发布" 公告称,为进一步提高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国际金融组织、主权财富基金投资" 银行间市场的效率,相关境外机构投资者在向央行完成备案后,可在银行间市场开展债券" 现券、债券" 回购、债券借贷、债券远期,以及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等其他经中国人民银行许可的交易,相关境外机构投资者可自主决定投资规模。
业内人士认为,取消境外央行购买境内市场债券的限制或刺激部分央行对中" 国债券的购买,自由的债市准入将刺激公共部门对中国境内市场的新一轮投资。穆迪大中华区信用研究" 分析主管钟汶权分析,国际金融市场对人民币的认可程度以及人民币的渗透率不断提升,是推动人民币债券持续增长的因素,预计2015年境外人民币债券发行将实现同比温和增长。
根据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的资料,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五大活跃的支付货币。截至2015年4月,亚太区31%以上与中国内地和香港之间的支付采用人民币,反映了人民币在该地区上升到主导地位。穆迪研究报告指出,随着中国推出“一带一路”政策并积极参与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人民币在跨境交易和投资中的作用将进一步得到加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在10月决定人民币是否会被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如果得以纳入,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一座里程碑。预计投资者的资产配置中,债券等人民币资产会大幅上升。
在人民币境外发行方面,2015年一季度境外人民币债券市场的一级发行总额为人民币930亿元,同比与环比分别下降57.5%和8.5%。穆迪认为,尽管国内市场利率下降,但中国基建投资的大规模资金需求会促使更多基建项目债券发行人将其资金来源和投资者基础扩大到境外市场。随着中国为了推动经济增长而增加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地铁、城际铁路和大型公共基建公司将在下半年利用境外市场融资。由于考虑到海外扩张和国内利率市场化,预计更多证券公司和租赁公司等中国非银行金融机构将在下半年发行境外人民币债券。
钟汶权表示,尽管由于国内利率下降和佳兆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Ca/负面)违约,2015年一季度境外人民币债券发行规模同比负增长。但由于国际金融市场对人民币的认可程度以及人民币的渗透率不断提升,预计2015年境外人民币债券发行将实现同比温和增长。
刚性兑付时代终结
在国内债券市场上,一方面,由于自2014年3月首例公开市场债券违约及2015年5月和6月的3起违约案例中,监管机构并未阻止违约发生,并让市场在债务重组中发挥更大的决定性作用。钟汶权表示,尽管少数违约案例并未对国内市场产生实质性影响,但打破“刚性兑付”的神话已扩大了国内公司高评级和低评级债券之间的信用利差,令信用风险在国内债券定价中起到更重要作用。
穆迪研究报告认为,监管机构对违约的容忍度提高,市场可适应个别违约事件,是国内债券市场发展的里程碑之一,在过往国内市场陷入财务困境的发行人即使对银行贷款违约,最后也能设法通过救助偿还其债券。
此外,市政债迅速成为国内债券市场的一种重要的资产类型。按照已发行债券金额计算,该市场在全球位居第三。今年新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至少将达到人民币2.6万亿元。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3月底未偿付企业发行的债券(包括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总额为10万亿元,市政债规模大幅增长将使之成为重要的资产类型。
5月,政府出台了1万亿元债券置换计划,用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6月政府宣布该计划的规模增加1万亿元。如果包括计划中新发行的6000亿元债券,2015年地方政府债券试点计划的发行总额将达到2.6万亿元。与此相比,2014年该计划的发行总额为人民币4000亿元。穆迪认为,债券供应的大幅增长将改变国内市场的资产配置和定价,丰富不同信用风险产品的投资与交易机会。(本报记者 周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