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菜鸟的野心是什么?不仅仅是做阿里电商生态中的一部分,而是要在传统的物流行业中建一个新的数字化生态。但这并不容易: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投入、海量的
数据需要与之匹配的计算能力、产品化的服务需要足够的履约能力。

一家已经成立近 3 年的公司,很多人却并不知道它在做什么。这就是" 马云手中继「淘宝天猫」和「" 蚂蚁金服」之后的第三张王牌——" 菜鸟网络。而如今,它的估值已经达到 500 亿元。
3 月 14 日," 菜鸟网络宣布完成首轮
融资。官方未公布此轮
融资的具体金额,但可以知道参与投资的
机构包括"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 淡马锡、" 马来西亚国库控股公司、" 春华
资本等众多
机构,其中不乏主权财富
基金,整体投资金额或在百亿人民币左右。
对于阿里来说,介入物流是迟早的事。电商在物流环节的痛点太深切,也正是物流背后巨大的优化空间给了京东一个与阿里在电商业务上「两分天下」的机会。3 年前," 马云也终于意识到了这一点,用他的话说,「我们发现大量的抱怨和投诉几乎都是关于物流的,所以我们必须自己参与进来」。
但是,菜鸟并不打算自建物流。与阿里电商业务的逻辑一脉相承,菜鸟做的是平台,一个由
数据驱动的社会化物流协同平台。马云希望它能像水和空气一样,成为中国商业的基础设施之一。而这背后,是众多来自第三方的快递、仓储、落地配、末端网络资源的整合。因此,菜鸟在 3 月 28 日正式启动了「菜鸟联盟」,投入 10 亿,呼吁「有开放和协作精神的第三方」加入联盟,与菜鸟一起织起这张物流大网,并且共同实现物流服务的升级。
如此看来,菜鸟的野心并不亚于当年的淘宝。但在「
数据」、「协同」、「服务升级」这些略显空洞的描述下,菜鸟到底在做什么?菜鸟这张网络里都有哪些角色?菜鸟的大
数据能实现什么?菜鸟的想象力有多大?这是我们试图想要解答的。
一、「菜鸟」的生态
2005 年,中国全年电商包裹的数量是 8.6 亿个,10 年后的今天,这个数量达到了 206 亿,而这 206 亿个包裹带来了 3.8 万亿网购零售额,是 10 年前的 250 倍。面对这样的增长速度,菜鸟 CEO 童文红表示:
自建自营不是电商在未来可持续的一个物流解决方案。自建物流虽然可以做到高效,但这种模式的成本很高,侵蚀了大部分
利润,需要依靠持续补贴,并不适合电商爆发式增长的
趋势。
那么菜鸟要怎么做?做生态。也就是说,菜鸟自己只负责搭建基础设施、提供信息系统和服务标准,邀请合作伙伴接入,但各个环节的具体服务则仍由合作伙伴来完成。所以,菜鸟的生态是需要覆盖物流全行业链的。

(" 菜鸟网络生态图)
1">2">3">4">5" >下一页" >阅读全文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