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办公室的白领们自以为自己的表现优于自己的父母。其实这不过是因为经济结构转型造成的误会而已。现在在公司的格子间里面哼哧哼哧做ppt的那些人,和当年踩着缝纫机的女工们,其实没有本质区别。——batX42
一周之内,孙红雷成为" 乐视体育投资人,湖南卫视洪涛加入" 唱吧,苍井空加入订房宝,一周之前,周杰伦成为" 唯品会首席惊喜官,李湘加入360影视,林心如被曝加入某互联网公司……明星与互联网扯上瓜葛为媒体们贡献了足够的热点(文末附明星创业投资加入互联网公司一览表),于是媒体头条终日在“XX加入XX互联网公司”“XX又加入XX互联网公司”“明星们为什么这么爱去互联网公司”间轮换着……
在微博上看到batX42的一段话,“现在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办公室的白领们自以为自己的表现优于自己的父母。其实这不过是因为经济结构转型造成的误会而已。现在在公司的格子间里面哼哧哼哧做ppt的那些人,和当年踩着缝纫机的女工们,其实没有本质区别。”
明星+互联网也不过是经济结构转型造成的误会罢了
自然,人类社会就是因劳动工具和劳动力的进步而不断进步,引号里的这段话似乎有些否定了人类社会进化规律,但不得不承认一个道理:每一代人其实都是呈正态分布的,虽然工作内容在不断升级,但实质上大多数人依然从事着大多数人的工作。这说明,大多数明星也在从事着大多数明星在做的事情。
那么,按照这个推理,近年来颇受关注的明星跨界、转型也就不难理解:这不过是经济结构转型所造成的明星纷纷从商的误会而已,在明星+互联网浪潮开始之前,明星们也在默默地赚钱,比如开饭店呀开服装店呀,只是如今他们突然转向开网店大家就热血沸腾起来了。
几年前,除了影视歌三栖,明星们与商业的结合无外乎三种,一是代言产品拍广告,二是经营传统品牌,三就是女明星们嫁入豪门。前两者的实质,第一个是利用粉丝经济为老板赚钱,自己赚取固定收益;第二个是利用粉丝经济为自己赚钱,自己成为老板。那么对标现在,除了第三种方式依旧未变,剩下的两种方式中,成为互联网公司员工是在利用粉丝经济为老板赚钱,创业或者投资是利用粉丝经济为自己赚钱。
所以,为什么明星都纷纷涌入互联网公司的关键不是明星为什么都从明星转型为互联网人士,而是明星为什么从传统企业转向互联网公司和投资,虽然两者的答案都是钱多,但后者意味着在每个人都被互联网化的今天,明星也只是其中的一种,只不过因为自带粉丝光环而显得非同寻常。
明星IP的价值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现代段子”,你不得不承认现在段子已经成为一种文学形式,这也侧面反应了商业的形式也必须娱乐化,毕竟国家经济早已从投资拉动到消费拉动,最终买单的还是普罗大众。
而商业娱乐化的目的在于营销,在于吸引此前从未与之有过爱恨纠葛的人们。那么吸引这些素未谋面的陌生人靠谁,当然靠另一个世界的人啦,另一个世界的却又自带粉丝效应的是谁,明星……想要进互联网公司先出道的真理如此而来。
所以基于IP狭义上的知识产权的概念,如今它已衍生出“人”的价值,那么如同一本小说可以拍网剧拍电影拍动漫做游戏做手机做一切,明星IP如今也已经形成一条产业链,不过不同于静态二维空间的横向延伸,动态空间的IP是直接的变现。
当明星作为一种IP,他有两种被商业化的形式,一种是行业资源,这种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比如高晓松入职阿里音乐,因其音乐人的身份而结交圈内众多音乐人,且具有普通经理人远远不及的行业品位,而人脉的另一好处是最靠近运营的一端,是真真切切的实战。
另一种商业化的形式,自然就是粉丝资源。而这种形式的具体操作也花样繁多,最普遍的是开网店和打广告,高级一些的是做个人品牌,不直接让粉丝付费,而是让粉丝起到传播的作用,从而在更广阔的范围找到最合适的买家。
而这或许能回答近来极为火爆的网红问题:你疑惑你除了脸比不上大火的网红其它都不差,仔细一想他们也没什么大不了,为什么获得资本青睐的是她她她?那么如上所述,企业需要的是人气,资本投资她自然也看重的也是人气,第一个靠一种稍微新鲜的方法火起来的人当然就是这个领域聚集人气最多的。至于有一天内容枯竭伴随着粉丝离场的问题,有两个解释,一是在粉丝离场之前,这个IP已经赚足了眼球和钱转而挖掘另一蓝海,二是如互联网里的上下游体系,网红IP也将形成如此的上下游,旧的人离开,新的人挖掘新的内容,如此生生不断。
最后附:明星创业、投资、加入互联网公司一览表
经济结构转型带来的误会罢了" />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文章评论区联系授权。如不遵守,投资界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