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金融超市 · 正文
看“不良资产”应如何携手“互联网+”?三大模式,四大问题
2016-03-23 10:40
银行家 1
摘要资产
证券化、投资结构化、收购
基金化、互联网
融资等创新业务模式,是突破收购不良
融资瓶颈、扩大
投资者数量及购买实力的有效途径。通过这些创新工具,不良资产提供方可以将复杂的不良资产作为基础资产,通过技术手段转换为标准化投资产品。

导语:2011年以来,为积极应对不良资产持续加速
反弹的严峻形势,通过加大创新力度,进一步拓宽处置渠道已成为业界广泛共识和迫切需要。随着“互联网+”和“互联网
金融”等概念的持续升温,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来更好地解决不良资产处置难题,已成为当前不良资产处置创新的热点话题之一。本文将就“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互联网化是不良资产处置行业发展的必然
趋势
互联网是一种“任何人、任何物、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永远在线、随时互动”的存在形式,正在成为现代社会真正的基础设施之一。近年来,“互联网+”逐步“入侵”各个行业,一次次验证了这种模式的成功。“互联网+旅游”造就了“携程”、“去哪儿”,“互联网+餐饮”成就了“美团”,“互联网+出行”诞生了“滴滴”和“快的”……。未来将没有可以与互联网撇清关系的行业,不良资产处置行业也不例外。
早在2012年,淘宝网就推出了网络司法拍卖服务。2014年,淘宝资产处置平台引入多家股份制
银行分行入驻出售不良资产。2015年是不良资产处置行业深度触网的一年,2015年3月中国信达成功在淘宝资产处置平台成交两笔不良债权拍卖,被视为资产管理公司的首次“触网”。5月,信达与阿里巴巴达成战略合作,40亿元不良资产上线淘宝拍卖会资产处置平台。11月,长城控股的天津
金融资产
交易所引入
新股东蚂蚁金服,双方拟在云计算、支付和征信等方面进行合作。12月华融宣布与淘宝拍卖宣布达成合作,将515亿元的债权放在淘宝网上进行拍卖。东方旗下全资互联网
金融平台——东方汇也积极尝试布局不良资产产品相关业务。
在资产管理公司通过互联网平台来进行债权出售的同时,一些互联网
金融平台也尝试直接从
银行或是资产管理公司获取不良资产,通过
信托、资管或是
交易所这样的
通道,在进行结构化的设计包括加载一些保险或是担保手段之后,打包成在互联网
金融平台上可直接面对投资人的产品进行销售。比如,包之网、资产360、银资网、分金社等几家典型涉足不良资产处置的互联网
金融平台,从轻度介入的纯信息、
数据中介,提供咨询、
数据整合服务;到接入不良资产处置的双方并提供撮合服务,提供催收、处置服务;再到接入互联网理财端,对接普通
投资者。
“互联网+”模式特有的快速“价值发现”和“
市场发现”功能,有可能为错配的不良资产进行重新配置,从而重新发现其价值。借助互联网平台“平等、开放”的基本功能,不良资产的处置方、投资方、第三方中介等各类
市场主体,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信息不对称,最大限度地降低交流互动受时间、地域等因素的限制,最大限度地实现
市场资源的自动匹配,既能有效提升不良资产处置效率、降低处置成本、实现
市场价值最大化,也将充分满足众多
市场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与此同时,监管
机构也可借助互联网平台,加强
市场监管,提高监管能力及效率。
随着 “互联网+”在不良资产领域日渐风行,无论是互联网主动拥抱不良资产处置行业,还是不良资产处置行业主动拥抱互联网,抑或二者主动结合,可以预见的是,不良资产处置必将互联网化,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
趋势。
1">2">3"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