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P2P · 正文
首付贷、网络
配资:眼看它起高楼宴宾客,眼看它楼塌了
2016-03-10 10:16 中国企业家杂志 李潇雄 1
摘要2014年9月,互联网
金融概念正热。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上线P2P平台,推出的首款产品便是首付贷。发布会上,其CEO侃侃而谈商业理念——帮助年轻人更早地实现购房梦想。场下一位同行喃喃道:这不就是美国次贷危机的逻辑嘛。

配资:眼看它起高楼宴宾客,眼看它楼塌了" />
房价激涨、链家危机使人越来越警惕楼
市场外
配资的
风险。3月9日,
央行副行长潘功胜表示,
央行正与住建部、银监会商量,准备开始对地产企业、中介
机构参与
金融业务进行治理,若没有资质,将不能跨界经营。
这或是吹响了管控楼
市场外
配资的号角,也表达了监管层对于“首付贷”这类
金融产品的态度。来自深圳市监管部门的近日摸底
数据显示,估计深圳“首付贷”存量
配资为30亿规模。北京市随之接力,
金融工作局也开始摸底涉嫌高
杠杆房贷情况。
除了放大
杠杆的
风险之外,这类业务过程中的信息不透明、投机者利用其炒房推高房价等因素,都让“首付贷”备受质疑。
2014年9月,互联网
金融概念正热。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上线P2P平台,推出的首款产品便是首付贷。发布会上,其CEO侃侃而谈商业理念——帮助年轻人更早地实现购房梦想。场下一位同行喃喃道:这不就是美国次贷危机的逻辑嘛。
此后,越来越多的
机构加入楼
市场外
配资的业务中。据不完全统计,
市场上目前涉及“首付贷”业务的
机构至少有20家,如链家、房天下、广州e贷、房金所等。各家产品名称各异,但底层逻辑类似:购房者在
银行办理按揭贷款,30%的首付款再通过这类产品贷款实现。这让部分购房者的首付款降至10%,相当于10倍
杠杆购房。
依靠互联网
金融概念的火爆,“首付贷”平台依靠做大
交易规模、快速获得
融资的商业逻辑迅速崛起。可眼下监管风暴临近,平台前景未卜。不过一年光景,却又是一出起高楼、宴宾客、楼踏了的轨迹。
无论在股市还是楼市,在
杠杆上起舞总是迅速浮沉。若不是金鱼记忆,应该还记得同样的剧情也曾出现在股市的场外
配资平台上。去年初,凭借着火爆的股市
行情,一批从事场外
配资的互联网
金融平台崛起。但在监管清理场外
配资的进程中,网络
配资平台业务受限,或倒闭或转型。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是被证监会重罚6000万的米牛网。
股市去
杠杆,导演了一场股市的暴跌
行情。而楼市去
杠杆的难度不亚于股市,若楼市也出现过山车
行情,对
经济所造成的影响将难以估量。借用中国社会科学院
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尹中立的一个观点来看:“股市在5000点时的总市值为60万亿元,与居民的
银行存款接近,而且其中有50%左右是国有股或法人股,与
投资者直接相关的市值只有20多万亿。而楼市的总市值至少在200万亿元以上,是个人
投资者持有股市流通市值的10倍以上。从
全球经济史看,几乎所有的
金融危机都是由房地产危机导致的,只要楼市出现大的波动,
经济与
金融一定会出现大问题。”
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去库存和去
杠杆同是两项重要的工作。前几日,沈阳曾推出“零首付购房”政策,但这项用
杠杆去库存的政策一出即遭到舆论猛烈抨击,短短8小时便停止。今年两会期间重庆代表团讨论时,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市长黄奇帆指出,要注重去
杠杆降
风险,绝不能用加
杠杆的办法来去库存。“如果用加
杠杆的方式去库存,跟中央精神是背道而驰的,会给
经济带来巨大
风险”。
近有股灾,远有美国次贷危机。楼市的库存压力以及场外
配资所隐含的
风险究竟如何权衡?留给监管者的是又一道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