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金融超市 · 正文
普惠
金融迟迟难普惠,破解之道在何方?
2016-03-08 14:59 P2P观察网 1
摘要
数据显示,在中国城镇和农村每万人享受
银行类
金融服务人员的数量比为329:1,服务覆盖面有待大大扩展;中国72%的成年人不能正确理解
风险分散、通货膨胀和
复利等重要
金融概念。从发展中国家的
数据来看,有贷款需求的人,只有21%能通过正规
金融机构获得贷款。

金融迟迟难普惠,破解之道在何方?" />
普惠
金融注定成为2016年中国
金融发展的一个亮点!
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到今年两会,党中央和国务院态度鲜明,提出要大力发展普惠
金融,“普惠
金融是中国
金融综合实力提升的重要内容,不要认为普惠
金融就是
金融为老百姓(603883,股吧)服务一下,普惠
金融是提升我国未来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机制之一。”
“普惠
金融”这一概念由联合国在推广2005小额信贷年时首次广泛运用,并从此为人们所熟知。事实上,目前,国际上许多国家的政府和学者都很关注“普惠
金融”,其中实践最为成功的当属孟加拉国的“格莱珉乡村
银行”,其覆盖面之广、灵活性之强确实堪称“普惠”之名。我国学界也早在2005年便开始关注和思考“普惠
金融”这一概念,
金融机构在近几年也为建立普惠
金融体系做出了不少努力,但靠传统的方式做普惠
金融却没有很好地完成“普惠众生”的任务。
普惠
金融迟迟难普惠
根据
央行2015年第四季度《中国
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我国虽然实现了基础
金融体系的覆盖,但覆盖的成本高。传统
金融机构维持单个网点的费用超过每年百万元人民币,单笔信贷成本在1000元以上。
金融机构的成本压力致使
金融资源依然向
利润率较高的行业和地区集中,小微企业和农村地区的“
融资难、
融资贵”问题难以破解。截至2015年底,占企业数量九成以上的小微企业获得的贷款仅占各项贷款总额的26.4%;涉农贷款虽然增长较快,占比依然不足3成。
同时,过去几年,国家耗费巨资在农村地区布设各类助农机具、小额提现机具等,但是农村现代化支付体系建设进展较慢,农信银支付体系体量较小,对完善农村
金融基础设施的促进作用有限。
数据显示,在中国城镇和农村每万人享受
银行类
金融服务人员的数量比为329:1,服务覆盖面有待大大扩展;中国72%的成年人不能正确理解
风险分散、通货膨胀和
复利等重要
金融概念。从发展中国家的
数据来看,有贷款需求的人,只有21%能通过正规
金融机构获得贷款。
虽然伴随互联网飞速发展,
金融与用户的距离在普惠
金融的作用下大幅缩短。但不可否认的是,
金融服务更青睐于大客户、大企业,个人、中小微企业的缺口依旧很大,真正的普惠远未到来。
业内人士对此有清晰的剖析,在2015年9月18日举行的中国普惠
金融国际论坛上的焦点话题。 银监会普惠
金融部主任李均峰认为,普惠
金融收益低、成本高、
风险大,
金融机构除了要加强
风险管理,保持商业可持续发展外,还要建立
风险分担机制。
原
央行副行长,全国人大常委、
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对普惠
金融的认识仍存在偏差。
吴晓灵指出:大家把普惠
金融狭隘的放在了扶贫,或者仅仅局限于小额信贷上,但是普惠
金融是当每个人有需求的时候,能够及时、有尊严的获得高质量的
金融服务。第二,
金融业发展到现在,失去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定位,
金融本身就是一个服务业,应该让
金融回归
金融的本质,为企业服务、为居民个人服务。
在她看来,影响普惠
金融发展最大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信息,一个是信用。如何解决这两个难题是关键,尤其低收入者既没有信用记录,也没有可以抵押的财产,要建立信用,必须从小额的信用服务、信用贷款开始,而互联网
金融提供了这样的渠道。
吴晓灵说:帮助这些低收入者建立信用,从小额信用贷款开始,不能一开始就要抵押、要担保。100元钱、1000元钱……慢慢积累信用。贷款额度会逐渐增大,利息会逐渐降低。从支付宝到余额宝,到现在芝麻信用,互联网给了我们把自己信用表达出来的机会。
破解之道
而这些意见和观点也为管理层所采纳,在2016年1月15日,国务院刚刚印发的《关于印发推进普惠
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下称《通知》)。
《通知》明确,要创新
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积极引导各类普惠
金融服务主体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降低
金融交易成本,延伸服务半径,拓展普惠
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通知》鼓励
金融机构运用大
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打造互联网
金融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信息、资金、产品等全方位
金融服务。积极鼓励网络支付
机构服务电子商务发展,为社会提供小额、快捷、便民支付服务,提升支付效率。发挥网络借贷平台
融资便捷、对象广泛的特点,引导其缓解小微企业、农户和各类低收入人群的
融资难问题。
事实上,互联网本身有让
金融更“普惠”的特质,通过大
数据和云计算,这个时代的普惠
金融水平已经有可能解决过去一直困扰普惠
金融发展的成本高,
收益低的商业可持续性问题。
例如,成立11年的支付宝很好的降低了单笔支付成本,今天,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支付宝的单笔支付成本为2分钱,比传统支付方式低一个数量级。同时,支付成本的降低反过来回馈给小微企业。除了部分特殊行业,大部分小微商户收单手续费最低降至0.6%,已经远远低于PayPal平均3%的水平。非营利性
机构接入支付宝继续免费,民生服务行业维持原优惠费率。
数据表明,截至2015年底,中国手机网民数量突破6亿,其中通过3G/4G上网的比例为88.8%,基础设施的建立为大面积推手机支付奠定了良好基础。
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商业可持续是普惠
金融实现发展的前提,普惠并不等同于扶贫。普惠
金融在强调包容性的同时还需要满足商业可持续,这也是普惠
金融区别于财政转移支付及公益资助等的重要属性。
从国际经验来看,那些运行有效的普惠
金融体系基本上都能够实现商业可持续,比如孟加拉乡村
银行、玻利维亚的小额信贷体系等等;相反,那些无法实现商业可持续的普惠
金融体系通常很难持续下去,最终也必然会背离实现
金融普惠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