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P2P · 正文
陆金所股权迷局:仅5年时间就再造了一个平安?
2016-02-02 09:52 P2P观察网 1
摘要如果陆金所上市顺利,仅5年时间就再造了一个平安,无论是在中国的互联网行业,还是金融行业,都可谓是创造了一个新的记录。而其中的得益者也同时创造了一个新的造富神话。
京东金融、平安陆金所、蚂蚁金服等中国互联网金融巨无霸几乎在相同的时间启动了彼此的融资计划,也在冲向上市之路上展开新一轮的赛跑。市场消息,陆金所已启动了IPO工作。公司计划2016年第2-3季度在香港上市,传闻公司意向上市时公开发行10%股份,融资50亿美元,陆金所的上市估值不低于500亿美元,将直逼中国平安的总市值(A+H股合计约3300亿元人民币)。
继1月16日京东金融宣布完成A轮10亿美元融资,1月18日,陆金所宣布已与上一年12月完成了B轮12.16亿美元融资,并计划2016年下半年完成IPO。
同日,首富王健林也宣布,万达网络金融已获得中国第一张网络信贷营业牌照,目标3年内实现IPO。另据市场消息,马云的蚂蚁金服也正在进行B轮融资,计划融资超过100亿人民币,目标2017年在国内A股上市。
这一波互联网金融公司融资以及潜在上市的热潮,不仅可以为互联网金融行业泵入大量资金,刺激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将带来巨大的财富效应。
以马云的蚂蚁金服为例,按正在进行的B轮融资意向估值500亿美元计算,由于马云在蚂蚁金服所持股份的比例远高于在阿里巴巴集团的持股比例,蚂蚁金服带给马云的财富价值将远远超过阿里巴巴的价值。王健林也同样看重互联网金融的价值。在18日出席香港的亚洲金融论坛中明确提出,“万达网络金融将是万达未来最大价值的板块”。
无论是马云的蚂蚁金服,还是王健林的万达金融,都是“私家”王朝,怎么玩,如何暴富,都是有钱人的游戏,我们除了羡慕嫉妒恨,也只能羡慕嫉妒恨。然而,陆金所成立至今仅4年光阴,从最初的注册资本金8.37亿人民币,到最近完成B轮融资后估值185亿美元,升值144倍。除了其亮瞎眼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P2P的业绩表现外,其背后深藏的股权变化迷局,不禁让人疑问,作为陆金所曾经的控股股东中国平安,是否使中小股东也全面享受到了陆金所升值的利益?还是成为了平安集团高管层面自己造富神话?
2011年陆金所成立,注册资金8.37亿元
2011年9月,陆金所在上海注册成立,公司全名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陆金所。成立之初,陆金所的注册资本金8.37亿元人民币,由平安信托控股将近75%,新疆同君公司持股约25%。
平安信托是在中港两地股市上市的中国平安的子公司。新疆同君的两名自然人股东均为平安集团的高管,股东之一史良洵即为当时陆金所的首任总经理,股东谢虹为平安科技副总经理,均为平安集团负责陆金所筹建的开国功臣。新疆同君是一间在新疆设立的股权投资类企业,在新疆设立该类企业是近几年股权投资公司常用的节税手段,也是平安集团自身资本运作持股惯用的手段。根据公司性质和股东身份,推测为平安集团高管的持股计划,但具体持股的高管数量和身份就难以查询。
此时的股权结构倒也无可厚非。陆金所新成立,母公司平安集团出钱、出资源,并控股,平安高管出钱、出力,股权激励机制,未来大干一番,很合理。
1">2">3">4"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