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透、《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报道,中国' 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拟进一步松绑银行间债券发行,包括放宽超' 短期融资券(SCP)发行门槛,以及简化和加快注册备案流程等。其中,按照“主体分层”的理念推出“DFI(非金融' 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自动储架发行”最受关注。
路透援引消息人士称,交易商协会近日召集部份会员机构,讨论了前述相关举措。根据微信公众号“债市观察”的整理,这些措施包括:
一、PPN(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投资人建立N+X制度,选定经过市场考量的活跃投资人(初定120家),未来企业可以直接选择120家(N),再选择不超过79家(X)组成总计不超200家的投资人,120家不再需要单签协议大幅加快前期组团效率,同时未来可以在N+X家中进行流通转让,大幅提升PPN的流动性。
二、SCP的全面放开,取消原有的关于AA评级、三年累计发行次数及金额等条件的门槛设置,强调发行人自身的资金管理能力和主承销商流动性管理能力。
三、DFI自动储架发行,交易商协会按照“主体分层”的理念推出DFI自动储架发行,即参考行业、发债次数、规模、资产、收入、负债率、总资产报酬率等指标,把企业分为一类和二类企业,满足一类标准的100家左右企业可以注册DFI发行资质,其特点如下:
1、打包注册:注册一个DFI资质等于注册了短券、超短、中票、永续中票、并购中票5个产品;
2、使用灵活:注册时无需明确额度,在发行时选择具体券种、期限和额度(发行额度由主承销商和企业把控,各品种存续额度仍需符合原要求)。
3、自主发行:企业在注册有效期两年内随时自主选择发行,除永续和并购票据需要备案以外,其他产品发行前不需向协会备案。
4、主承销团机制:DFI沿用了SCP的主承销团机制,企业可以一次将所有合作银行吸纳进团,后续在发行具体品种时选择1-2家作为主承销商,利用企业平衡并减少重复工作。(PS:过渡期间DFI与此前企业分产品注册的额度不冲突。)
四、注册备案流程再次加快,协会将原有大一统的反馈时间20个工作日,按不同品种压缩到5-10个工作日不等,备案反馈也加快到2个工作日;同时发行披露挂网时间也缩短为首次公开3个工作日,非首次2个;注册文件也相应简化。
业内人士称,交易商协会的这些政策如若推行,预计银行间市场注册发行效率将大幅提升,相关债券品种的流动性和发行规模也有望进一步提升。
《21世纪经济报道》援引汇金系一家' 券商固收研究员称:
发行的市场化程度和效率提高,会加大债市供给,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资产荒。资产端供给加大也有望抬高债市的利率中枢。
该研究员还认为,今年以来的债市大松绑,在一定程度上也与管理层通过发展资本市场来纾解经济下行压力的决心有关:
从制度层面看,有支持目前处在困难期的实体经济的原因,债市改革对加快企业的融资效率,扩大融资规模会有一定意义。和2009年不一样,这次对经济下行压力的调控,可能会更依赖资本市场和直接融资。
但也有部分市场人士担心政策落地效果。路透援引北京一位券商交易员称,上述举措表明交易商协会在融资工具发行上宽松态度,不过从实质作用来看,可能并不一定特别大。以“打包注册”为例,目的是为了减少流程,但事实上协会注册未发的余额一直居高不下,所以可以说,现在并不是没额度可发,反而可能是企业没想发;而至于放宽SCP发行条件,对一些原来无法达标的发行人确实会有些作用,但目前信用风险比较高,投资需求或许增加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