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等哈噢,马上就到。”陈小平操着川音一边接顾客电话,一边加快脚步朝新疆大学南校区的重庆修鞋店赶去。他除了这份工作,还同时做投递员和快递员,“每天忙得很,挣了钱才能给患脑瘫的儿子看病。”陈小平节奏很快的语速中闪过一丝无奈。
校园修鞋十几载坚持低价
平头,圆脸,个头不高,走路很快,脸上总挂着笑,1月5日下午7点,记者在位于延安路的新疆大学南校区见到了46岁的陈小平。2003年9月1日,南校区迎来第一个开学季,陈小平的重庆修鞋店也开张了,至今他已迎来送往了一届又一届大学生。
1月5日20时许,乌鲁木齐市延安路新疆大学南校区,陈小平正在加班修补学生送来的鞋。“叔叔,鞋底坏了,你给修一下吧。”一名女生把一双鞋递给陈小平,他涂好胶水,又用手使劲捏了捏。“多少钱?”“1块钱。”
“便宜!外面都收两三块钱呢,我给你两块钱吧。”陈小平摆摆手:“你们学生娃儿都没得(dei)钱,自己留着钱,吃好一点。”
待女生离开,陈小平有点不好意思地告诉亚心网记者,2003年那会儿这活儿只收5毛钱,现在已涨到1块钱:“啥子都涨了,我不涨一点,日子难过。”
陈小平的修鞋手艺是跟老家的一个老师傅学的,上世纪90年代初,他来到乌鲁木齐后一直靠修鞋为生。2003年上半年生下儿子渝坤,下半年就将修鞋铺搬进了新大南校区。
很多同行知道他家里困难,劝他把修鞋的价格涨一涨或者搬出校园找个能挣更多钱的地方,但都被他拒绝了。
“我在这里十几年了,娃儿们来修鞋,从没少过我一分一毛。”陈小平回忆,“有学生忘带钱,1块2块的,总会记得还我。”
采访的当天中午,陈小平正忙着,一名学生来请他吃饭,他有些感慨:“娃儿们爱到我这儿坐坐,古尔邦节、肉孜节的时候给我拿来干果、馓子,他们对我好,我舍不得这些娃娃。留在这里,少挣一些,没啥子。”
送报送快递从早忙到晚
每天早晨5点,陈小平都会自然醒,洗漱收拾。5点25分手机来电,发行员要到巷口了。披上外套,陈小平拉着小拉车,走到所住的赛马场东六巷巷口,把报纸拉回家。
5点半到6点半,在妻子冯国平的帮助下,290份报纸按叠整理好,6点40分出门,天还漆黑。他负责投递赛马场片区和红雁池两个片区,其中赛马场片区要投递的140户中有60户住在没有电梯的5至7楼,这个片区需要3小时才能投递完。
11点半,报纸投递工作完成。陈小平骑着送报的电动三轮车回到修鞋店时,已经有学生在店门口等他了。
下午5点半,暂时结束修鞋工作,他要赶到昌乐园小区的快递点收快递。6点半,再赶回修鞋店,一天中的“大生意”往往在学生下午放学后。晚9点半,修鞋工作完毕,他还要去送下午取回来的快递。
“妈,爸爸回来了。”晚上10点半,听到“突突突”电动车的声音,13岁的儿子渝坤躺在床上迎接陈小平,这是陈小平一天中最高兴也是最难过的一刻——儿子渝坤患脑瘫至今无法独立坐起。
心愿
挣钱还债给娃看病
“叔叔,我们过来坐会儿,找你侃会儿大山。”当天下午放学,两名学生走进修鞋店,聊着趣闻。陈小平低头修鞋,时不时抬起头笑着回应。
半小时后,学生走了,陈小平的电话响起,是附近商业街的商户' target='_blank' >王宇叫他一起吃晚饭。王宇和陈小平有6年的交情,“陈哥人好,大家的鞋坏了、包坏了他都免费修。他家里的情况,我们商户都知道,但从没见过他哭丧着脸,不管啥时候,都笑呵呵的。”
这些年为了给儿子治病,夫妻二人不仅花光了积蓄,还欠下许多债,妻子冯国平平时只能守在家照顾儿子,全家的开销全靠陈小平。送一份报一个月6元,送290份报纸一个月能挣1700多元,加上修鞋和送快递的收入,一个月的收入最多5000元。
聊起这些,陈小平笑了笑:“还有1万多元,债就还完了,与其被人同情,不如多打几份工赚钱给儿子治病。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治好儿子的病,希望有一天他也能像这些娃娃一样,到大学里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