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金融网 ·" 金融超市 · 正文
9个月亏损6.77亿元的京东金融凭啥A轮估值460亿元?红杉等投资机构为何争夺激烈?
2015-12-31 10:46 野马财经 1
摘要截至到前三季度,京东金融营收一共为12.58亿元,净亏损为6.77亿元,净亏损率超过50%。为何投资人会青睐处于亏损中的京东金融?
世界是你的,也是我的,但归根到底是BATJ的!虽然一直在亏损,但是不妨碍资本的追捧。过去这句话适用于京东,现在适用于京东金融。
侦探从消息人士处获悉,尽管身处资本寒冬,尽管自成立以来一直亏损,但京东金融正在进行的A轮融资异常顺利,红杉资本等几家大机构的争夺十分激烈。
据其透露,京东金融本次融资交易计划将于2016年一季度完成,并会谋划登陆资本市场,且首选2017年登陆上海新兴战略板上市;若不满足A股上市条件,才会考虑海外上市。
项目投资建议书显示,京东金融此次计划融资60亿元,约占总股权13.04%,估值将由投前的400亿元上升至投后的460亿。若以融资完成后的71.01亿元的净资产对应的460亿元的估值初略计算,京东金融的BP估值约为6.48倍。参与此次交易的投资机构的回报预率或在2-4倍之间。
不过,与颇受资本热捧不同的是,京东金融的财务数据却有些拿不出手。
走到亏损数据的背后
截至到前三季度,京东金融营收一共为12.58亿元,净亏损为6.77亿元,净亏损率超过50%。
仔细分析三季报财务数据。京东金融总收入达5.41亿元,支付、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是带来收入最多的三大业务板块,合计占总营收的87.78%。其中,京东支付和京东钱包等支付业务收入2.45亿元,京东白条等消费金融收入1.24亿元,京保贝和京小贷等供应链金融收入为1.05亿元,财富管理为0.47亿元,众筹收入0.13亿元,保险业务收入0.02亿元。此前百度百家一篇文章透露,供应链金融是京东金融目前唯一盈利的业务板块。
而据投资建议书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第三季度,京东金融交易总额1522亿元,其中支付业务交易额1076亿元,供应链金融交易额115亿元,财富管理交易额257亿元,众筹交易额为8.3亿元,保险业务交易额为0.12亿元。
为何投资人会青睐处于亏损中的京东金融?或许,我们能够从蚂蚁金服身上找到一些答案。
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金服,是国内与京东金融模式最为接近的企业。2015年7月,蚂蚁金服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为全国社保基金、国开金融、中国人寿、中国人保、太保与新华人寿等8家机构投资者。按持股比例和融资额计算,估值超过450亿美元。
有蚂蚁金服这样一个参照系,机构对于京东金融的追捧也就不难理解。毕竟阿里巴巴耕耘了11年时间才将蚂蚁金服打造成现在的模样,但京东金融只用了2年时间就构建起了一个类似的互联网金融小王国。
具体分析,京东金融独立运营始于2013年10月,通过2年多的布局,拿下了第三方支付、基金销售、商业保理、小额贷款、支付许可、跨境电商等六大牌照。形成了支付、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众筹、财富管理、保险、证券七大业务板块的架构。还推出服务B端的投融资(网商贷、京保贝、京小贷)、众筹等。在C端,则推出白条(京东白条、京东钢镚)、众筹(产品众筹、股权众筹、轻众筹)、理财等。
众所周知,京东金融财务数据不太好看的一个原因,在于其正处在前期投入的重要阶段,而且通过投资建议书可以看到,京东金融的增长规模和速度还是非常快的。
数据显示,京东金融2014年第三季度到2015年第三季度营收分别为1.5亿、2.48亿、2.82亿、4.35亿、5.41亿元。支付、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三只现金奶牛的营收占比增速惊人。消费金融的在2014年第三季度为0.19%,到了2015年三季度,已经跃升至1.24%。同期,供应链金融占比也从0.26%升至1.05%。支付业务从0.96%上升至2.45%。
京东金融的野心:做金融科技公司
与旗下公司刚刚在纽交所挂牌上市的宜信类似,京东金融也不满足于做全牌照互联网金融机构,在京东金融成立两周年的内部讲话中,CEO陈生强就曾提出,“京东金融的目标是做一个金融科技公司。”
据陈生强解释,定位于金融科技公司的京东金融“永远都会做三件事:风控、账户和连接。”同时,京东金融最需要的并不是要急于获得业绩,而是要着力构建金融核心能力,扎实风控基础,打造一个实名账户体系,和合作伙伴连接起来,最终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京东金融项目投资建议书称,京东金融的发展体系有3个阶段:京东体系1.0——走出去2.0——生态化3.0。
即首先依靠京东电商起家,通过满足电商业务衍生出的供应链和消费金融需求,而后将服务范围拓展至京东体系之外,接着通过与更多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合作,搭建更为广泛的消费场景。京东金融CEO陈生强就曾阐述过连接之于京东金融的意义,称:“要打通跟所有的金融机构以及合作伙伴的连接。”
毫无疑问,阿里巴巴和京东先后选择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发力,那是因为零售与金融有着天然的关联性。
值得注意的是,陈生强上述表态,加上京东金融项目投资建议书中“生态化3.0”的发展目标,京东金融的这盘大棋已然明确。同样是具有消费场景,为电商平台服务,两家互联网巨头借助电商发力布局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落子是一样的。区别只在于阿里的体量更为庞大,京东则略显弱小。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在七大主要互联网金融领域,双方均有布局。京东体量虽然不及阿里,但在互联网金融布局、产品开发和创新上,却速度更快。比如,消费金融的明星产品京东白条,2014年2月已经开始公测,紧接着,针对互联网原住民学生群体的“校园白条”、针对在线旅游的“旅游白条”以及租房白条、首付白条、乡村白条、京东金采、京东钢镚等各类消费金融创新产品不断推出,给蚂蚁花呗带来的压力不小。
反观阿里的金融创新之路,却不太顺利。信用支付怀胎20个月难产;虚拟信用卡被监管层叫停,直到2014年底,彼时还叫“支付宝花呗”的蚂蚁花呗才开始内测。而那个时候京东的“旅游白条”已经在在线旅游市场赢得了口碑,这种旅游之后才开始付款的形式一上线即迎合了消费者,因为旅游产品,绝大多数消费者的习惯是提前定购。
但是,凭借阿里着强大的流量优势和支付宝的多年耕耘,花呗虽然后起,却很快赶了上来。比如,蚂蚁花呗是基于支付宝之上的一款消费金融产品,其风险控制要优于京东白条。同时,蚂蚁花呗的授信额度是根据支付宝用户的资金使用情况作出预判,但京东白条仅靠用户的购物记录,相比而言蚂蚁花呗的准确性更高。此外,蚂蚁花呗还匹配着一个芝麻信用,信用信息对于未来的个人消费大战无疑是极为重要的。
当然,京东金融也关注到了信用体系短板这一点,今年6月,京东金融投资了美国互联网金融公司ZestFinance,将ZestFinance 的信用模型率先应用于京东金融的消费金融体系,以增强京东白条的风控能力。
进一步观察,相比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服的频频出手,连续布局,京东金融的投资显得更为谨慎和保守。蚂蚁金服先后入股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印度在线支付公司One97、与韩国电信一道发起成立互联网银行K Bank,还入股趣分期和36氪等公司,与阿里巴巴去年以来一系列的并购入股动作一脉相承。京东金融却鲜有动静。
至于京东金融为何在投资方面的束手束脚,恐怕与其财务状况不无关系。《21世纪经济报道》称,在2014年三季度末,京东金融的总资产和总负债分别为435.59亿元和284.39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5.29%。而截至今年三季末,京东金融总资产、总负债分别为174.66亿元和163.65亿元,而其净资产仅为11.01亿元,资产负债率已攀升至93.14%,这一负债率水平已与传统金融机构相当。
不过,当京东金融完成A轮融资之后,实收资本的增加能够大幅稀释负债率,届时这一数据有望降低至70%以下。
新的子弹即将上膛,未来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厮杀,势必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