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率“注水”? src="http://i4.hexunimg.cn/2016-01-25/182002837.jpg" align=middle>
在岁末年初降息、股市不稳的大环境下,不少人都将目光投向了收益相对稳定的市场。其中,P2P 凭借门槛低、收益高的优势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不过就在日前,有读者朋友向记者报料,称其在某大型理财平台上投资的离场产品收益货不对板,换衣平台标示的产品收益率存在“灌水”的情况。
投资等额本息理财产品,实际到手收益缩水?业内:投资人要搞懂收益原理
前段时间,市民读者李先生在某大型理财平台投资了一款价值10万元、年化收益11%,期限36个月的后备贷款理财产品。然而,在收到两个月的利息后,李先生却意外发现该产品的到期收益只有17860元,算起来年化收益只有不到6%。这让李先生一度大呼不解。
为何李先生表示实际收益率低于预期收益率?记者发现,原因就在于这类产品都是对投资者采取了等额本息的还款方式。
记者了解到,因还款方式的不同,产品的实际收益与最高预期收益率会有一定的差距。譬如,一些P2P网贷理财平台为了显示较高的收益来招徕客户,往往采用等额本息的换算方式得出最高预期收益率。而当投资人不在考虑连续复投收益的情况下,最终实际收益只有不到预期年化收益的6成。由于借款人每个月都还给了投资人一部分应还本金,下个月借款人的应还本金就减少了,其应还余额产生的利息就相应减少,从而最后实际收益就会比预期年化收益要低。
这是否意味着年化收益率11%就是个假象?对此,从事网贷业务的李小姐告诉记者并非如此。她表示,采取等额本息的还款方式,一方面是照顾到了贷款人的实际需要。一般来说,采取等额本息还款方式的P2P产品,其大多都是一些个人购房贷款。这部分借款人往往是在银行借贷额度不能满足购房需求的基础上,转而向P2P平台在短时间内寻求资金,因此前者一般愿意承担比银行贷款利率还要高的借贷成本。
正因如此,对于选择等额本息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来说,其需要每个月拿到本金后再及时投出,才能够达到预期收益率。从理论角度而言,如果每期把到期的本金和利息重复投入预期收益率相同或更高的项目,其实际收益将比预期还要高,因为收回的利息再投入进去就属于复利。
另一方面,由于等额本息的还款方式就相当于借款人每个月都还给了投资人一部分本金,那么下个月借款人占用的本金就减少了,利息也就随之逐月减少。如果投资者仅仅投资一种产品,到期本息不进行其他投资的时候,就会出现实际收益率远低于预期收益率的情况。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考虑到投资者其实每个月都在收回本金,其资金支配的自由度相对较大。对于一些对流动资金要求较高的投资者来说,等额本息反而会是不俗的选择。从平台的角度出发,由于等额本息的还款方式,每个月的本金呈现递减的态势,因此风险敞口是在不断缩小的,有利风控。
理财建议:投资前看准还款方式
在搞懂等额本息、等额本金之类理财产品收益原理的基础上,选择合适自己实际需求的理财产品则显得颇为重要。据记者观察,目前国内多数理财平台都喜欢使用到期付息、先息后本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最大的优点就是在平台有保障的情况下,实际到手的利息与产品标示的预期收益率基本一致。一般有抵押类的借款,其采取先息后本或者一次性还本付息的比较常见。
譬如,到期付息是目前银行以及大型互联网理财平台最爱用的方式,同时也是理财市场上最常见的还款方式。对于平时无暇顾及理财收益的普通投资者来说,这可以说是最合适的。
其次,先息后本则是近年来不少互联网平台采用的方式。广州e贷的理财顾问告诉记者,以投资一款6个月期的理财产品为例,投资者在前5个月都能按月、按时收到借贷人的还款,第六个月则是连本带息的返还。这种还款方式对于资深理财者来说是很不错的选择。由投资者可以选择提现或者继续投资。尤其对于大额投资者来说,“利滚利”的复利效应将进一步提高资产的增值能力。
此外,有业内人士还提醒,市民投资P2P 前一定要做足功课,精选平台和标的,要选择实力强、风控严的大平台,有意识远离所谓的“超高息”平台。临近年底,可适当增加短期标配置,以规避年底行业系统性风险。此外要经常关注所投资平台的经营及舆论变化,及时应对意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