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张一鸣:年轻人要和优秀的人做有挑战的事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选择公司应该看到这家公司是否具有原生的成长能力,所谓“原生的成长能力”就是它能够用最少的钱获得企业的最快增长。“能够和优秀的人共事”,这个企业除了融了资,汇集了很多钱,是不是汇集了很多优秀的人? <BR /> <img alt="张一鸣:年轻人要和优秀的人做有挑战的事" src="http://pic.pedaily.cn/201512/20151208141120572057.jpg" /> 张一鸣:今天的论坛刚好是青年领袖峰会,所以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选择公司应该看到这家公司是否具有原生的成长能力,所谓“原生的成长能力”就是它能够用最少的钱获得企业的最快增长。“能够和优秀的人共事”,这个企业除了融了资,汇集了很多钱,是不是汇集了很多优秀的人?
张一鸣:年轻人要和优秀的人做有挑战的事 张一鸣:今天的论坛刚好是青年领袖峰会,所以还是讲讲跟青年有关的问题。说到这个青年,我不知道我还算不算青年,但我想十年前的我,肯定可以算青年。所以我就在想,假设十年前的“我”坐在台下,我讲些什么事情对他能有些帮助。 首先这幅图并不是说我们要做火箭,是想讲我对这几年创业的感悟,包括对创业环境的一个想法。这个火箭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企业家Elon Musk的公司SpaceX发射火箭的场景,当然他现在已经是全球非常知名、享誉全球的企业家,但其实他做的,再往前倒推五年或者十年,其实是非常辛酸的。当时他做的不论是Tesla还是SpaceX,总是一次次的失败。但是他觉得如果一个事情在理论上是可以成立的,理论上能做到最好,那么就应该想办法把它做出来。 这个使我联想到,前几年中国的创业圈里一直有一个说法叫做降级论,所谓降级论就是说,你不用去做什么难的事情,你用互联网去卖烧饼也好,养猪也好,改变一些传统行业的效率都行。当然我觉得这个没问题,这是个好的机会、好的生意,但不应该仅仅只是如此。 五六年前我见投资人的时候,总会遇到这样的说法:如果你跟他说你要做一个技术上很有挑战的事情,他会说技术不重要,你的模式是什么、你该怎么赚钱才重要。整个行业并不是对创新的、有挑战的事情特别有感觉,我觉得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人去做不同的事情,也确实需要用互联网来改变各个行业。但是我觉得中国的年轻人也要有机会、" 有信心受到鼓励去做一些有创新有挑战的事情。 这是我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我觉得到这个时代,中国的创业者、中国的青年不仅可以有“降级论”,也一定要有“升级论”,去做一些理论上成立但现实中还没有出现的事情。那么我想所谓理论上成立到现实中还没有出现之间,可能就隔着无数位创业者,从最早的社交网站,1999年GeoCities到2012年Facebook最终上市,这中间隔了无数位创业者,很多人在这个领域前仆后继。只因为它理论上存在,需要一个社交产品,Social network connect anyone,但是现实中还没有出现,那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例子。 回到我自己所处的行业,大概在90年代就有个概念叫Daily Me,说理论上应该出现一张“互联网报纸”,每天给你一份你最应该需要看到的内容的报纸,当然从Daily Me这个概念提出来之后,有很多的公司前仆后继地在尝试。我在2008年开始就持续关注这个方向,能不能出现一个Daily Me这样的产品。那我们知道从互联网出现以来,最早是导航、门户,不论是Yahoo还是好123,还是几大门户,都是以分类浏览的方式来组织信息。当后来信息更多了之后,就出现了搜索引擎,搜索引擎通过关键字来组织信息。在2008年的时候,我强烈感觉到,仅有搜索引擎还是不够,比方说我对一个事情持续感兴趣,但是我并没有想到主动地去搜索它,可能我感兴趣的信息,它没有新的内容出现,也不能让新的内容一出现就抵达到我。比方说当时,在2006年的时候,做火车票搜索,我们都知道可以用我需要的搜索条件去搜一趟火车票,但是这个一直没有符合我的票。这时候我正要去做别的事情,我就想能不能让信息主动地来找我,所以我写了一个程序,把我的需求编辑上去,那么一旦出现符合我需求的火车票,它就能发短信给我。后来我出门半个小时之后,就第一时间收到信息然后买到了票。 所以我越发强烈地感觉到,不应该是人找信息,应该做到让信息根据人的兴趣、根据人的需求来找人。并且信息找人的过程中,应该有很多的特征标签。我们都知道像2010年左右就出现了很多关注类的社交内容产品,你关注一个人或者一个话题,这个人或者话题,相关内容都能持续地给你。 当然这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因为当时信息的分发途径只有人和话题这种分类。比方说一个人,你可能喜欢看他写的科技,但是你不喜欢看他写的中医;那你同样的,那一个话题,你可能喜欢看专家写的,不喜欢看新手写的。所以会有更多的标签特征。于是我在想,有没有这样一种方式,能够把社交、地理位置、用户阅读兴趣,包括对作者关注的特征都放在一起,来进行推荐,这个就属于我觉得说“理论上成立但现实中还没出现”的产品。但是,这个理论上该存在,但是为什么还没有出现呢?那就抱着这个问题,我继续思考。 到了2011年下半年,我当时注意到移动智能手机发货量持续地上升,2011年相当于2008、2009、2010三年的总和,并且注意到人们获取信息已经越来越习惯用手机作为介质,而不是报纸。那么手机有什么特点呢?我发现手机屏幕小,一个屏幕只能放四到五行内容;其次,手机随身带,是人的唯一标识的设备,跟电脑不一样;第三,手机有很多传感器,它知道你的位置,甚至知道你的移动速度,它也是一个实时联网的设备,不仅你在用手机,手机也在观察你的动作。所以我觉得这个理论上可能的事情,现实中终于有实现的机会了。 当然,技术也在进一步发展,大概在2010年前后,机器学习、大数据、云计算这些概念已经兴起了,这些概念兴起的背后是这些技术的发展。所以我产生了一个想法,就是我有机会让理论上成立的事情让它现实中实现,甚至如果你是第一个做这个事情的人,你有机会让它提前到来。所以在2012年初,我创立了今日头条。当然,我当时见投资人还是一样的,有人问我,说这个事情很多人做过了,你为什么还做?恐怕是不行吧,因为这已经是第二波、第三波做个性化推荐的事情了;也有人问我,有没有不要这么复杂的技术去实现这个事情的可能?或者有人说,门户已经在做这样的事情了,门户已经非常强大了,那你再做一个东西,能不能超过一个门户呢?我觉得这些都是用一个现有的社会框架来限定了可能性。 1">2" >下一页" >阅读全文
下一篇:

4.25黄金多空争夺可双向斩利,周获利4.3万不过尔尔!

上一篇:

谁把中国制造困在“作坊”里?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