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
创一代如何看待企业等思想会潜移默化地传承给二代。从言传身教中让继承人了解企业,对企业产生感情从而真正参与企业的经营,才是最好的传承模式。
【正文】
如何创造财富,是过去30多年来中国企业家日夜思索的问题,“富一代”们用勤劳、智慧与胆识,创造了堪称世界奇迹的财富增长史。然而,当财富远远超过自身富裕生活需求时, 企业的接棒人将如何处置资产,这是比创造财富更为艰难的命题。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国内高净值家族企业,如何有效地完成企业传承这一问题,本刊特别采访了中欧家族传承研究中心联合主任芮萌教授,深入探讨如何帮助家族基业百年' target='_blank' >常青。
由于历史原因,今天中国的民营企业几乎都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建立起自己的企业王国。对这一代开天辟地的创富者来说,当年他们一穷二白开始创业时,大多没有预料到今天会积累下如此丰硕的财富,更不可能在创业一开始就考虑到财富传承的问题。而当他们蓦然回首, 意识到企业传承的重要性时,又尴尬地发现: 近现代中国还没有机会孕育出一个“像样”的家族企业——换句话说,近现代中国财富代际传承的成功案例几乎无可借鉴。
于是,子承父业就变成了“摸着石头过河”, 然而即使知道道路险阻,创一代们碍于年龄压力,也不得不将手边体量巨大的家族企业交给依旧“稚弱”的二代们,而二代们也不得不硬着头皮,惶恐地接下这“盘根错节”的父辈心血。
子承父业 因“行”而异
对比国际上的传承路径,继承人如果对企业经营不太“感冒”,大可变成股东,在董事会享受每年的分红,然后把管理权交给职业经理人;甚至可以把企业转售,变现后成立一个基金会或者设立一个离岸' 信托继续传承,因此在国际惯例中,企业传承可能是一道多选题;而中国的企业家在传承问题上,创一代更希望费尽自己一生心血的企业能够交到子女手中,变相地把家族企业传承变成了一道单选题。
然而,企业是否应该由二代来传承还需要根据企业自身情况来判断。芮萌教授针对这一问题谈及两个纬度:第一,如果家族企业中有很多家族的特殊资产(Family Specific Assets),家族文化、背景是企业息息相关、荣辱与共的资产,如海外的酒庄、旅馆等与家族和生意高度关联的产业,子承父业无疑是最好的方式;第二,如果企业所处的行业导致传承难度较高,那么家族企业肯定还需要经验丰富的管理者来经营,因为一旦传承,资产有可能会大量缩水。能否做到真正的子承父业还需由以上这两个纬度来决定传承方式。
中国创一代所处的行业大多数是制造业, 制造业并不属于家族特殊资产这一类别。对于此类家族企业来说,当前富二代普遍从小接受海外的系统教育,并不完全了解中国国情,芮萌教授不无担心地表示,“让富二代严格管理几百乃至数千名员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二代们既无任何兴趣、也无任何经验,无法管理这些来自二、三、四线城市员工。”这就变相导致二代们普遍喜欢在中国的一线城市投资'私募基金、股权、' 互联网金融等他们相对熟悉的行业, 却不愿在其父一手打拼的制造业中发挥自己的价值。
出国求学的“是与非”
创一代们在自己事业成功的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拥有全球化的视野、受到最好的教育。富二代们大多较早远离故土、海外求学,人生中最重要的少年时期和青年初期都可能是远离父母亲人的情况下独自度过。对于把富二代送出国门求学,芮萌教授持有保留意见,“过早的把孩子送到国外求学,坏处多于好处。”
据悉,中国的高净值企业家中,只有30% 选择移民海外,却有80% 的企业家子女非我国公民,企业家似乎都抱着“自己没关系,希望孩子早点走出去”这样的想法。然后这一做法就和家族企业的核心思想背道而驰。
企业家族VS 家族企业
强调“家族”的重要性。家族中最核心的是“爱”——对家人友爱、对员工友爱、对顾客友爱、对社会友爱,不把家族当作企业,而把企业当作一个家族,让这个家族充满爱的关怀,家族企业才能团结,才能生存数百年,传承数十代。
而对于孩子来说,从少年到青年的成长过程中缺失父母、亲人的陪伴,缺失来自家庭的关怀,最后可能导致二代觉得自身和父辈们打拼一辈子的企业“没有关系”,不认同父辈的事业,不热爱他们的“心血”。芮萌教授一语道破海外回国二代的想法:“父辈所从事的行业辛苦不时髦,就算接管了企业,父辈也不会完全放权,决策的时候还需不时汇报;另外,底下的“臣子们”关系复杂且都是长辈,发号施令亦没威信……”如此这般,二代自然不愿意接班。
传承是企业发展的大事,创富者不应该在退休之际才认真考虑传承问题,应该在子女一出生就开始着手考虑。芮萌教授提醒:“一代首先要观察自己的子女适不适合接班,如果不适合,那企业主一手打出来的江山,就会败在他的手里;第二,一代要将企业传承给子女,就要做好准备一直陪伴他,让其在成长的过程对企业产生感情,对从事的行业了解、熟悉乃至热爱,二代才会适合接班。”二代为了孝顺父母而接班并不是一个正确的动机,这样很难保证其是否有动力长久地守护企业。
政商关系VS 成员关系
家族特殊资产中包含着神秘的政商关系。政商关系并不是国人所特有的,这在全世界都普遍存在,但在中国尤为特殊。究其原因,中国经济是由GDP作为投资主导,政策的偏倚占有重要的地位,政府是否愿意给企业资金、资源、乃至政策上的倾斜这都足以决定企业未来的发展走向。香港富商' target='_blank' >李嘉诚在会见国家重要领导人之际都会带上自己的儿子,这就被认为是政商关系传承的手段之一。
很多海外留学的二代厌恶和政府官员交流,较多的二代更愿意到机制透明的一线城市发展,他们重视竞争透明、公平发展。为了避免二代这样“逃避”的心态,芮萌教授开出了处方,那就是让准继承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伴随父辈身边,潜移默化地培养其待人接物的情商, 二代较高的情商可以帮助其在真正执掌企业时减少摩擦,事半功倍。
对于富二代们如何搞好家族成员以及股东与员工的关系,芮萌教授提到了企业传承的典范——' target='_blank' >新希望的接班模式,“由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员工引领者,慢慢把企业经营的窍门传给二代,在合适的时机将企业传承给他,这就如同诸葛亮辅助少主一样。”
最好的传承模式
在发达国家,人们并没有特别崇尚血亲文化,并不会认为血缘关系比其他关系更牢固, 也不会认为自己的亲人就比朋友、老师、爱人更加令人“放心”;但在我国,血亲关系是中国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细究原因,还是由于中国人缺失契约意识、缺乏对契约的保护精神, 因此,中国社会乃是熟人经济。人们普遍认为, 血亲、至亲肯定不会背叛自己。
与中国一海之隔的日本拥有数量众多的百年家族企业,很多学者细究探秘,发现日本所特有的养子文化、女婿接班可能是企业传承的关键原因——日本企业家如果没有孩子或者孩子不成器,就在公司中找一个才能出色的员工过继成为自己的养子。日本百年家族企业普遍认为企业的传承比姓氏更重要,这或许可以给我国传统的“子承父业”思维一个启示。
那么,最好的传承模式究竟是什么?
芮萌教授表示创一代必须思考两个问题:“第一,对自己的定位;第二,企业品牌对自己来讲意味着什么。”
很显然,创一代对自身、对企业的看法尤为重要,如何看待企业的未来发展等思想会潜移默化地传承给二代。诸如很多企业的家训, 都是创一代对自身三观的真实写照:一代对家庭的描述、对自己的描述、对家庭跟社会之间的关系描述,家训形式代代传承下来。创一代应该陪伴着继承人的成长、参与他生命中的每一个重要的时刻、赋予他更多的爱,从言传身教中让继承人了解企业、对企业的运营产生兴趣,对企业慢慢产生感情从而真正参与企业的经营。
在没有想好以上这两个的问题之前,所有的企业都是短暂的。芮萌教授进一步解释:“一般企业主做5年规划就是企业的中期规划,10年就是长期规划,但对家族来讲10年可能只是短期,100年也不过只是中期,企业主应该思考的是企业如何够传承数百年——我的企业要代代传承,为什么现在要去投机呢?为什么要节省成本去欺骗消费者呢?那样肯定做不到代代传承,可能数年之后企业就不复存在了,如果企业主想到的是做百年企业,其思路、视野也就自然不一样了。”
家族中最核心的是“爱”——对家人友爱、对员工友爱、对顾客友爱、对社会友爱,不把家族当作企业,而把企业当作一个家族,让这个家族充满爱的关怀。
传承中如何规避危机
历史上很多著名的家族企业在历经金融危机等大幅动荡而一蹶不振,对于家族企业来说, 如何保护家族财产不在各种危机中消耗殆尽? 芮萌教授提出了“家族资产负债表”这一概念, 可以将实业放入完整的资产负债表,企业主就会发现自己的投资组合中,可能高达80% 是实业。很显然,这样的投资组合不分散。
如果企业主所从事的行业是周期性行业, 不管企业多么优秀,在遭遇动荡的金融风暴时, 肯定还是会被风暴波及,亏损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因此,家族的资产负债表一定要多元化, 对冲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才能避免巨额损失, 企业主的资产才不会缩水严重,因此,一张完整的资产负债表很重要。
但是中国的民营企业经常主观地认为自己的资产都已分散,说起这一话题,芮萌教授轻微地摇头,“国内企业家在海外资产其实占比很少,而且其在海外的资产主要都配置在' 房地产,完全是路径依赖。”
芮萌教授认为,要从全局的角度看待自己所有的资产,建立完整的家族财富资产负债表, 优化境内外资产配置组合。首先,可以通过专业渠道了解境外投资的' 法律法规,根据自己的财富配比选择合适的境外投资项目,并适当调整境内外投资的比例;其次,要保证资产配置的多样化,真正意义上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达到规避风险,优化组合,获得投资回报收益最大化的优势;最后,需要避免个人行为偏差带来的风险,避免将投资决策的压力和责任集中在个人身上,财富拥有者必须要学会利用专业机构提高对专业人士的信任。
本文发表在《财富管理》杂志2015年8月刊上,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微信号:wealth财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