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徐立勋:选择“创二代”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 <img title=点击看大图 alt=财富管理2015第13期 src="http://i1.hexunimg.cn/2015-08-18/178397911.png" align=middle>   本刊记者/孙怡娇 【导语】 从临危受命到遭遇质疑,从新旧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

财富管理2015第13期
财富管理2015第13期

  本刊记者/孙怡娇

【导语】

从临危受命到遭遇质疑,从新旧思想碰撞到业务整合完成,华茂集团二代掌舵人徐立勋在“创二代”的道路上不断证明自己,但他坦言,华茂最终要走向职业经理人之路。

【正文】

44年前,华茂集团从昔日偏僻山乡的小小竹编厂起家,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在教育、文化、金融、外贸诸多领域里绽放光芒的民营集团企业。即使多年来华茂一贯保持低调,但许多人都知道华茂集团麾下有一个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华茂的“七色花”学具、教育仪器、华茂美术馆、东钱湖国际教育论坛等也颇有名声。在华茂的发展历程中,每一次出击都不按常理“出牌”,但每一次都将华茂带入一片新的天地,这是华茂两代掌舵人在商场上的独特智慧。

华茂集团的第二代掌舵人徐立勋戴着眼镜、文质彬彬,说起话来低调、务实、坦率。作为接班人、总裁兼执行董事,徐立勋十余年来一直坚守着父亲的教育情怀,探索华茂的创新之路。几年前,他被选为首任宁波市创二代联谊会会长,为其“创二代”身份正名。这位承袭了父辈低调、实干的创二代也将在本期访问中和我们细细分享,他在继承家族企业的15年中遇到的那些彷徨与困惑、经历与感悟……

关山难越

学成归国不久的徐立勋对是否要加入华茂集团显得十分犹豫,那时的他正处于人生中的迷茫阶段。“说实话,对自己未来究竟是加入家族企业,还是做其他事情,自己还没有一个很好的规划。”天性热爱自由且接受过海外文化熏陶的他, 不希望被公司的条条框框所束缚。但事物的发展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千禧年' 美国子公司的一场意外,将徐立勋猝不及防推到台前。

2000年,华茂集团在美国的业务遭受恶意竞争,陷入一连串的官司之中。其父徐万茂需要亲去美国应诉,当风声传到国内公司,流言蜚语喧嚣尘上,集团内部人心涣散。当时,集团紧急召开临时董事会,徐立勋作为其父唯一的儿子,责无旁贷地挑起这个重担。

初入华茂徐立勋的身份就是公司副总经理——华茂集团的人、财、物、事都在其手中掌控,加之公司创始人徐万茂正忙于处理海外公司事宜,多数时间都在国外,所以其拥有完全的控制权。于是,27岁就初掌大权的徐立勋肩上,扛着的是一副沉甸甸的担子。

权力越大,责任越重。在初担重任的前五年,徐立勋经手过很多合同,但大部分合同都是在一片茫然、不了解来龙去脉的情况下经手的。徐立勋回忆道,“接班的过程十分痛苦,从千禧年开始接班,公司的业绩就逐年下滑。华茂历史上出现第一次亏损是在2005年底。从接手时的两个多亿利润,一路下滑到5年后的经营出现赤字,内心的痛苦可谓不言而喻。”公司业绩下滑、利润逐年的亏损背后原因纷繁复杂, 但主要还是因为徐立勋接手家族企业后时运不佳。华茂集团经营的是教育产业,但2001年适逢国内教育体系推行一体制改革,教育部门提倡为学生减负,公司产品线大幅锐减,这让未能及时调整战略的华茂销售收入锐减,加之此时,徐立勋尚未深入角色,集团内部出现了混乱。因此业绩逐年不断地下滑,利润逐渐抹平甚至出现浮亏。

“那时外界也有很多质疑之声,普遍是质疑我的经营能力。在这五年时间里,我的确没有去参与经营,因为我没有这个资格、也没有这个能力,我在上任之际其实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知道, 只是站在台上的一个副总而已, 实际上所有的产业我都插不进手。”徐立勋的声音平静而自然,听不出有什么波动,但还是能想象当初他所承受的压力之重、所遭受的质疑之多。面对华茂财政首次出现了赤字,创业元老们的担忧与怀疑,公司创始人徐万茂采取“不听、不管、不问”的态度。内外交困,使初出茅庐的他更为窘迫。“如果不能给企业赚钱,你在这个企业里肯定毫无地位,结果可想而知。” 无论情况如何,徐立勋既然在其位,就要为父亲的信任和家族的荣誉而坚持拼搏。

拔丁抽楔

徐立勋知道,再不改变等待他的就是逃离。徐立勋要么不改,一改则令人侧目。他将公司的整个架构进行重新梳理,把实体企业的每一个板块业务都分成一个子公司,在短短的时日之内,一口气成立了十几家公司,再把这十几个子公司组合成一个集团公司。究其原因, 徐立勋认为自己首要处理的不是外部产业的萧条,而是来自身边内部的谣言与质疑,他要做的是稳定军心。“避免所有人都把矛盾和怨气堆积在一起、把所有的箭都射向我,我要将其转移和分散。”徐立勋拿出了勇气的同时也十分感谢与父亲的信任与放权。

面对外界对集团资金存疑之时,徐立勋大胆果决地做了两件事——提前给银行还贷、增资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的注册资本。这既保障了集团的信誉,也增强了外界对集团的信心,“从长远战略角度考虑,这两件都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这几件事情,让徐立勋初显少帅风采,但想要赢得华茂创业元老们认可,还远远不够。

初入家族企业的头五年,徐立勋说自己“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知道”显然是谦词。五年的时间让足够沉稳、睿智的他凝聚起自己的一股力量,等待大显身手的机会——徐立勋整整花费5年时间来培养、打造自己的团队。他深知, 要插足家族企业产业内部的运营与管理,和“老臣子”的矛盾就不可避免,于是乎,稳健的徐立勋悉心地打造自己的团队、避免与老臣子发生激烈的矛盾,守株待兔似的等待着属于自己的机会。

好风凭借力

“如果说没有中国的股市,我很难这么快在华茂站稳脚跟。”受美式文化的熏陶,年少的徐立勋喜欢在金融投资领域这类高风险的产业中博弈。2006年,徐立勋凭着自己对中国股市复苏的预判,瞒着父亲与董事会潜入股票 市场,并在2007年获得丰收。其时,由股市中产生的利润覆盖了公司80%的利润,遂一战成名。在最艰难的一段时间里,徐立勋的体重下降了28斤,用他的话说,这是在“守业责任和创新发展的压力中煎熬”。

从临危受命到遭遇质疑;从新旧思想碰撞到利润急剧下滑;从政策带来业务萎缩到利润下滑的举步维艰。徐立勋用实力证明了自己,也回报了父亲的信任。在2006年之际,徐立勋出掉了憋了6年的一口气,从2007年开始,徐立勋开始真正地掌握了家族企业。

在谈及徐立勋接手之后,大幅调整了企业的组织架构一事时,他认为对目前的中国而言, 调整组织架构是创一代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创一代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创立一番事业都是凭借个人魅力、勇气,最信任的人肯定是子女, 最想托付的还是子女。所以要把他们的观念转变过来几不可能;再者,我国民营企业发展之路才30余年,还未具备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队伍。目前出现许多职业经理人道德败坏的事情,亦是普遍现实存在。

徐立勋对于二代接手家族企业感慨良多, “其实二代承受得更多,既要守住父辈创造的荣耀,更要续写新的辉煌。他们没有选择、没法逃避、不能恐慌,能做的只有迎难而上。”对于马上要接手家业的“二代们”,徐立勋开始畅谈自己的经验,“在接手家族企业的时候,二代们就要清楚自身的定位,在没有为家族企业创造出足够利润和贡献的情况下,二代们无法真正掌控企业。企业的格局不可能按照二代的思路去完成,因为所有人都不信任你。只有靠二代不断去证明自己,企业的员工与元老们才会认可你有带领公司走出困境、走向美好的能力。

众望所归

2007 年,当宏观经济还是一片火热之时, 徐立勋又敏锐地觉察到经济风险的步步逼近, 于是他果断砍掉了部分投资项目,在年终会议上提出“过冬”的打算。次年,国际金融风暴“狼烟”袭来,华茂由于保存了旺盛的现金流, 反倒取得了不菲收益。一系列大刀阔斧、顺势而为的改革,奠定了徐立勋在华茂的领导地位, 也奠定了他“创二代”的地位。

马不停蹄般,他又调整目光紧跟国家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开始研究起家族企业的产业转型这一课题——增资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投资' howImage('stock','2_002142',this,event,'1770') 宁波银行(' 002142,' 股吧)、推行“制度大于总裁”的管理理念、出台“三三一”发展规划纲要、投资智能化程度更高的教学设备、投资18亿元建设“东钱湖国际教育论坛”……这位经受住风雨的接班人以极富前瞻性的组合拳,打造了一条有华茂特色的产、学、研联动发展的教育高端产业链。

产、学、研联动的教育产业链,是徐立勋和其父徐万茂在家业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逐步构建起来的,徐立勋感谢父亲对教育产业的坚持——如果没有其当年对于教育产业的坚守, 没有父亲执着于投资办学,也就没有后来的教育产业链,徐立勋认为自己是在父亲开创基业的基础上,不断予以升华和完善。

谈及父亲,徐立勋认为家族精神对他的启发和影响很大,包括在经营中恪守“教育是立业之本,诚信是发展之本,品牌是发展之本” 的价值观;包括父亲“不跟风、不眼红”的人生哲学。徐立勋眼中的家族精神是家族文化的传承,是家训、家风的体现。他认为财富是一把双刃剑,关联家族祸福,关乎家族兴衰。家族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其实不再属于家族, 而属于社会。“拥有财富当然好,关键在于掌握财富的人,如何去创造更大的价值。”

空头支票”

作为起步较早的民营企业,华茂历经起伏,然而无论家族财产总值如何变化,似乎对于徐家人来说都只是一张“空头支票”。2008年,徐万茂签订《徐氏家族共同协议》,通过绝对大股东和' 信托的方式,保证了徐氏几代人衣食无忧,但徐氏家族只拥有管理权与红利分配权。

签订协议的出发点,徐立勋表示只是不愿因为家族财产的问题使家庭不合。原来徐立勋有三个姐姐,他不希望因为股权的原因而互生嫌隙;再者,徐立勋研究发现,中国历史上很多王朝也好,家族也罢,溃败的原因大多是从内部纷争开始,而纷争的核心就是对权利的争夺。“我父亲拥有80%的股权,在二代手上稀释一次,第三代再稀释一次,代代稀释之后的股权还可以留下多少?与其这样还不如把股权集中,放到一个基金会当中,回馈社会。”

从70年代华茂从竹编工艺品起家,到80年代转型教学具业务,再到90年代起连续创办了三所华茂外国语学校,如今投资20亿元在美丽的宁波东钱湖畔创建国际教育论坛。经过40 多年的发展,华茂构建起一条产、学、研的教育产业链,徐氏家族真正想做的乃是回报社会, 《徐氏家族共同协议》使得华茂成为一个真正属于社会的企业。企业是社会的财富,家族资产最终还将回归社会。

徐立勋认为,世界上最优秀、最长寿的企业都是家族企业,家族企业要想基业' target='_blank' >常青,就不能让家族成员充斥在企业的运营之中。所以徐立勋会继承父亲的理念,坚决摒弃家族主义, 同时为家族企业尽心尽职,对利无欲、对名无求, 务必让这种求真务实之风,一直深入到华茂的骨子里,助推这个有着45年历史的家族企业在良性轨道上健康运行。

家业传承

在2008年解决了家族企业财富的传承问题之后,徐立勋第二个思考的方向, 就是关于家族文化传承。他要培养下一代的财富观、独立精神、创新和家族治理的能力。关于接班人, 徐立勋笑道:“不用操心,我儿子自己都考虑好了,用不着我考虑。两个星期之前,他已经把读大学、读硕士,差不多十几年的时间规划都已经做好了。”徐立勋其子今年13岁,有一个远大的梦想,他想要改变中国的教育文化。可见, 教育事业已经在其家族中植根发芽,这就是在徐氏家族的理念下熏陶和培养出来的后代。“至于说他选择什么专业是他自己的事情,我也不去关心。”

身为华茂集团总裁的徐立勋对其子接班一事的态度令笔者十分诧异,徐立勋对其子的培养方式和父辈培养他的方式完全不同。徐立勋颇为惋惜地感叹,“我们这一代人所走的每一条路、每一个脚印都是父辈提前计划,他有很多理由让你去按照他地思维去走。所以我尽可能让下一代有这样的遭遇。”

“我企业二代们有很多的顾虑,有很多的责任,没有办法放开手脚去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因此,我从小到大都对我的孩子不施加任何约束,只和他说做人要有道德底线。他所有的爱好,我都满足他。”徐立勋希望未来的公司能形成职业经理人的制度,把所有的股权, 交由一个职业经理人来打理。他认为中国的职业经理人队伍逐渐成熟、职业素养逐渐提升之后,会帮助中国的民营企业会解决很多目前难以解决的问题。

本文发表在《财富管理》杂志2015年8月刊上,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微信号:WEALTH财富管理。

(责任编辑:admin)
下一篇:

4.25黄金多空争夺可双向斩利,周获利4.3万不过尔尔!

上一篇:

【最具潜力35岁以下创投明星】深创投张华:投资项目“0死亡率”,凭几篇论文决定投资的“柔宇科技”被总理接见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